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玉
宋玉是中國歷史上與潘安齊名的最著名的兩大帥哥之一,但是這位先生的帥名卻又多少來得有些蹊蹺。為什么會這樣說呢,因為從來就沒有哪部正經的史書甚至野史筆記里說過他是如何如何的帥,唯一的佐證便只有他寫的那篇《登徒子好色賦》了。在那篇賦里,寫有一位大夫登徒子說宋玉為人體貌嫻麗玉,口多微辭,又性好色,宋玉就解釋說有曾經有一位絕色美貌的東家之女登墻0自己三年,但他都對人家不理不睬,因此不能說自己好色,接著他就描述登徒子如何喜愛丑陋的妻子,與她生了五個孩子,從而把性好色的罪名加到登徒子的身上。畢竟大家都比較相信帥哥,于是就聽信了宋玉的話,而登徒子卻成了好 徒的代名詞。除了這篇賦之外,就再也尋不到一分一毫關于宋玉之美的蛛絲馬跡了。
據說,宋玉是屈原弟子,他并沒有因為其美貌而青云直上,其在官場上混得還是比較差的,一生都沒有做過什么大官,雖然靠寫得一手好文章和精通音律,也曾接近過楚王,但也沒有撈到什么好處,連提點建議都沒被采納。但他并沒有從此自棄,而是投入到創作中去,也寫出了不少好文章。他在屈原騷體的基礎上變化出一種新體裁----賦,雖不能夠青出于藍而勝于藍,也算是不辱師門了。其作品文字華麗,對事物刻畫入微,像他那篇名作《登徒子好色賦》所塑造的登徒子形象就非常成功。
這篇著名的《登徒子好色賦》據說是一篇贗文,很多人都說它并不是宋玉的作品。如果真是這樣,對我們考證宋GG是一位帥哥倒未嘗不是件好事,因為假若真是別人寫的,那宋玉之美大抵該是得到時人或晚近之人公認的了,否則的話,宋GG在自己的寓言之作中夸言己之美貌,那倒要很讓人懷疑其真實性的。無論事實如何,宋玉終歸是頂著了一頂帥哥的高帽了,他的帥名也早已流傳千古,雖然多少還猶抱琵琶半遮面些,但考慮到他才子詞賦家的身份,入選這份美男榜還是不遑多讓的。
嵇康
嵇康(223~263),字叔夜,譙郡銍縣(今安徽宿縣)人。竹林七賢的領袖人物。三國時魏末著名的思想家,詩人與音樂家,是當時玄學家的代表人物之一,為人耿直,他幼年喪父,勵志勤學。后娶曹操曾孫女(曹林之女)為妻,在曹氏當權的時候,做過中散大夫的官職。
嵇康是中國古代少有的美男作家,精通文學,玄學和音樂,同時英俊瀟灑,別人形容他是龍章鳳姿,天質自然。史稱嵇康身長七尺八寸,風姿特秀,見者嘆曰:‘蕭蕭肅肅,爽朗清舉。’或云:‘肅肅如松下風,高而徐引。’最有說服力的故事是,某次他去森林里采藥,竟被樵夫誤以為仙人下凡,其風姿可窺一斑。
嵇康喜愛音樂,他在《琴賦》序中說:余少好音聲,長而習之,以為物有盛衰而此無變。滋味有厭,而此不倦。他對傳統及當代的琴曲都非常熟悉,這一點在他的《琴賦》中可見。
據劉籍《琴議》記載:嵇康是從杜夔的兒子杜猛那里學得《廣陵散》的。嵇康非常喜愛此曲,經常彈奏它,以致招來許多人前來求教,但嵇康概不傳授。司馬氏掌權后,不茍合于其統治,與阮藉,向秀,山濤,劉伶,阮咸,王戎號稱竹林七賢,與司馬氏相對抗,后被司馬氏殺害,死時方四十歲。臨刑前有三千太學生為其求情,終不許。死前索琴彈奏此曲,并慨然長嘆:《廣陵散》如今絕矣。南京西善橋南朝墓出土模制嵇康畫像磚,描繪了嵇康席坐撫琴,氣宇昂軒的形象。
嵇康人緣極好,王戎說與他交往二十年,未見其有不好的臉色。因此留下意趣疏遠,心性放達之美名;然而嵇康更有剛腸疾惡,輕肆直言,遇事便發的一面,他的名篇《與山巨源絕交書》及對《廣陵散》的喜愛便是他憤世嫉俗,桀傲不馴的性格的表現,而蔑視司馬昭,進而遭致殺身之禍更是這種剛正不阿的顯例。
呂布
呂布(?-199年2月7日),字奉先,五原郡九原縣(今內蒙古包頭)人。東漢末年名將,漢末群雄之一,著名武將與割據軍閥。曾先后為丁原、董卓的部將,也曾為袁術效力,被封為徐州牧,后自成一方勢力,于建安三年(198)在下邳被曹操擊敗并處死。由于小說《三國演義》及各種民間藝術的影響,呂布向來是以三國第一猛將的形象存在于人們的心目之中。
