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
2014年艾躍進確診胃癌,胃部被切掉四分之一:我寧可死在講臺上。
艾躍進生前在一次演講中提到:在美國人心中,有三個不解之謎。
“第一個,為什么在第一次鴉片戰爭中,80萬清軍打不過數量只有7000的英軍?”
“第二個,抗日戰爭時期,為什么漢奸的數量比鬼子都多?一個中隊的鬼子帶領200偽軍就能統治一個縣城。還有南京大屠殺,為什么會死30萬人?不說人數,就是日軍的子彈也沒30萬發。”
“第三個,為什么美國建國之后的第一場敗仗,敗給了曾被稱為‘東亞病夫’的中國人?”
這幾個問題的答案,是艾躍進一生追求,是他活著的信念。
2015年的春天,胃癌晚期的艾躍進最后一次走上講堂。
“我寧可死在講臺上,也不愿死在病床上。中國人,任何時候都不能失去血性。”
沒人選的“睡覺課”
講臺上,一個瘦瘦的、儒雅的中年男子在侃侃而談,談到毛鄧、談到軍事,他顯得有些興奮,臺下的學生也被他帶動,聚精會神在聽老師傳道。
他就是艾躍進,長期研究毛澤東軍事思想,南開大學軍事學科的創始人。
在非軍事學校開設軍事學科,艾躍進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但這門經過艾躍進多方努力才開設的課程,剛開始只是同學們眼中的“睡覺課”。
“很枯燥,相當沒意思,而且課一般都在下午,大家不是逃課,就是趴在課桌上昏昏欲睡。”
1978年,20歲的艾躍進畢業,他選擇了留校,負責南開大學的團委工作。
有一天,學校領導開會,說要組織軍事教研室,其他老師都選了學生肯定會感興趣的電子科技、現代戰爭等課程,最后只剩下“軍事思想”這一門課。
正當大家一致決定要舍棄這門課時,艾躍進站出來,接下了這門課。
“你是學哲學的,講軍事思想需要哲學基礎,那就讓你試試吧!”
課程正式開了,實際效果卻并不理想。
那段時間,艾躍進一直在研究,如何讓學生喜歡上這門課,學到軍事思想的精髓。
為了調動課堂的活躍度,引起學生的興趣,艾躍進做了好多功課,將那些高深不易懂的軍事思想化繁為簡,用幽默風趣的語言講出來。
可盡管是這樣,這門課仍然遭到了一些同學的排斥。
一次,艾躍進正在講臺上慷慨激昂地講北平解放,一位有個性的學生突然說道:“老師,現在是和平時代,我們不喜歡這些打打殺殺的歷史。”
艾躍進聽了,也不生氣,他略微沉思了一下說道:“誰都不喜歡你死我活的生活,可學歷史并不是學歷史里的打打殺殺,我們要有憂患意識,如果真有那么一天,我們必須要有和敵人玩命的血性和實力。”
學生的發言,更讓艾躍進深刻意識到,現在的孩子,生在和平年代,沒有一點兒國防意識,更別說面對戰爭時的能力了。
所以,他當即向學校提出了要在學校開設軍事學碩士點的想法。
軍事課不能只是軍事學校才有的,它更不能只是一門選修課,而是一個研究方向,一個課題,一種精神、信仰的傳承。
“每所大學,每個中國人都應該加強國防教育,提高國防能力,讓每個人認識到國防的重要性,這樣我們與別國外交時才更有底氣。”
為此,艾躍進提出了在南開大學申報軍事思想課程碩士點的建議。
有人說,術業有專攻,在非軍事學校開設軍事專業碩士點,這是對資源的一種浪費,這種想法是很盲目的。
得不到支持,艾躍進就自己向上申請。
他向各個機關寫報告,自掏腰包補充材料,還親自去北京拜訪評審會的成員。
好在艾躍進的堅持最終有了效果,評審會同意了他的申請,但卻表示,經費由他自己想辦法。
“這個課第一次開,確實沒什么說服力,經費是我從自己家里拿的。當時想的是,辦不好,這錢我就不要了。”
可事實卻證明,艾躍進不僅辦得非常好,學校最終給報銷了經費,他也因此成了軍事思想課的代言人。
2006年,南開大學成為全國唯一一所非軍事院校的軍事學碩士點,艾躍進擔任導師。
艾躍進的軍事思想課,從寥寥無幾變成了座無虛席。
人人喜歡的“軍事課”
為了讓學生對軍事思想課產生興趣,艾躍進做了很多嘗試。
他對自己有一個明確要求:講的內容,既是學生想聽的,又是學生需要的。
為此,他經常為寫教案不眠不休,去圖書館搜集材料,一待就是大半天,經常飯都忘了吃。
除此之外,艾躍進還從軍事思想課延伸到了口才方面。
后來,見自己的課得到了學生的喜歡,艾躍進又向學校申請,單獨開了一門口才課。
“口才沒有什么專業歸屬,我就想,我為什么不能試試?只要能提高學生認知,幫助學生成長的,老師都應該主動開拓。”
把口才運用于軍事理論,大家都喜歡艾躍進新穎的教學模式。
“艾老師很儒雅,書生氣十足,但他一上課,就像完全變了一個人。”
“上了艾老師的課,我才真正體會到,老一輩革命家的足智多謀,我們的國家能走到今天,真的很不容易。”
“艾老師的課又有趣,知識量又大,我最喜歡他的那句至理名言:尊嚴在劍鋒上,真理在大炮上,擁有實力才能維護正義,外交真正的后盾是國防。帶勁!”
