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現在的常規軍事力量比起俄羅斯怎樣?
毫不夸張地講,中國在常規軍事力量上已經超過了昔日的老師俄羅斯,整體上中國常規軍事力量已經躍居世界第二。

(中國常規軍事力量已經躍居世界第二)
常規軍事力量是和核力量相對的軍事力量,中國的常規軍事力量現狀如何?在哪些方面已經超過俄羅斯了呢?
1
中國空天力量更強更可靠
俄羅斯在近期的俄烏戰場上,常規力量暴露出的最大問題在于俄羅斯空天軍。
這里要拆分為兩個部分討論,分別是俄羅斯的太空力量和空中力量。
自從俄羅斯在2月下旬采取軍事行動到現在以來,已經有數顆俄羅斯軍用衛星因為年久失修,以及糟糕的質量而出現故障損壞。

(俄羅斯剛發射一個月的衛星因故障損壞)
甚至,俄羅斯4月份剛剛發射的一顆軍用衛星,也在使用一個月以后出現姿態失控的故障,衛星因此失效。
這些軍用衛星中,從蘇聯時代繼承的衛星已經使用三十年以上,因為使用時間太長,導致故障頻發。
而俄羅斯時代發射的軍用衛星,又在質量控制方面存在很多問題,經常出現像4月這顆衛星一樣發射不久就失效的情況。
而我們中國的衛星就不一樣了,上百顆“遙感”、“高分”、“實踐”系列的衛星,以及其它用于軍用或者民用的對地觀測衛星,現在正在軌道上正常工作。

(中國“高分”衛星)
中國的衛星非常注重質量管控,因為早些時候我們的火箭發射次數不多,要是衛星打上去失效了,就要等很久才能將替補的衛星打上去。
所以在太空力量方面,性能更加先進,可靠性也更好的中國天基偵察體系,比俄羅斯老舊而不可靠的天基偵察體系要可靠多了。
在空中力量方面,俄羅斯唯一能夠和中國比一比的就是轟炸機機隊了,其他空中力量完全被中國超越。
比如說在這次俄羅斯軍事行動中幾乎不見蹤影的俄羅斯電子戰機,其數量、性能、種類都遠遠比中國的電子戰機要少。
中國光是在運8系列的各種平臺上衍生出來的電子戰機就有三種,并且我們還有電子戰/反輻射戰力強悍的殲16D電子戰機。

(殲16D是現在最強的電子戰機之一)
俄羅斯目前在烏克蘭戰場上進展不順,就因為俄羅斯防空壓制做得非常差勁,使得烏克蘭方面空中力量能夠經常對俄羅斯地面部隊進行打擊。
而電子戰機對于防空壓制作戰的重要性,已經不是有多重要的問題,在現代戰場上,沒有電子戰機,基本上就意味著沒有有效的防空壓制。
至于戰斗機方面,別的不說,作為蘇聯經典戰斗機的“側衛”戰斗機,俄羅斯只有400多架,中國則有多達800架中華“側衛”。
而在性能上來說,俄羅斯的400多架側衛里面有200多架是蘇27,其技術性能也就和中國的殲11A相當而已。

(蘇35在“金頭盔”自由空戰中被殲10C壓制)
俄羅斯剩下的“側衛”是110多架蘇30SM和80多架蘇35,在空戰性能上,殲11B就相當于蘇30SM,而殲16能夠在空戰中壓制蘇35.
如果說對地作戰的話,不管是蘇30SM還是蘇35,都比不過中國的殲16戰斗機,而且中國的殲16戰斗機至少有220架。
更別說中國的殲20戰斗機已經超過三位數,俄羅斯的蘇57戰斗機卻還是“三人行”。
轟炸機方面,俄羅斯的轟炸機在機體平臺上是比中國要好的,不管是圖95還是圖160,其航程和載彈量都比轟6K更大。
但是這兩種俄羅斯轟炸機目前都是攜帶Kh555巡航導彈進行作戰,其實際作戰效果和中國的轟6K轟炸機攜帶AKD20巡航導彈是一樣的。

(中國有200多架轟6轟炸機)
差別無非是俄羅斯轟炸機可以飛得更遠一點,單架飛機帶的巡航導彈多一點而已,但是中國轟炸機的數量是俄羅斯轟炸機的兩倍。
俄羅斯還有一個比中國空中力量要強的就是運輸機隊,畢竟蘇聯時代留下的伊爾76實在是太多了(伊爾76總產量940架,俄羅斯目前現役100多架)。
這方面中國還需要追趕,但總的來說,在空天力量上,中國已經超過俄羅斯很多了。
2
中俄陸軍建設思路的差異
俄羅斯陸軍在21世紀的建設思路,其實和中國陸軍是有些相似,又有一些不一樣的。
俄羅斯陸軍主要注重于坦克裝備更新、陸軍電子戰建設、防空裝備更新;中國陸軍注重于信息化炮兵建設、輪式突擊力量建設、陸軍電子戰建設和防空裝備更新。

