備受矚目的電影《八佰》終于上映。
我去看了點映,電影確實是好電影,哭濕了我一張紙巾,還好前后左右的座位是空的,沒人知道我在抽泣。

我來談談大家所關心的問題吧。
下面無劇透,放心看。
01
電影被退檔,是不是因為“大家都懂的”原因?
去年暑期,《八佰》退檔,引起了一波陰謀論,都說是因為“大家都懂的”原因導致無法上映。

至于真相如何,現在也撲朔迷離了。
畢竟,知道真相的片方,哪怕說了真話,陰謀論者也不會相信。
我根據所看到的資料和推理,來分析下這件事吧。

去年《八佰》的宣傳海報
當時《八佰》并沒有說不能上映,而是擇日上映。
之所以改日期,是因為影片要做調整。
陰謀論者當然會認為,因為電影對國軍歌功頌德,所以必須做調整。

好在有人看過調整前后的電影,這樣就可以知道,電影被調整,到底有沒有陰謀論。
一部電影在公映前,都會邀請業內人士先去觀看,這就是所謂的內部觀影團。
一個是為了看看電影還有沒有哪些需求微調的;二個是為了讓先看電影的人可以提前寫軟文,幫助宣傳電影。
02
我在某個電影自媒體號里,就看到了號主寫的一篇關于《八佰》剪輯前后的對比。
具體是什么號,我就不說了,大家想看的話,搜關鍵詞是可以搜到的。
我羅列下文中的要點吧。

新上映的《八佰》和去年的《八佰》的不同:
1.影片在片頭片尾增加了字幕。
字幕內容大家去看電影時,會知道,我就不劇透了。
2.電影剪短了。
被剪掉的,是一些不影響整體影片的鏡頭。
比如阮經天飾演的角色,被誤會成日本間諜,被群眾打死,這個是有歷史原型的——秦國鼎,因為身材矮小,被租界的上海民眾誤認為是日本人,而被打死;
英租界里有關英軍的鏡頭;
四行倉庫里幾個兵痞之間的一些對話;
片尾對戰士們的生平介紹。
電影被剪短了,這很正常,完全是出于商業考慮。
在不影響影片內容的情況下,時長短更有利于播放更多場次。
很多好萊塢大片,在電影院播放后,會推出特別版DVD,把超長版再賣一遍。
3.配音由普通話,改成天南地北的方言。
這點我覺得改得好,更符合時代背景。
整部影片,普通話最標準的,竟然是父親是中國人的白俄妓女。

4.整片從黑白片,改成彩色片。
對于黑白片的印象,大家可以看《鬼子來了》,《辛德勒的名單》也是著名的黑白片。
說實話,從商業角度,彩色片更容易讓老百姓進電影院。
黑白片更多是藝術家的追求。

《辛德勒的名單》里,最沖擊人心的鏡頭。
所有人都是黑白鏡頭,只有小女孩穿著鮮紅的衣服,這是為后來小女孩的死亡做鋪墊。
電影沒有告訴你小女孩怎么了,但你從運尸車里可以很明顯地找到這衣服裹著的小女孩
從這篇文章,我們可以知道,電影并沒有傳言說的那樣,因為“大家都懂的”原因導致無法播放,確實是因為影片改動過大,導致要暫時退檔。
03
電影退檔的商業分析。
從商業角度看,我更認為是電影制片方華誼兄弟主動推遲上映,當邀請媒體內部看片后,覺得片子能大賣,干脆剪得更商業化。
而且,推遲上映,確實也得到一波免費的宣傳。

你說,為什么國家和華誼兄弟不出來辟謠呢?
這本來就不是一件什么大事,國家專門出來辟謠,不是此地無銀三百兩了么,更容易招來更多討論。
而華誼兄弟早就說了,是因為技術問題。
是那些陰謀論者不相信而已。
而且華誼兄弟也不會告訴你說,我推遲上映,就是為了賺更多錢吧。

你可能會說,如果是為了賺錢,為什么現在上映,現在有疫情啊。
在上座率有要求的情況下上映,確實影響票房。
但華誼兄弟去年財務報表不好看,股價跌跌不休,創始人賣字畫、賣房產救公司,現在就等著這電影救命,疫情不知道什么時候過去,早上映,拿回多少是多少。
疫情爆發沒有人能預料到,要是華誼兄弟知道,他們肯定不會在去年暑期撤檔。
04
現在都什么年代了,共產黨早就實現道路自信,完全沒必要和一部電影過不去,而且對于四行倉庫戰斗這段歷史,中共一直是高度評價。
如果你認為中共不讓宣傳國軍抗日的電影出現的話,那么怎么解釋描述常德會戰的電影《喋血孤城》會上映呢?

