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篇文章《你可能想象不到,男女比例失衡正在治愈中國人的一些老毛病》中,筆者曾談及男女比例失衡會對中國社會的良性穩定運行、社會倫理道德體系造成沖擊,但從另外一個角度看,它也在無形中治愈著中國人的重男輕女等老毛病。而這在某種程度上,也使得中國女性社會與家庭地位有所提升,使兩性地位趨于平等。
然而,反觀隔壁印度,同樣是男女比例失衡,與中國女性社會地位的日益提升相比,印度女性的現狀仍不容樂觀。可謂是冰火兩重天!

據印度國內的統計數據顯示,印度男性已經比女性多了整整4000萬人,新生男童越來越多于女童,根據統計結果,印度6歲以下男女兒童的比例約為1000比914。可見印度男女比例失衡的趨勢正趨于惡化。為此,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發出警告:印度除非采取嚴厲措施解決問題,否則未來將面臨難以意料的嚴重社會問題!
實際上,無需等到未來,男女比例失衡所帶來的問題已經波及印度社會的方方面面,甚至影響到印度的國家形象。

1.波及印度社會的婚姻家庭模式
在印度一些男女比例嚴重失衡的地區,女孩的稀缺使得傳統的童婚、換婚、租婚、群婚等丑陋現象死灰復燃。
童婚制度一直是印度社會的一大頑疾。在廣大農村地區,依舊盛行童婚。很多小新娘在六七歲時,就會被接到婆家生活,有些類似于中國封建社會的童養媳。她們往往會成為夫家家務的主要承擔者和丈夫的性奴隸,而這對她們的身心造成了嚴重傷害。
在印度的一些窮人家,男孩子到了結婚年齡,想娶妻,卻因家貧而無法實現,因此,他們會以自己家族的未婚女孩嫁過去為條件,和符合要求的人家換婚。這樣固然有助于緩解兩家的經濟負擔,但卻無法保證年輕人的婚姻幸福。

此外,在印度一些地方,租婚現象也比較普遍。比如,古杰拉特邦租老婆的生意就很紅火,沒有配偶的男性不僅每月花千把塊人民幣就可以租到老婆,還可以經常換。
還有些貧困、低種姓的家庭,一女侍多夫的現象也不在少數。由于娶不起老婆,便一家兄弟幾個合娶一個,形成事實上的群婚。有些女性除了每天和一個丈夫同寢外,還要被他們的父親占有。甚至,如果她們拒絕,就會遭到毒打和強奸。

2.針對女性的犯罪活動日益上升
近年來,隨著男女比例失衡的加劇,針對印度女性強奸、騷擾、劫持、誘拐等犯罪率呈急劇上升之勢。尤其是性侵現象之嚴重,已經成為了印度社會的一個大問題。
在印度日常英語中,甚至有個特指各種性侵——從口頭性騷擾到性襲擊的說法: 戲弄夏娃(Eve-teasing)。
根據印度國家犯罪記錄局的數據,記錄在案的強奸案件由1971年的2487起飆升至2011年的24206起,增長率為驚人的873.3%。在印度,平均每3分鐘就發生一起針對女性的暴力犯罪,每22分鐘就會發生一起強奸案。
新德里是印度性犯罪最嚴重的主要城市之一,平均每18小時就會發生一起強奸案。根據數據,新德里2010年有報案的強奸案高達402起,平均每天一起以上,輿論譏稱為強奸之都。

3.全世界女性最不安全的國家
由于近年來頻發的強奸、性騷擾等案件給外界留下負面印象,湯森路透的一項調查顯示,印度在全世界女性最不安全的國家排行榜中位居榜首。
有數據顯示,2016年在印度,每13分鐘就有一名婦女被強奸,每天有6名婦女被輪奸,每69分鐘就有一名新娘因嫁妝糾紛而被殺,每月有19名婦女被硫酸潑臉,此外,還有其他針對婦女的暴力事件。
2012年12月,就讀于印度德里大學醫學院的23歲女大學生Jyoti Singh在車上遭輪奸和毆打致死的慘案更是震驚世界,該案在印度引起了民眾的極度憤怒與抗議游行。
但諷刺的是,在根據此案拍攝的紀錄片《印度的女兒》中,竟還有人發出令人難以置信的言論:她不該在被強奸時反抗,她應該安安靜靜地接受強奸,這樣他們就會在強奸完之后放她走,只打那個男的。而這部影片也因內容敏感,容易造成騷亂成功在印度全面禁播。
那么,同樣是男女比例失衡,為什么相比中國女性社會地位的日益提升,印度女性的處境卻如此令人憂慮呢?