(俄羅斯陸軍注重坦克裝備的更新)
當然這是理論上的情況,在實際建設中,俄羅斯陸軍完成了多少呢?除了坦克裝備更新,其他都難以為繼。
中國可是實打實地完成了上面這些建設,那么俄羅斯陸軍的發展是出了什么問題呢?
其實只有一個問題,沒錢。
陸軍電子戰建設,要的可是相當多數量的高精尖電子設備,加上俄羅斯本身電子工業又不是那么發達,搞起電子戰裝備來說那成本更高,而且軍用芯片依賴進口。
防空裝備也是同理,性能優秀的防空裝備比坦克要貴多了,就比如說我們的09式自行高炮,它的造價可是比兩輛99A坦克還貴。

(性能先進的防空裝備都很貴)
缺錢的問題讓俄羅斯最后只完成了坦克的更新,因為蘇聯時代生產了數量龐大的T72坦克,只需要購買升級套件就可以將老舊的T72升級為T72B3坦克。
客觀來說,T72B3的性能絕對不差,單論坦克本身的性能完全不輸99A坦克,但在這次俄烏沖突中,性能優秀的T72B3坦克卻基本上體現不出戰斗力。
因為俄羅斯陸軍另外兩個建設方面沒有落實,以及俄羅斯陸軍沒有推進信息化炮兵的建設。
俄羅斯陸軍在這場軍事行動中損失主要來源于三個方面:強行軍中的裝備故障、烏克蘭空軍的打擊和烏克蘭炮兵的打擊。

(一個俄羅斯營級戰術群在渡河的時候被烏克蘭炮兵打掉大半兵力)
履帶式裝備在強行軍下的可靠性問題是一個世界性難題。即使是在鼎盛時期的蘇聯和現在的中國,兩天強行軍300公里,只要有一半的裝備不拋錨就是合格。
有的讀者可能想到了海灣戰爭中英美聯軍,連續推進300公里沒有坦克拋錨的情況。
英美聯軍能夠取得這個結果,最關鍵的原因是他們24小時推進的路程只有50-60公里,300公里的路是花了將近一個星期走完的。
而且在正面突擊的裝甲師背后,是足以保障數個裝甲師的“超量”后勤保障力量,這才做到沒有坦克拋錨。

(美軍裝甲部隊一樣無法在強行軍下保持足夠的妥善率)
要是在正常情況下,讓美軍裝甲部隊兩天走300公里,美軍也只能保證一半裝備不拋錨。
要解決這種問題,提高陸軍部隊的快速突擊能力,就需要發展輪式突擊力量。
事實上,中美俄三國中,真正建設了一支輪式突擊力量的只有中國陸軍。
蘇聯雖然是最早大規模使用8輪裝甲車的國家,但是直到現在8輪裝甲車在俄羅斯也只是作為步兵的裝甲運輸車而已,缺乏突擊力量。
美國雖然是最早將8輪裝甲車車族打造成一個高機動作戰體系的國家,但是美國的8輪裝甲車仍然缺乏突擊力量。

(絕大部分“斯崔克”裝甲車只是裝甲運輸車,沒有攻堅能力)
比如美軍著名的斯崔克旅,絕大部分的“斯崔克”裝甲車只有一挺重機槍,整個旅只有18門105突擊炮。
而中國的中型合成旅,裝備30機炮和反坦克導彈的08式步戰車是基本配置,每個營都有14輛105突擊炮。
事實上,在中國陸軍中,11式輪式突擊炮是列入裝甲兵編制,基本相當于“輪式坦克”。
所以在輪式裝甲力量上,中國陸軍遠比俄羅斯陸軍強。

(中國的中型合成旅可以擔負正面攻堅任務,這是美俄輪式部隊做不到的)
俄羅斯陸軍因為沒錢而無法更新防空裝備,而中國陸軍的經費重點可是為了防空裝備的更新,各種新型防空裝備不斷列裝部隊,而且根據各個部隊的需要推出了許多改型。
信息化炮兵也一樣,中國陸軍的裝備建設重點就是信息化炮兵、防空裝備和電子戰裝備,信息化炮兵幾乎可以說是中國陸軍現在的核心力量。
99A坦克雖然高大威猛,看起來頗具沖擊力,但其實中國陸軍對99A坦克是沒有炮兵來的上心的,每年采購的99A坦克也就一個旅的裝備數量。
而每年更換信息化炮兵裝備的中國陸軍旅,基本都在10個左右,更別說集團軍炮兵旅的裝備更新。