電影是由中國電影集團和湖南楚城影視文化制作有限公司出品,妥妥是中字頭投資。
而且還被中統部推薦參加2010年臺灣影展的開幕影片。
這部電影也是歌頌國軍英勇抗日。

《喋血孤城》里,國軍不畏犧牲的鏡頭
當然,陰謀論者可以說我拿了政府的錢,才這樣去洗白。
畢竟在陰謀論者眼里,什么證據放在他面前都只是更大的陰謀。
05
中共真的不給拍歌頌國軍抗日的影視劇嗎?
說實話,哪怕放手讓你拍,國軍抗日的真實戰績,也拿不出手。
國軍確確實實犧牲幾百萬士兵。
但抗日戰爭中,國軍在任何一次大會戰上,都是大潰敗。
國軍英勇殺敵,但改變不了戰敗的結果。

四行倉庫戰斗,要不是日軍對英租界的忌憚,不使用重火力,四百人根本守不住。
留下來阻擊日軍的國軍是好樣的,以敢死隊的姿態應敵。
但大部分國軍不戰而逃也是真實,東北,華北,江浙滬,半個中國都丟了。
而且在抗日這件事上,國民政府的軍事戰略也出現重大失誤。

全面抗戰爆發后,蔣介石選擇在平原上和日軍決戰,淞滬會戰、南京保衛戰、武漢會戰,僅一年時間就把精銳打光。
但不得不說,這三次大戰役中,和日軍交火的國軍都是好樣,在武器裝備不如人的情況下,個個視死如歸。
四行倉庫戰斗在淞滬會戰和南京保衛戰中間。
淞滬會戰失敗后,四行倉庫戰斗給了留守南京的國軍很大的鼓舞,造成日軍很大傷亡。

而打四行倉庫和南京的日軍部隊是同一批,松井石根親自指揮的日本王牌軍第三師團。
這讓這支部隊很惱火,說好的中國軍隊不好打,說好的三個月滅亡中國,結果自己傷亡慘重。
這支部隊進入南京后,出于泄憤,屠殺了三十萬無辜軍民。
06
從四行倉庫保衛戰,我們可以分析出,要戰勝日軍,必須具備什么條件。
1.地形條件。
利用地形,壘起坦克和飛機都難以突破的防御線,比如像四行倉庫那樣,堅實無比,墻厚十多米,一般炮彈打不穿。
減弱日軍重型火炮的威力,這個也可以用特殊的地形來防御,當年上甘嶺戰役,志愿軍就是利用坡形山丘,抵擋住了美軍的數萬炮彈。
沒有了坦克、飛機、火炮,日軍和中國軍隊一樣,都只剩下手里的武器了——手榴彈、長槍、機關槍、噴火槍、刺刀。

2.武器充足。
雖然沒有了飛機大炮這些武器,但日本士兵手里的武器還是要比中國軍人先進很多。
但不要緊,中方哪怕武器不如人,數量足夠就行。
像四行倉庫內部一樣,原先是八十八師的軍部,里面糧草武器充足,完全夠423人肆意“揮霍”。

3.軍隊訓練有素。
謝晉元帶領的部隊接受過德式訓練,屬于國軍王牌部隊。
4.最后,打的就是勇者無畏。
與日軍近身肉搏,不膽怯,與日軍近距離搏槍,不退縮,關鍵時刻,舍得一身剮,身上綁滿炸藥,與日軍同歸于盡。

07
很顯然,上面提到的條件,在當時的大部分戰場都不具備。
在全面抗戰爆發的初期,國民黨組織的大會戰,都是在平原上進行,日軍的海陸空三軍都能充分發揮優勢,中國軍隊拼上所有精銳,也只能打個1:10的死亡比——日軍死1個,中國軍隊死10人。
如果當時中國軍隊主動退守城市周邊,利用長江中下游的山丘地帶做阻擊區,連綿的山丘形成不中斷的阻擊帶,各阻擊點能互相照應。
那么日軍的坦克、飛機、重型火炮的威脅會減弱很多,中國軍隊也能利用優勢兵力和日軍拼一拼。

