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我國作為一個擁有著幾千年悠久歷史的多民族大國,百花齊放的語言文化是整個民族源遠流長的傳統文化中濃墨重彩的一筆。
在廣袤的中華大地上,各地區由于歷史和地理位置的諸多差異,逐漸形成了歷經滄桑而不衰的地區方言;在全國倡導統一講普通話這一標準后,時至今日雖然各地基本形成了使用普通話進行交流的常態。
但俗話說鄉音難改,在普通話的基礎之上,方言與口音仍然廣泛地存在于人們的日常生活當中。在普通話與各地方言中對于同一事物的稱謂往往不同,比如普通話中的父親在方言中有稱為爹,也有西北人叫大。

封建父系社會下的產物
在古代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制度的父系封建社會體系之下,歷朝歷代的統治者都會不同程度的采取相應的文化措施來達到束縛臣民的思想使其完全效忠于自己、最終維護封建統治的目的。
被封建統治思想洗腦后,廣大民眾在君父思想的桎梏下,往往會將忠君愛國等充斥著滿滿父權、男權的封建思想奉為主流思想。
久而久之,整個封建社會便形成了一種鮮明的封建特色,即:君主王公是一國領袖,處于至尊的統治地位;父親這個角色則是一家之主,在小家庭中也處于帝王般的至高地位,往往獨斷專權。

此時,作為封建大家長制的掌權者,父系社會中的一位父親一般情況下都是一個家庭中的頂梁柱。在當時那個社會,地位普遍極其低下的女子常常被綱常倫理強制性地要求在家從父、出嫁從夫、夫死從子。
所以,在當時思想落后的封建社會中,由于科技落后,整個社會的生產方式多為農業生產,農業生產的生存方式則為男耕女織,即女子居于家中相夫教子,織衣做飯。
男子則在外耕作,維持一家人生計的重擔幾乎悉數落在了男子的身上。因此,封建社會的父親這一角色就被視作為妻子兒女和家中老人的一片天。

從這一層含義上來講便正如西北方言文化中對于父親的樸實叫法為大一樣,即表示了父親這一角色對于一個家庭的重要性的意思。
地理位置上起源于秦,歷史悠久
勤勞樸實的西北人民除了用一個大字在家庭中表彰父權至高無上的這一說,對于表達父親之意的大叫法貫穿還追根溯源,最早可以起源到秦,其歷史可謂是十分悠久。
從地理位置上看,談及西北地區即是指地處我國西北內陸的一塊區域,其行政區域的劃分主要包括陜甘寧以及蒙疆等多地,在這些區域中當屬歷史名城陜西省最具代表性。

眾所周知,陜西省作為秦朝舊址,毋庸置疑是一座富含歷史文化韻味的古都老城;自然,當年三秦大地極具時代特色的秦漢文化也便隨之流傳下去,將父親叫作大的傳統顯然便是由秦朝一直流傳至今的。
而且秦漢方言文化還以其極強大的影響力將這一方言傳統一直擴散到了整個西北地區,經過地區人民之間相互通婚、商貿等方式,人們還以口口相傳的形式將把父親叫作大的傳統方言習俗傳承下來。
時至今日,在國家大力倡導人人講普通話、樹立新風尚的文化革新之下,把父親叫作大的傳統方言習俗仍然適用于西北某些恪守方言的傳統保守地區的居民之中。

正因為地域遼闊,所以才有了十里不同鄉音的說法。在廣袤無垠的西北地區,多年前還處于地廣人稀的狀態,因此方言在進行傳播的過程中歷經多地便會在當地人的文化習慣上被加以更改。
雖然西北人整體上都是把父親叫作大,但是不同的對于大的發音聲調有所不同,有的地區偏向上揚的二聲,也有的地區偏好叫成平平的一聲或者是下降的四聲,這是因當地人而異的。
胡漢融合的見證
除了朝代歷史原因和地理位置的原因之外,西北人會把父親叫作大的背后還有一個不簡單的原因,那便是由于當時秦始皇橫掃六國、完成了大一統局面的時候,胡漢雙方相融合,最終達到了文化融合和文明同化的效果。

各個少數民族都有其特殊的民族文化,對于同一事物的叫法自然也不盡相同。譬如,對于父親這一角色的稱謂,北方某些少數民族有的將其稱之為阿爺、阿耶等。
此外,也有的大一統之下的少數民族則與漢人文化相互影響,將帶有雙方民族特色的文化全都融會貫通,取二者之精華合二為一最終形成了頗具西北特色的將爸爸喚作大的口音。
從現在文化融合的結果來看,很難準確地判斷出西北人把父親叫作大背后具體究竟是始于哪一地區的何種民族文化,因為歷經數千年歲月的洗禮,少數民族與漢族文化交相輝映,早已達到了一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融合之態。

經過歲月的磨礪,方言這一民俗文化歷盡滄桑一直流傳至今;顯然,千年前的封建社會初期,完成了全國范圍內一統大業的秦朝通過戰爭兼并的方式在導致胡汗文化進行交融這一方面也發揮著著不容小覷的作用。
由此可見,在我們國家這樣一個兼容并蓄的偉大的民族中,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之所以能夠歷盡滄桑而不衰定然有其重要原因。
那就是中華文化以其寬大的胸懷接納包容多民族之間存在差異的地域文化,不斷同化其他文化與吸收差異過程中愈發富含生機與活力。

一個簡簡單單的父親在英文中只有一種叫法,而在中華大地各個區域的叫法卻都有所不同,如:較為正式書面的稱之為父親、普通話官方一般換作爸爸,以及極具民間鄉土氣息的叫法爹等。
在樸實厚重的西北方言文化中則把父親叫作大,這一文化風俗背后其實是集聚了時代特征、地域特色和民族融合等多方面原因綜合而來,十分不簡單。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來自用戶上傳并發布,站點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信息僅供參考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