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的錢向來是最好賺的,當然大學生群體也不例外。
在商品經(jīng)濟當中,會根據(jù)不同的消費人群進行專屬經(jīng)營和投資,比如開在中小學門口的零食鋪、文具店、打印社等。贏利點都非常高,不管開了多少家,都不會產(chǎn)生競爭的。

而大學生同樣作為學生群體,也自然是逃不過的。大學周邊的餐飲和商場,就算是坐地起價,學生們也會照單全收的。
大學水果店碎碎念式標語走紅!
水果店慣用套路:不甜不要錢
在挑選水果的時候,我們向來都是首選甜味水果的,并且大部分水果也是用甜度標榜自己,吸引食客反復選擇的。但是如何能挑到符合我們心儀的水果,還真是要靠運氣!

其中不少商家就會如此宣傳:不甜不要錢。最常見的應該就是西瓜,商家會率先切開一小點,讓食客品嘗,結果也都是食客照單全收,就算是甜度沒有達到預期,也會因為不好意思而買單。
而這個軟籽石榴也被迫接受如此營銷。雖然商家承諾可以品嘗,但是真正會品嘗的大學生又有多少呢?或是嫌棄麻煩,或是覺得這樣的斤斤計較的行為很丟臉。從而沒有人會去驗證到底是真是假了!

偷換概念這波操作真是滿分
這個店家在介紹這款李子的時候,就展示出了自己滿滿的心機。先是說這個李子味道一點不酸,隨后還補了一句“我可沒寫甜”,這波操作有些讓大學生們摸不到頭腦了。
因為當看到一點不酸的時候,我們正常人的思維結果不就是這個李子很甜嗎?否定了酸,不就是自然而然地承認了它的反義詞甜了嗎?但是商家卻又否定了甜,那到底是酸還是甜呢?

難道說買個水果都要這么費腦細胞了嗎?覺得自己的智商受到一萬點傷害,難道智商不夠的人,不配吃水果嗎?我想購買這個李子的大學生,應該都是為了證明自己智商在線,而承擔著一定的風險買的!
直白的商家已經(jīng)不多了
不少大學生習慣了飯來張口的日子,在吃水果的時候,都會圖省事選擇高價買成品水果。畢竟自己處理水果太麻煩,再加上自己沒啥經(jīng)驗,浪費了太多的水果的話,更是一種浪費。

而這個商家提前預判了大學生的這波操作,就非常直白地公之于眾,大家盡可能不要選擇打皮這項業(yè)務,雖然能夠坐地起價賺取2元的手工費,但是老板也想圖省事,也不想給自己惹麻煩。
并且,這樣說明之后,也告訴大家,我家可以提供相關服務,但是老板財大氣粗,不屑于賺這份錢,是不是一種明晃晃的凡爾賽呢?有了這個說明之后,學生們也都會有自知之明,不麻煩老板的。

到底是內(nèi)卷,還是真心為學生考慮?
買對大學水果店這一波波的操作,真是讓學生們哭笑不得呀!一方面會覺得水果店老板是人性的,放置了提示板之后,更方便自己進行挑選和購買,也讓很多社恐學生減輕了交往憂慮。和那些沒有提示的水果店相比,自己一定會優(yōu)先選擇這家的。
只是,商家的如此操作難道不是故弄玄虛嗎?大部分的他們在紙板上寫出來的內(nèi)容都沒有什么實際價值,甚至是說可以被忽視的提示。不過就是一種作秀的方式而已。畢竟紙板上的提示也無法滿足所有學生的疑問,更何況很多學生都不會注意到紙板的。

而另一方面,有了紙板提示的水果,學生們更不敢隨便購買了,買了還上當?shù)脑挘疵怙@得自己太好騙了吧!要是不買的話,還總想給讓它們一些機會,萬一真的很不錯呢?這種矛盾更是擾亂了大學生的內(nèi)心呀!
今日小結:
你覺得大學水果店的這波操作怎樣?歡迎和我們一起分享你的想法!
免責聲明:本文內(nèi)容來自用戶上傳并發(fā)布,站點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信息僅供參考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