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女生來說,皮膚狀態最差的時期,非姨媽期莫屬。
每次來姨媽,我們不僅會身體虛弱、極度不適,還會出現膚色暗沉、爆痘、毛孔增大、皮膚干燥、過敏等肌膚問題。

而且女生的一生,大概有1/10的時間為姨媽期,也就是說我們一生中有1/10的時間,肌膚都是處于極其不穩定的狀態,我們不僅需要對抗身體的不適,還要面對糟糕的肌膚狀態。

那要怎樣才能讓每一個姨媽期都美美的?怎樣配合生理節律,進行有效的皮膚護理?
今天,小編將為姐妹們一一剖析:
01.姨媽期皮膚為什么會變差?
2017年一項對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四大一線城市的25~40歲年輕女性進行的在線調研顯示:經期約44%的人存在毛孔粗大問題、43%的人皮膚變得暗沉,30%以上的的人會出現皮膚松弛、眼部細紋增多等問題。

而且不少女性發現,在月經周期前后常會長痘,或者原有的痘痘癥狀加重。還有的人,會在月經前數日眼眶部出現短暫的皮膚色素沉著。

這種周期性發生或加重的皮膚病,與經前黃體酮波動有關,目前可在行經后消失或減輕。常見的治療,是采用皮質類固醇激素治療,需在皮膚科就診,在醫生指導下進行藥物治療。
所以,姨媽期為什么皮膚會變差?4個字:激素波動。

在女性體內,既有雌激素,也有雄激素。
雄激素對皮膚有較多的負面作用:
使皮膚粗糙、毛孔大、皮脂腺分泌旺盛(出油多)、毛孔易角化(易長痘)等等。

而雌激素,對皮膚則有較多的正面作用:
增加皮膚內膠原蛋白與透明質酸合成,抗氧化抗衰老,讓皮膚保持柔嫩和彈性等等。

在女性體內,雄激素多由腎上腺分泌,周期性波動較小,而雌激素,則由卵巢分泌,在月經周期里,波動比較大。
臨近經期,由于體內的雌激素水平突然下降,會導致雄激素在此期間內相對含量變高,對皮膚的負面影響加大,從而引發姨媽痘、皮膚暗沉的產生。

而且,很多女生在經前由于身體不適,也會出現精神緊張和憂慮,導致腎上腺素分泌增多、客觀上也會造成雄激素的分泌過量,對皮膚產生不利影響。

那么,在整個生理周期中,應該怎樣順應我們的生理周期特點,進行有針對性的皮膚護理呢?
02.順應生理周期,科學高效護膚。
女性生理周期一般在28天~30天左右,整個周期分為月經期、卵胞期、排卵期和黃體期4個階段。
在每個月經周期的循環中,女性的身體機能與肌膚狀況,都會隨著生理周期進行變化。

因此,在這4個階段中,護膚的側重點也各有不同——
第1-7天:月經期
[ 皮膚狀態 ] 肌膚天然屏障變得脆弱,對外界的防護能力變差。
護膚關鍵點:敏感期,諸事不宜
這一階段,應盡量避免外源性刺激,如美白類的高功效產品、果酸去角質產品等。
正確的護膚心態是,用對待敏感肌的態度,來精心呵護經期的脆弱皮膚。

推薦采用最基礎的護膚方案:溫和清潔產品 + 基礎保濕水乳
升級護理方案:分區護膚。比如在眼周使用溫和的眼部保養產品來加強保濕,在T區可使用質地溫和細膩的天然泥粉調制泥膏面膜,進行深層清潔,有助于提升皮膚的新陳代謝。
此外,含有天然植物抗炎成分的妝水,也是這階段比較適宜的選擇。

第8-14天:卵泡期
[ 皮膚狀態 ] 重獲新生。
護膚關鍵點:除舊迎新的美好階段
血液中的雌激素水平逐漸回升,使肌膚的新陳代謝也變得旺盛。
這個階段,皮膚對營養成分的吸收和利用,達到最佳狀態,是使用高功效精華的最佳時期,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15-17天:排卵期
[ 皮膚狀態 ] 從巔峰階段進入轉折點。
護膚關鍵點:關注節點,早作準備
排卵期非常短暫,隨著排卵的發生,雌激素水平開始急轉直下。排卵期過后,是黃體激素分泌的高峰期,皮脂分泌增多,會導致痘痘、炎癥問題的增多。所以,與其說排卵期需要什么護膚訣竅,不如說,關注排卵期,才能及時的為下一階段的護膚做好準備。

第18-28天:黃體期
[ 皮膚狀態 ] 易發痘、易長斑、易浮腫
護膚關鍵點:注意防曬,加強控油
受激素波動影響,這一階段的皮膚代謝功能逐漸下降,體現為易長痘、易長斑。易長痘是油脂代謝不佳、角質細胞代謝不佳的共同結果,而易長斑是黑素代謝不佳的結果。

做好防曬,能有效避免紫外線刺激對皮膚細胞產生傷害,也能有效減少黑色素生成,對于預防痘痘和色斑,可謂一舉兩得。
03.其他飲食起居小建議
1.姨媽期避免攝入高鹽分,可減少水腫
2.多休息,保證足夠睡眠。
3.補充豐富營養,多吃含鎂、維生素B族的食品。
4.避免濃茶。
5.補充膳食纖維。
6.注意減壓、保持心情愉快。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來自用戶上傳并發布,站點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信息僅供參考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