艾躍進一遍又一遍講著國防的重要性,在他孜孜不倦地傳授中,學生們明白了軍事對一個國家確實至關重要,它是一道屏障,保護著萬千子民。
看到學生們真心領悟的樣子,艾躍進滿是欣慰,這就是他努力的意義。
大學生活豐富多彩,大學生正處青春時期,年輕的心蠢蠢欲動,看著校園里兩兩結合的男男女女,艾躍進在課堂上說道:“《毛澤東語錄》里有一句話,不以結婚為目的的談戀愛都是耍流氓,男生就得有擔當,和人家談戀愛,就得負起責任,當個純爺們兒。”
當然,艾躍進也并不一味偏袒女生:“女同學穿著要大方得體,其次也不能任何事都依賴人家男方,自己對生活積極向上,有事可做,這才是真正的魅力。”
最后,幽默慣了的艾老師說道:“戀愛想談就談,學習該學也得學。做人,就是不能懶,對任何事都盡力而為,這才是人生。”
字字句句,都是對孩子們的諄諄教誨。而這些人生大道理由艾躍進說出來,學生們不僅不反感,反而一字一句都記在了心里。
經艾躍進教過的學生,大多都三觀正、充滿社會責任感。
艾躍進對此也很高興,自己多年的努力終于略見成效,可偏偏這時候,他的身體卻出現了問題。
剛開始,艾躍進只是經常覺得胃疼,妻子付洪一直勸他去醫院做個檢查,艾躍進嘴上說著去,每次都以有課耽擱了。
2014年9月底,艾躍進胃疼的次數越來越頻繁,堅持到11月,艾躍進被妻子押著去了醫院,可檢查結果卻讓兩人呆愣在原地。
胃癌。
生命不止,信念不滅
確診的那天晚上,妻子付洪基本沒睡覺,臉上的淚水就沒干過。倒是艾躍進,顯得異常冷靜。
“別擔心,我一定配合治療。”艾躍進一邊握著妻子的手,一邊安慰道。
艾躍進住院接受治療,胃部被切掉了四分之一,整個人像癟了的氣球,一下子瘦弱如柴。
學校給艾躍進告了假,讓他遵醫囑,好好休息一年。
可沒過多久,艾躍進就忍不住了,他想念自己的三尺講臺。
在妻子的反對下,艾躍進依然執意辦了出院手續,他說回家療養也是一樣的。
可他一出院,就回了學校。
手術加上休養,軍事思想課拉下了好多,一回學校,艾躍進就馬不停蹄開始備課、上課,一連上了8天。
學生們不知道艾躍進得了癌癥,因為講臺上的艾老師,依然神采奕奕,目光堅定,舌燦蓮花。
可事情猶如雪泥鴻爪,同學們還是發現了端倪,終于有一天,他們在其他老師口中得知了真相。
為了讓艾躍進回醫院繼續接受治療,當艾躍進走進教室時,所有同學站了起來,異口同聲地說著,請老師回家休息,接受治療。
本以為艾躍進會感動得鼻涕一把淚一把,然而,艾躍進卻嘻嘻哈哈說著自己沒事,已經做了手術,現在讓他躺床上,那才是要了他的命。
學校領導對艾躍進帶病上課的事情也非常動容,曾幾次表示要減少艾躍進的上課次數,但被他一口回絕。
無奈之下,學校只得表示,只要他身體有任何不適,可以隨時離校。而同學們也比以往更加認真聽課,不辜負艾老師的一番良苦用心。
堅持了幾個月,2015年4月份,艾躍進知道自己再也支撐不住了。
那天,是他最后一次走進教室,也是第一次直面自己患癌這件事。
他對同學們說:“去年9月份,我開始胃疼得不行,撐到11月份采取檢查,結果顯示我得了胃癌。”
“一場手術切了我四分之一的胃,手術做完我覺得自己沒事了,就繼續回來上課了。”
聽艾躍進這么說,臺下有些女同學已經哭了,可艾躍進卻笑著說:“人固有一死,這沒什么可怕,這是所有人的結局。可是……”
艾躍進停頓了一下,教室靜得可怕,像在參加一場極其肅穆的葬禮。
“可是,我不想死的時候躺在病床上,什么都不做,我寧愿死在這三尺講臺。”
艾躍進的一番話惹哭了教室里的所有人,就連男生也在偷偷抹眼淚。
這節課過后,艾躍進再也沒進過教室,他被送進了醫院,住進了病房。
同學們得了空就三五成群去醫院看望,艾躍進見到這些孩子們,身上的病痛好像即刻消失不見了,他興致勃勃地給他們講課,講毛澤東軍事思想,講如何練好口才。
后來,趁著妻子回家回學校處理工作的間隙,艾躍進還會偷偷給同學們打電話,讓他們來病房繼續講課。
同學們理解艾老師的良苦用心,他們知道,艾老師這是把生命的最后一絲力量留給了他們。
2016年4月,幾名學生再次來到病房,他們帶來了中國共產黨黨旗,要艾老師當他們的入黨見證人。
艾躍進毫無血色的臉上露出了久違的笑容,他躺在床上,和同學們一起舉起右手,念出了入黨宣誓詞。
有人說,被死亡凝視時,人會本能地生出一種恐懼。
可艾躍進在生命的最后幾天,依然無畏畏懼,他說:“個人生死只不過是滄海一粟,重要的是民族的偉大復興。”
2016年4月21日,艾躍進閉上的雙眼再也沒有睜開,他走得很安靜,只有58歲的他,永遠離開了這個世界。
結語:
全世界只有4個文明古國:古巴比倫、古埃及、古印度,還有中國。
而中國是至今唯一一個沒有中斷傳承的。
老一輩革命家堅定不移的信念——那顆紅色的火種,一直在艾躍進的心中,從未熄滅。
艾躍進的故事講完了,現在你知道開頭那幾個問題的答案了嗎?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來自用戶上傳并發布,站點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信息僅供參考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