全面抗戰初期,中國軍隊的武器還是充足的,精銳部隊也還在。
利用地形和日軍打,兩軍死亡比不會那么懸殊,中國軍隊也不會在三個月就丟掉江南,并且幾乎打光了所有精銳。

在市區內和日軍打,就是以自己之短拼他人之長
當然,這只是事后諸葛亮,但其實不管怎么打,中國軍隊都會敗。
在絕對實力面前,任何技巧都是枉然。
打仗打的就是國力,國弱民窮的中國,是不可能打得過工業強國的日本。
只能利用廣闊復雜的國土,拖死日本。
跟日軍正面杠的結果,十打九輸,哪怕是那一贏,也是慘勝。
李宗仁指揮的臺兒莊大捷打得漂亮吧,但中國軍隊的傷亡和日軍差不多,能打到這份上,就已經算勝利了。

市區內,只能挖成這樣的戰壕,日軍坦克開過去,多少人命都不夠填
08
有人可能會說,為什么朝鮮戰爭,中國就能打贏美國?
朝鮮戰爭,不是中國和美國全面開戰,兩國都有一定的默契,把戰場局限在朝鮮半島。
中國的軍隊叫人民志愿軍,顧名思義,這支部隊不是中國派出的,是人民自愿加入幫助朝鮮,而美國也默認這點,雖然雙方都知道這是成建制的正規軍。
美國并沒有對中國宣戰,這個和在二戰時,美國對日本宣戰是有區別的,美國并沒有為了打贏中國而壓上自己的一切資源。
而且蘇聯的空軍和高射炮兵,阻擋了美軍的空中威脅,在武器裝備方面,蘇聯也給志愿軍不少補給。
如果當時美國拿出在二戰時打日本的資源,哪怕不用原子彈,幾百萬軍隊都投到朝鮮半島上,中國志愿軍能不能打贏,是一個未知數。

朝鮮戰爭里,中朝兩軍很少和美軍在市區平原里拼火力
中共領導的軍隊是能打,但美軍也不是吃素的。
當然美國也不會那么傻,為了一個南韓而賭上自己的幾百萬士兵。
還是那句話,打仗打的是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想打贏,搞好經濟建設比喊口號要實用得多。
09
最后說回電影吧。
這個號,當年是以評論電影起家的,后來才改成文章大雜燴。
作為一名非專業的影迷,我認為這部電影,不是政治宣傳片,一開始導演管虎也沒打算拍成純商業片,管虎是把它當反戰片來拍,更多是從藝術的角度去闡釋。
如果電影是政治宣傳片,會重點突出喚起民族認同這個角度。

四行倉庫戰斗從歷史的背景,確實做到了這一點。
幾十米的蘇州河,一邊是上海英租界里紙醉金迷、對中國時事毫不關心的中國人,一邊是中國軍人用身軀保衛著大上海。
四行倉庫的戰斗,讓他們親眼目睹了,這批中國軍人不是那些燒殺搶掠的軍閥,而是真的為民族,為國家,為人民而戰斗。
電影有反映這點,導演非常討巧地做到了,有但不濃。
電影里被拉壯丁的士兵一再說,我就是種地的,我就是一個農民,是戰爭把我帶到這里。
影片也突出了,是戰爭把原本樸實善良的農民,變成了“殺人犯”。
這部電影,和好萊塢拍的二戰題材電影,有點相近。
好萊塢的二戰片,有血腥暴力鏡頭,有人性大轉變,當然也有政治宣傳片,但不去丑化敵人,更多是想表達反戰這一點目的。
管虎拍的《八佰》,把中國的戰爭片,帶到了反戰的高度,所以剛開始電影是以黑白片上映,這樣做就是為了突出反戰,非迎合商業。
電影是好電影,帶著一顆平常心去欣賞,如果你帶著陰謀論,就糟蹋了這一部好電影了。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來自用戶上傳并發布,站點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信息僅供參考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