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千世界,無奇不有,自然界中存在著許多奇奇怪怪的生物,比如會吃掉動物的植物豬籠草,它是一種多年生藤本植物,可以捕捉昆蟲等小動物來補充自身能量和營養。
此外還有可以自我克隆復制的燈塔水母,不僅不需要雌雄兩方來進行繁殖,而且還能進行生命逆生長,從成熟期倒退回幼年期,從而實現長生。
在海洋中,還有另外一種會吃掉自己大腦的奇葩生物,那就是海鞘——從動物變成植物的神奇存在,接下來我們就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詳細介紹一下海鞘。

深海里的海鞘
海鞘是什么
海鞘也被稱為海奶子、海鳳梨,是沿海地區人們餐桌上的一道美食。在生物學上,海鞘屬于脊索動物門分支尾索動物亞門的一種動物,是構成尾索動物亞門的主要生物之一。
大部分海鞘看起來像是一種壺具,也有一部分成年海鞘的外形與茄子很相似。它們顏色不一,大小差異也較大,有些海鞘能小到人眼難以觀察到,有些海鞘體長則足足有30厘米。

像是鳳梨的海鞘
目前科學家已經發現了超過2800種海鞘,它們廣泛分布在世界各地海域,甚至在寒冷的南極海洋區域里,都有海鞘的存在。
雖然這些海鞘形態顏色不一,有些甚至具有極強的毒性,不過這些海鞘都具有一定的共同性,尤其是在進化方面,比如幼年時期附著在某處礁石后,一般不會離開這處地方,同時會努力向著植物的生活習性靠齊。
海鞘一般不移動,像植物一樣扎根在礁石上面,無論是進食還是繁衍生息,都不會移動半步,這種生活習性和外觀樣貌很容易讓人誤以為這是植物。

海洋里的壺狀海鞘
海鞘不移動的情況下如何獲取食物呢?這跟海鞘的身體構造息息相關。海鞘的體壁分泌出纖維素形成堅硬的被囊來保護自己,身體各個器官就依附在被囊內部。
但是進食器官卻在外部,外部長著兩個小口,一個小口用來吸水,通過鰓或者牙齒過濾水中的浮游生物,剩下的水則通過另外一個小口吐出去。

海洋中的白色海鞘
而在生活方式上,海鞘也存在較大的差異,一些海鞘喜歡群居或者共居,還有一些喜歡獨居。獨居和群居的海鞘會形成各自的被囊,共居的海鞘則集體使用一個被囊,并且只會形成一個共同使用的出水孔,這與獨居或者群居的海鞘截然不同。
看起來海鞘的生活習性與珊瑚有些類似,但科學家經過系統研究發現,海鞘可沒有珊瑚那么簡單,這是一種具有逆行變態進化能力的動物,也正是由于逆行變態進化,所以海鞘會吃掉自己的大腦。

長相奇特的單體樽海鞘
為什么要吃掉大腦
什么是逆行變態進化呢?在生物學領域,逆行進化指的是一種生物的進化方向與一般情況相違背,比如生物從動物變成植物的反方向進化;而變態進化指的是生物形態和生活習性上發生巨大變化,比如蝌蚪變成青蛙的過程就屬于變態進化。
海鞘屬于逆行變態進化生物,它們不僅幼年期與成熟期的形態習性截然不同,而且還從動物變成了植物,豬籠草之類的食肉植物雖然可以捕食昆蟲等動物,但歸根結底還是屬于植物的,海鞘卻更上一層樓,直接將自己的物種范圍變了。

蝌蚪變態進化后變成青蛙
剛出生的海鞘像是一條透明的小蝌蚪,擁有成熟腦泡、平衡器官的幼年海鞘可以識別前進方向,與此同時,尾部發達的脊索背部則存在著相對成熟的神經管,可以幫助自由移動。
這時候的海鞘還屬于動物范疇,但幾個小時后,幼年海鞘尋找到可以依附的礁石等物體后,立即就開始了逆行變態進化的過程。
它們先將自己黏在礁石上,原本幫助自己前進的尾部脊索開始退化,隨后神經管也退化成神經節。當作為動物標志之一的脊索退化完成后,海鞘就開始改變自己的外貌。