高長恭
高長恭(541~573),一名孝瓘,是北齊世宗文襄帝的第四子,東魏大權臣北齊奠基人大丞相高歡之孫,封為蘭陵王。長恭貌柔心壯,音容兼美。為將躬勤細事,每得甘美,雖一瓜數果,必與將士共之。
蘭陵王面具《北齊書》、《北史》中說他貌柔心壯,音容兼美;《蘭陵忠武王碑》中說他風調開爽,器彩韶澈;《舊唐書·音樂志》中說他才武而面美;《隋唐嘉話》中說他是白類美婦人。可見,蘭陵王的美確是不容置疑、超凡脫俗的,他有著一般男子所不具備的俊美容貌。后人猜想,他的美也許正是來自于他那出身卑微的母親。如果不是母親的容貌異常驚艷,又怎能引來地位相差懸殊、貴為帝胄的父親的垂幸呢。
潘岳潘安
潘安名潘岳(公元247—公元300)西晉著名文學家,字安仁,籍貫:今河南省中牟縣大潘莊,民間對潘岳最熟悉的是作為中國第一美男的身份,貌若潘安是中國人對于一位男子外貌最高的褒獎。潘岳在政治和為官方面也頗有建樹,而其對妻子楊氏的忠一和深情,他和妻子楊氏12歲訂婚,相愛終身.楊氏在潘岳52歲時逝世,他為她寫的悼亡詞情誼真摯,纏綿無盡,并未再娶。更成為千古佳話, 有潘楊之好的評價;而其對母親的孝心,更成為二十四孝中辭官奉母的主人翁,成為中華傳統孝道的典范。
宋文公
宋文公(?―公元前589年),子姓,名鮑 (一作鮑革) ,宋成公之子,宋昭公庶弟,春秋時期宋國第二十四任國君,公元前610年—公元前589年在位。宋文公為人賢明,禮待國人,好施舍。因其容貌俊美,他祖父宋襄公的夫人想與他私通,宋文公不肯,襄公夫人便幫助他在國人中廣施恩惠,因此得到國人擁護。公元前611年,襄公夫人派人殺死宋昭公,擁立宋文公為君。次年,晉靈公派大將荀林父與諸侯出兵伐宋,追究此事。但因宋文公得民心,賄賂諸侯,諸侯反承認其地位合法,于是撤軍。
公元前609年,宋文公平定宋武公等族人以及宋昭公之子、宋文公同母弟公子須的叛亂。公元前606年,鄭國公子歸生接受楚國命令攻打宋國。宋文公派華元等帶兵抵御,雙方在大棘開戰,宋軍大敗,華元被俘,不久華元逃回宋國。后來,宋文公曾派兵包圍曹國,攻打滕國。后來陷入與楚國的交戰之中,遭楚國包圍長達五個月之久,宋文公派華元到楚國求和。楚莊王因華元的誠實,最終罷兵解圍而去。公元前589年,宋文公去世,其子宋共公繼位。
鄒忌
戰國時,鄒忌是齊國有名的帥哥。身型修長(身高八尺有余),而且形態昳麗。他的帥不僅是外在的帥,同時他又是一個很有思想的人。但不幸的是他太有內涵了,通常一個有思想有內涵的人痛苦都比常人多些。比起外表,鄒忌更愿意別人注意他內在的東西,比如說他更希望人們贊美他的詩歌,他的文章,他的口才等等。
韓子高
韓子高,梁朝會稽山陰人,身世微賤,以做鞋為生。據說他容貌艷麗,纖妍潔白,如美婦人。螓首膏發,自然娥眉,見者靡不嘖嘖。韓子高他貌美,美過中國少年瑰寶周小史(晉代有名的孌童),處于亂軍之中,敵人揮舞 白刃瘋狂砍殺,可一旦遇到韓子高,竟然會拋掉手中的兵刃,竟然沒有一個人舍得傷害他的一根毛發,史說:亂卒揮白刃,縱揮間,噤不忍下,更引而出之數矣。可見此君貌美到了什么程度?他絕非僅有漂亮的臉蛋,他的兩臂修長,善于騎射,形體俊美,肌膚誘人,實在是英武異常,令人癡迷而不能自拔。多少純情少女,包括陳朝公主,都瘋狂暗戀子高,竟然因為日夜思念而咳血身亡。
但韓子高卻甘愿委身于南朝陳文帝陳茜(是個Gay佬),他們同食共寢,日夜不離。更因為子高的一段緋聞,而導致陳茜一怒之下感情用事滅了王司馬一族,最終造成了梁朝的滅亡和陳朝的建立。這種因為同性戀而導致王朝顛覆的史實,在中國歷史上絕無僅有。韓子高,在中國歷史上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提出了男皇后的概念,雖然最終誓言未能兌現,但是韓子高貌美傾國的事實是不容辯駁的。陳茜病故以前,子高端水送藥,片刻不離,給彌留之際的陳茜以極大地安慰。偌大的皇宮,一切人等均被拒之門外,只有陳茜子高兩人病榻廝守,度過了人生最后一段旅程。陳茜死后,子高被冤獄賜死,年僅三十歲。