我們認為有如下幾點原因:
1. 傳統重男輕女思想難辭其咎
據調查,選擇性墮胎和殺害女嬰導致有3000萬名女性從印度總人口中消失了。
在比較發達的地區,人們通過B超提前鑒定嬰兒性別,如果是女孩就選擇墮胎;在一些比較落后的地區,很多女嬰一出生就面臨著被溺死或遺棄的命運。這些行為主要源自印度社會根深蒂固的重男輕女思想,而這種思想又與印度盛行的種姓制度脫不了干系。
3000多年前,雅利安人來到印度次大陸,在征服當地的土著后,為維持統治,設計了四大種姓,它們按照等級的高低分為婆羅門、剎帝利、吠舍和首陀羅,以及其它賤民階級。種姓制度一方面嚴格禁止高種姓女子與低種姓男子通婚,但另一方面又鼓勵低種姓女子嫁給高種姓男子以提高種姓的地位。
這便造成高種姓女子和低種姓男子的剩余現象。由于同高種姓聯姻是低種姓女子改變自己地位的唯一辦法,因此許多低種姓家庭便不惜錢財以博取夫家歡心。而高種姓女子因求偶范圍小,也不得不陪以豐厚的嫁妝。正因為嫁妝的多少決定了新娘在夫家的地位,為了不讓女兒在夫家受罪,有些普通家庭甚至因陪嫁女兒導致傾家蕩產。
長此以往,嫁妝的價碼水漲船高,天價嫁妝已經成為印度普通家庭不可承受之重。
再加上,印度主要由兒子繼承家庭財產的制度和傳統的養兒防老觀念,使得不管是窮人家,還是一般人家都怕養女兒。在印度,詛咒別人最狠的話是愿你生個女兒。
以上種種因素使得印度社會的重男輕女思想根深蒂固,而嚴重失衡的男女比例不但沒有提升女性的地位,反而加劇了印度社會兩性地位的不平等。

2.印度政府的不作為或懶作為
多年來,印度男女失衡的局勢每況愈下,印度政府難辭其咎。
盡管印度政府針對這一問題已作出不少努力,但效果卻不盡如人意。比如,由于嫁妝引發了虐待、謀殺婦女等諸多社會問題,在1961年印度政府通過了《反嫁妝法》。但由于執法上不到位,天價嫁妝仍屢禁不止,因嫁妝引起的社會問題甚至愈演愈烈。據報道,在2007年,因嫁妝爭議死亡的印度女性多達8093人,傷殘的更高達75930人。
1996年,印度就通過了《禁止性別選擇法》,但由于執法不力,選擇性性別流產趨勢仍然嚴重。比如,在印度各地的一些小診所,如果孕婦想知道嬰兒性別,只需在B超前給醫生私下塞個紅包即可。
因此,國際和國內輿論普遍認為,印度男女比例失衡形勢的惡化有很大的人為因素。從中央到地方,印度各級政府對這一問題表現為:在政治上不重視、政策上不健全、執行上不認真。
聯合國人口基金會與印度幾家非政府組織曾針對男女比例失衡問題召集研討會,他們認為,在胎兒性別鑒定問題上,當前印度非法墮胎現象日趨惡化的根源是有法不依,執法不嚴。
《印度時代報》認為,日益嚴重的男女比例失衡問題表明:印度一面是現代化的崛起,一面是中世紀的落后思想。

3.女性教育普及率不高
早在2009年,印度就通過了《孩童免費義務教育法》,旨在讓6-14歲的少年兒童享受小學階段義務教育的權利。
當時的印度總理辛格說:我們致力于確保所有兒童,不論性別和社會類別(指種姓等級),都能接受教育。
然而實際上,根據經合組織(OECD)官網上的數據,印度高中女生的畢業率僅為33%,在全球處于偏低水平。
印度全國保護兒童權利委員會的數據顯示,截止2018年,在15-18歲的印度女孩中,有約40%處于輟學狀態,其中,65%的女孩是因為要幫助家長做家務而輟學。
這些女孩由于缺乏教育及相關職業技能,長大后無法參加正規工作,所以,她們大多數人只能由父母做主,早早結婚。結婚后,她們大多也依舊只能做家務或農活,因而在經濟上主要依賴于男方。

教育的缺乏不僅斷送了這些女孩女性意識覺醒的可能,而且這也在很大程度上使她們沒有獨立的經濟能力。而這就意味著她們一輩子要將自己局限于傳統重男輕女觀念的牢籠里,并依附一個未見得有多可靠的男人而活,于是,她們將又一次重復母輩悲慘的命運。
不過,黑暗之中仍不乏曙光。
2014年,印度總理納倫德拉·莫迪推出了拯救女兒,教導女兒計劃,旨在提高人們對性別選擇傷害的認識。他表示,這個運動不能只是一個口號,應采取更多措施改變社會規范。
相信經過持之以恒的努力,印度男女比例失衡的趨勢必將有所減緩!
注:本文的數據、圖片均來自網絡。以上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如有異議,歡迎討論。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來自用戶上傳并發布,站點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信息僅供參考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