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縷陽光剛剛灑進窗戶,全副武裝的李曉莉快步走進病區。
來自火箭軍某醫院的李曉莉,短發齊耳,走路帶風。作為湖北省婦幼保健院光谷院區感染十四科護士長,病區是她每天戰斗的地方。
從軍31年,臨床護理干了26年,參加過國際維和,執行過抗震救災、泥石流搶險等重大任務,李曉莉見過太多生死一瞬。此次戰疫,李曉莉再次經歷了許多生死時速。
那天上午,李曉莉查房時發現85歲的鄭大爺目光有些異樣,便叮囑當班護士多留意。當天下午,鄭大爺病情突然加重,各項指標異常危險。靜脈補鉀、高流量吸氧、通知重癥病房做好插管治療準備……李曉莉根據醫囑立即實施急救。一連串的救治措施,把鄭大爺從死亡邊緣拽了回來。
作為護士,關鍵時刻要有與死神‘拔河’的能力素質。交班時,李曉莉結合這起急救案例提醒隊友。
李曉莉曾在呼吸、傳染、發熱門診等多個科室工作過,參與過數千次急救,總結出一條條護理寶典:高齡患者防跌倒猝死、高血壓患者防昏迷、呼吸道疾病患者防氣管堵塞窒息……
一天傍晚,李曉莉剛出病區,就聽護士趙巧梅用對講機呼叫:34床高奶奶陷入昏迷!穿上防護服再進病區已經來不及了,李曉莉在腦海里迅速梳理患者信息:高奶奶已年過八旬,患有嚴重的高血壓。
立即測量血壓,打開移動工作站與我視頻!李曉莉沉著冷靜地對她說。吸氧、心電監護、口服降壓藥和速效救心丸……40多分鐘后,患者意識恢復正常。
李曉莉的父親是一名參加過抗美援朝的老兵。剛穿上軍裝時,父親送她一句話:當兵就要有兵的樣子。多年來,李曉莉始終記著這句話。得知組建醫療隊支援湖北的消息,李曉莉帶領科里護士集體遞交了請戰書。
護士站有個督導欄,每天查房后,李曉莉都會貼上標簽,列出當天存在的問題,次日逐條逐項銷賬。她說:問題看似不起眼,但處理不好就可能‘針尖大的窟窿透過斗大的風’。
在戰友眼里,李曉莉是戰士;在患者眼里,她是天使。
李曉莉常常叮囑年輕護士:稱呼患者盡量不要叫床號,最好根據年齡稱呼爺爺奶奶、叔叔阿姨……聽著暖心。60多歲的胡阿姨說。胡阿姨春節前從杭州到武漢探親,不慎感染新冠肺炎,剛入院時情緒十分低落。李曉莉每次見她都叫大姐,一有時間就陪她拉家常。如今,胡阿姨身體恢復很快,還經常熱心幫助其他病友。
92歲的王奶奶出院了,李曉莉趕去送她。一見李曉莉,王奶奶高興地說:我今天出院,就想再看你一眼……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來自用戶上傳并發布,站點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信息僅供參考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