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據顯示,亞洲人是這個星球上最苗條的人群。你一定會隨口說出原因:那一定是基因的作用。但是這只對了一部分:傳統和習慣在保持身材方面也占了非常重要的部分。
本文將揭示10個秘密,將有助于你理解為什么亞洲人沒有進行嚴格飲食控制和劇烈的運動鍛煉就能保持身材的奧秘。
1. 鍛煉和冥想

傳統的亞洲醫學更多關注對疾病的預防,力求根除疾病的根源(root),而西方的醫學主要是針對疾病的結果(consequences)。這就是為什么太極、冥想和其他體育活動在亞洲廣泛流行的原因,因為它們可以防止某些疾病的發展,包括肥胖。
2. 步行

關于步行,令人驚訝的是,這個習慣和人口的高密度有關。在大城市的居民會用公共交通來代替自己開車;而他們常選擇在不行距離之內的商店、洗衣店以及其它公共場所的小公寓生活。
3. 健康的小吃及甜品

在亞洲,很大一部分人會享用用大米、紅豆以及海藻做成的小吃,他們還喜歡吃堅果、瓜子以及水果。這些美味佳肴無疑比我們熟悉的薯片、餅干和蛋糕對身體更健康。
4. 以茶代水

不同于歐洲人和美國人,亞洲人通常不會用冷水或蘇打水來搭配進餐,而是用有溫度的水,如綠茶來配合就餐。有一種觀點認為:當冷水與高脂肪的食物相結合的時候,它會減緩消化過程,從而導致體重的增加。
5. 大量綠色食物

亞洲菜的份量不大,但這個說法并適用于蔬菜,尤其是綠色蔬菜:他們會吃大量的蔬菜。另一個重要的不同點在于口味:西方的蔬菜味道對亞洲人的味覺來說顯得有些偏淡。
6. 海鮮

很難想象亞洲菜肴中沒有魚和海鮮的樣子,它們中富含多不飽和脂肪酸。這些多不飽和脂肪酸對免疫、血管以及生殖系統都會產生良好的影響,而且它還能促進體重的下降。
研究人員進行了一項為期3周的實驗,實驗表明:在相同的條件下(卡路里限制和常規運動),服用omega-3膠囊的組比服用安慰劑的組多減掉了3.3磅(1.5公斤)體重。
7. 發酵食物

味增湯,韓國泡菜,納豆——這些只是一些典型的亞洲發酵食品。作為乳酸發酵的產物,這些食品是天然的益生菌。吃這些食品會使體重下降,特別是內臟脂肪的流失,這些脂肪聚集在腹部器官周圍。
8. 烹飪方法

美食餐廳會根據當地的人們的口味來修改它們的菜肴,所以西方的餐廳大多數菜肴都是油炸的。其實,這并不完全是事實:亞洲餐廳當然也會存在大量的油炸食物,但這并不是他們在烹飪時最常用的方法,他們的許多菜肴都會采用蒸或者煮的方法。最主要的奧秘就在于保留食物的營養。
9. 食物份量比例

通常來說,亞洲人喜歡吃小份的食物;而且,喜歡吃各式各樣的菜品,在同一餐中他們喜歡嘗試多種菜肴。
研究證實,即使是減少少量的食物也會使體重下降。來自康乃爾大學的受試者們在午餐時減少他們的食物份量,但他們在一天中剩下來的時間里還是會繼續吃他們想吃的其它東西。研究結果表明,他們中的每一個人都在這2個星期里減了500g。這個實驗也反駁了一種觀點,即一個人會通過吃更多的東西來彌補卡路里的不足。
10. 對食物的態度

除了食物的質量和數量,你對食物的態度也會對你的身體產生影響。在西方,食物不僅是自身本質的需求,它也是一項娛樂與消遣。
但是,這并不代表亞洲人不愛吃,他們和西方人一樣喜歡食物。但不同的是,吃東西歸根到底只是他們維持生命的手段而已。
注:本文譯自 brightside,由譯者 Jasminebluee 基于創作共用協議(BY-NC)在煎蛋發布。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來自用戶上傳并發布,站點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信息僅供參考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