(信息化炮兵是中國陸軍的中堅主力)
也就是說,俄羅斯陸軍重坦克裝備,輕炮兵、電子戰、防空,中國陸軍恰好反過來,輕坦克裝備,重炮兵、電子戰、防空。
在這幾個月的烏克蘭戰場上,俄羅斯陸軍已經為他們建設方向的偏差付出了許多代價,這也堅定了我們陸軍建設方向的信心。
3
中俄海軍差距比空軍陸軍都大
中國海軍比起俄羅斯海軍來說,那優勢可比上面的空軍和陸軍大多了。
別的不說,中國海軍現在有兩艘可以使用的航母,還有一艘航母即將下水,而俄羅斯唯一的航母“庫茲涅佐夫”號仍然在維修,而且修不好的可能性越來越大。

(中國航母非常活躍)
俄羅斯海軍大型水面艦艇,“基洛夫”級巡洋艦,“光榮”級巡洋艦、“無畏”級反潛艦和“現代”級驅逐艦,都是蘇聯時代建造的老船。
在八十年代,這一批軍艦還是先進的,但是三四十年后的今天,這些軍艦已經遠遠落后于時代,不再能滿足現代戰爭的需求。
這些軍艦中,防空能力最強的“光榮”級巡洋艦,在烏克蘭戰場上被擊沉了一艘“莫斯科”號,已經意味著這些紅海軍巨艦的遲暮。

(被擊沉的“莫斯科”號巡洋艦)
現在俄羅斯海軍水面戰斗艦中,真正的戰斗力擔當,其實是僅僅服役了兩艘的22350護衛艦。
這兩艘俄羅斯軍艦雖然叫護衛艦,但其裝備和戰斗力不亞于歐洲國家的一些驅逐艦,比如“地平線”級,具備現代化的防空反艦反潛能力。
但2艘實在是太少了,中國海軍的先進驅逐艦數量可比俄羅斯多得多。
比如說052C/D驅逐艦,中國海軍已經服役30艘,即將服役1艘,遠比俄羅斯22350護衛艦多,而且更加先進。
再加上已經服役的6艘055驅逐艦,中國驅逐艦艦隊戰斗力僅次于美國海軍(這還是因為美國海軍驅逐艦數量多,單輪單艦性能還是中國海軍占優)。

(055單艦性能甚至比美國2030年才能服役的DDGX要強)
更別提中國世界第一的護衛艦艦隊,30艘054A組成了自“佩里”級護衛艦隊以后最好用、最均衡同時也是戰斗力最強的護衛艦艦隊。
而且在海軍的訓練水平和使用經驗上,中國海軍也要比俄羅斯海軍強不少。
俄羅斯海軍因為經濟問題,很少進行遠洋行動(畢竟軍艦出遠海是吞金巨獸),每一次遠洋行動都是幾年一遇的大新聞。
中國海軍則常年保持遠洋航行活動,比如亞丁灣護航任務、遠洋綜合訓練等。就在前不久,“遼寧”艦就率領中國航母編隊西出太平洋,進行了高強度的遠洋訓練。

(西出太平洋的遼寧編隊)
遠洋活動對中國海軍的益處是顯而易見的。十多年的亞丁灣護航,讓中國海軍對遠洋航行經驗豐富,對于如何在遠洋航行中進行裝備維護保養,維持戰斗力的方法,研究成果顯著。
所以中國海軍不僅“硬”實力比俄羅斯海軍強很多,“軟”實力方面,中國海軍也要比俄羅斯海軍強。
海軍是一支技術密集型的軍種,而且維持并且發展一支海軍非常昂貴,這需要有足夠強大的工業實力和經濟實力,才玩得轉一支現代海軍。
俄羅斯不景氣的經濟狀況,使得俄羅斯海軍始終無法更新主力戰艦,從而在海軍實力上比起中國差了一大截。
所以總的來說,俄羅斯在常規軍事實力方面,已經比不上中國了,中國坐穩常規軍事實力第二的位置是沒什么問題的。
俄羅斯也知道自家事,在盡力維持常規軍事力量的同時,也在更新維持核力量,以核力量作為俄羅斯最后的根基,保護俄羅斯的國家安全。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來自用戶上傳并發布,站點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信息僅供參考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