子都

《詩經》有云:山有扶蘇,隰有荷華。不見子都,乃見狂且。意思是說,一個女孩子本來跟某帥哥有個約會,可是她等啊等等啊等,心上人帥哥哥沒有見到,卻見到了一個愚傻蠢笨的傻佬。在這首詩里,子都被用作了帥哥的代名詞,或者也可以說,子都乃是眾多鄭國少女——不排除某些少男——夢中的白馬王子和假想的約會對象,少女們都以能見到那位帥名滿全國的子都為榮,為了能見他一眼,甚至不惜呆呆的苦等上好幾個小時,由此也便可以想象出,當子都未見而見到蠢夫的時候,少女會有多么的悲傷,哀怨和惆悵了。《孟子》又曰:至于子都,天下莫不知其姣也。不知子都之姣者,無目者也。哎呀,連滿嘴仁義的亞圣孟夫子都說不知子都之姣者是不長眼睛的人,可見子都可真真正正的的確確是個大帥哥了。那么,這個帥名動天下的子都老兄到底是個什么樣的人呢,他怎么會有如此的魅力能讓天下的女人們瘋狂?且聽我慢慢道來……
子都,春秋時期鄭國人,大名叫做公孫閼,子都乃是其字。子都這個人,不僅相貌生的美,還有著一身的好武藝,能征善射,因此便做了鄭莊公的大夫。然而,子都其人雖美,卻是個小心眼。《左傳·隱公十一年》里便記載了他因征車未遂而在陣前射殺己方大將潁考叔的光榮事跡,由這一點看,子都老兄多少還是缺了些大丈夫應有的寬廣心胸和英雄氣概,只能將其歸入偶象派一類了。雖然還存在著這樣的不足,大帥哥子都畢竟是帥名遠播的美男子,其容顏之美不僅震動了以莊公為代表的統治階層,而且也得到了以鄭國女子為代表的廣大人民群眾和以孟夫子為代表的子孫后代的認同,僅憑這一點,子都之入選美男榜,便實在是實至名歸的了。
衛玠
中國古代著名美男子,晉朝人,有看殺衛玠一語。也是著名玄學家,清談名士。衛玠(286—312.6.20),字叔寶,生于西晉武帝太康七年(286年),卒于懷帝永嘉六年(312年)。河東安邑(今山西夏縣)人。他是魏晉之際繼何晏、王弼之后的著名的清談名士和玄理學家,初任太傅西閣祭酒,后任太子洗馬。衛玠字叔寶,恒少子,拜太子洗馬。后移家建鄴(今南京),中興名士,玠為第一。與兄璪俱其有書名。
衛玠祖父衛瓘,西晉惠帝時位至太尉,父衛恒,官尚書郎,又是有名的書法家。衛玠5歲時就很有名,被人們視為神童。 他很早就開始研究《老》、《莊》。成年后,便以善談名理而稱著當時,其能言善辯超過了當時有名的玄理學家王澄、王玄、王濟等人。官至太子洗馬。晉懷帝永嘉四年(310年), 中原戰亂漸起,他便辭別家人,渡江南下,先至江夏(今湖北武漢市),隔兩年,又往豫章(今江西南昌),病死在這里。
衛玠一生,沒在政治上興風做浪,沒為中國文藝或科技的發展做貢獻,軍事方面更是碰也沒碰過。這么個人,居然在《晉書》上有傳記,可見 美男子已經成為當時的一種文化現象。傳記里反反復復強調了兩點:一是俊美,二是會嚼舌頭。(前后一串,倒是挺適合做電視臺節目主持人的)。一千多年前的衛玠同樣舌頭癢癢,一遇機會,定要冒兩句,使聽眾個個驚嘆。清談高手王澄(小名平子)對衛玠簡直是佩服得五體投地,人稱衛玠談道,平子絕倒 。衛玠會說,腦瓜也明智,看得準形勢,懂得保身避禍,可惜身子太弱,一切白搭。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來自用戶上傳并發布,站點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信息僅供參考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