幼年海鞘的身體結構圖
海鞘通過分泌纖維素形成被囊覆蓋在身體表面,并與礁石完美結合起來,看起來就像是生長在礁石上的普通植物一樣。
由于海鞘定居后并不會移動,捕捉食物也僅僅依靠進水口過濾,因此腦子對它們來說完全沒用,就是個會消耗掉極大部分的能量的累贅,因此海鞘便決定將腦子消滅掉,這樣很大程度上保證了自己捕獲的食物可以滿足生命活動的需要。

像是茄子的海鞘
不過海鞘也不是完全不帶一丁點的腦子,它們會存留一點必要的腦部組織用來控制自己的生命活動,比如控制海鞘肌體活動的那部分腦組織。這個時候的海鞘基本上就完成了逆行變態進化,消滅了大腦,變成了植物。
根據科學家的推測,海鞘選擇這種不可思議的進化方式是為了避免自己成為其他生物的獵物,通過將自己偽裝成植物的方式來躲開其他生物的襲擊。但是海鞘的先祖選擇這條進化道路的時候,肯定沒有想到人類會對海洋進行探索。

海洋中的紅色海鞘
成為美味的海鞘
雖然海鞘偽裝很成功,躲過了許多獵食者的注意,但還是沒能逃過人類的餐桌。海鞘這種生物最初進入人類視線的時候,并未引起人類過多的注意,只將其看做一種海洋污染物。
因為海鞘的幼體會附著在船體或者漁網上,前者會導致船體重量逐漸增加,消耗更多的燃料,后者則嚴重影響到了漁民的經營活動。

海洋中的藍色海鞘
海鞘會堵塞漁網的孔洞,并加重漁網的重量,導致收網的時候,漁網根本沒有捕獲多少魚類或者漁網破裂,影響漁民捕魚活動的開展。
不過在漁民準備治理海鞘之前,突然發現這種東西可以吃,味道還不錯,比如真海鞘、壺海鞘、柄海鞘等海鞘品種。

透明的樽海鞘
1994年日本就有相關企業開始人工飼養海鞘了,很快海鞘就成為了日本人最愛的美食之一。隨后我國也引進相關飼養技術,目前市場價格為每公斤9.5元。
海鞘加工制作的食品出現在中國大陸上,山東地區就比較流行海鞘這種食物,當地人一般稱之為海菠蘿、海奶子。

用海鞘做成的飯菜
根據科學家對海鞘營養成分的分析,海鞘不僅口感好,而且還具有超高的營養價值。海鞘里普遍富含縮醛磷脂的物質,這種物質可以降低人類患老年癡呆的風險,并在治療老年癡呆方面有良好的療效。
另外,海鞘還含有19種氨基酸,種類豐富,并且人體必需氨基酸含量極高,濕重100克的海鞘就具有322.13毫克氨基酸,其中必需氨基酸含量為109.8毫克,可以幫助人體補充相關的營養元素。

海洋中的白色海鞘
它還含有豐富的礦物質,可以幫助人類降低血脂,抑制體內的膽固醇,對高血脂、脂肪肝等疾病有明顯的治療作用。
海鞘也可以作為減肥必備食物,因為100克海鞘所擁有的能量僅僅為30千卡,在節食期間可以降低身體能量攝入,也能完美補充身體多需要的各種營養物質。

用海鞘制作的飯菜
不過不是所有的海鞘都能食用,一些海鞘是有劇毒的,因此人類最好去市場購買,不要食用野生海鞘,這是對自己生命安全的負責。
大自然存在著各種奇奇怪怪的生物,它們的先祖為了物種可以繁衍下去,各顯神通,選擇了不同的進化方式,海鞘這種進化方式尤為奇葩,都說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海鞘卻從高級動物變成了低級植物,讓人不解。

海洋中的白色海鞘
不過古老人類在面對強悍的獵食動物時就選擇了優先進化大腦,而不是四肢力量,當時其他動物可能也在疑惑,這種進化方式真奇葩,或許未來我們會發現,海鞘的進化方式也是一種聰明選擇。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來自用戶上傳并發布,站點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信息僅供參考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