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俄烏沖突已經持續一年時間,而作為戰爭中三大網紅部隊之一的“亞速營”也廣泛引起關注,那這到底是怎樣的一支軍隊?他又是如何發展成為烏克蘭主力部隊的?
亞速營前身只是一個狂熱的球迷組織,因為成立于1982年,故被稱為”82派“。而好勇斗狠且紀律嚴明的他們,迅速從眾多的球迷組織之中脫穎而出。隨著更多人的慕名加入,隊伍也在不斷的擴大。

但足球那點事,已無法滿足“82派”的胃口。于是他們便開始參與當地的黑幫斗爭和地盤爭奪。2014年4月,親歐的烏克蘭政府為打擊烏東部的親俄武裝力量,成立“東部軍團”。而位于哈爾科市的“82派”由于和烏政府步調一致,隨即也加入到了其中。并且還協助烏克蘭政府消滅了當地的武裝力量,穩固了哈爾科夫政權。
之后,實力得到烏克蘭政府認可的“82派”開始“轉型”。從原先的民間組織,搖身一變成為了當地的正規保衛部隊。2014年5月,“82派”和“烏克蘭愛國者”極右翼組織在亞速海邊完成合并升級,正式更名為“亞速營”。后于11月并入烏克蘭正規軍隊體系之中。

截至2022年俄烏沖突開戰前,“亞速營”經歷了近8年的發展壯大,早已今非昔比。很多網友會認為“亞速營”就是一個營的兵力,大概就在1000人左右。但實際上在“亞速營”初期,烏克蘭排名第三的寡頭,同時也是澤連斯基參演電視劇《人民公仆》的投資人,伊戈爾·科洛莫伊斯基,就一直對其提供經濟支持。而有錢又是正規軍的“亞速營”除了在烏本土招募士兵以外,同時也開始吸收外國“志同道合”的人來壯大自己。到了2017年,“亞速營”已經突破了2500人。下轄兩營6個連,后又擴編了一個坦克連和炮兵連。
除此之外,其還擁有偵察連、工程連、維修連、物流連、信號排等不同建制,甚至連核防御部隊也有。而據“亞速營”最初領導者比列茨基稱:分布在烏克蘭各地大大小小的成員將可能大于1萬人。但此話是真是假,就不得而知了。而如此大規模且集烏政府“萬千寵愛”于一身的“亞速營”,在俄烏戰爭中又會有何表現呢?

“亞速營”作為烏克蘭軍隊的主力部隊,在俄烏沖突中表現究竟如何?為何俄羅斯5萬兵力卻遲遲拿不下1.5萬守軍的馬里烏波爾?
因受“克里米亞危機”的影響,維持了8年的俄烏小打小鬧,終于在2022年迎來了大爆發。這邊普大帝對美北約東擴的腳步非常不滿,那邊的烏克蘭卻與美北約大搞“曖昧”。忍無可忍的俄羅斯于2月24號正式對烏發起軍事行動。而本著“烏克蘭可以贏,亞速營必須死”的決心,俄羅斯展開了對“亞速營”的全面圍剿。
而作為港口城市,同時也是“亞速營”的根據地,馬里烏波爾對于俄軍來講,必然是要先被拿下的。因此在俄烏沖突爆發的第一天,俄海軍便在黑海艦隊的掩護下,實現了亞速海海岸兩棲登陸。但由于多戰線同時進攻,俄軍和烏東武裝并沒有能力攻占馬里烏波爾,于是便采取圍困方式等待援軍。
3月18日,隨著小卡的車臣武裝進場,俄軍開始突入市中心。4月6日,在長期圍困斷糧的情況下,馬里烏波爾守軍第36旅的200多名官兵繳械。四天后,俄軍占領馬里烏波爾港口。至此,該城市唯一軍事力量,僅剩下亞速鋼鐵廠隧道里的2500多名“亞速營”士兵、少量烏軍和400多名外籍雇傭兵。

可由于鋼鐵廠防御力量極其強悍且易守難攻,加上其中還有近千名平民。俄軍在無法使用重武器的情況下,進展緩慢且損失慘重,普大帝隨即命令將進攻改為圍困。并且開始了不間斷的地面轟炸,期間還使用了溫壓彈。直到5月4日,俄軍在鋼鐵廠一位老工人的帶領下,將鋼鐵廠水箱順利摧毀,這就相當于給彈盡糧絕的守軍,直接下了“死亡通知單”。果不其然,5月6日,俄軍開啟了人道主義通道,將全部平民撤離了鋼鐵廠。之后,彈盡糧絕且斷水的”亞速營“士兵宣布投降。隨著5月20日最后一位“亞速營”軍官投降,歷時86天的馬里烏波爾爭奪戰正式落下帷幕。

而經過86天全國媒體的持續報道,“亞速營”這個名字也徹底讓全世界的人記住。至于他戰力如何?有的網友說他們戰力驚人,因為在俄軍的重重圍困之下,還能堅持近3個月。如果彈藥充足再加上重型武器,俄軍贏不了。而有的網友則表示,如果不是因為有平民,俄羅斯可不會這樣一直陪著他玩“打地鼠”的游戲。
烏克蘭最強軍隊,最堅定的反俄組織亞速營”到底是民族英雄?還是“納粹組織”?
相信對于這個問題,各大網友其實已經心知肚明。但最近小編看到一位IP地址為烏克蘭的中國網友,其發布的作品均是在稱贊“亞速營”為烏克蘭的英雄,評論區也是一片力挺之聲。那事實究竟如此呢?

時間往前推到2014年,時任烏總統的亞努科維奇,為了穩固國內經濟。只能在俄羅斯和歐盟之間”二選一“。最終,他選擇了與俄羅斯當局強化貿易關系。但這卻遭到了一心想要和歐盟穿一條褲子的反對派的嚴重不滿。隨即將總統彈劾,親歐派領導人正式接掌烏克蘭。
而烏東部的親俄派,對烏政府的決議并不買賬。于是,克里米亞隨即通過公投宣布獨立并入俄羅斯。這樣一來,烏政府坐不住了。于是便在2014年4月派遣政府軍到達頓巴斯地區,與烏冬親俄武裝發生大規模沖突。后邊發生的事,小編前邊已經提到過了。而這就是著名的“克里米亞事件”,也是導致俄烏沖突的根本誘因。

從事件背景來看,無論是當時的烏克蘭政府,還是“亞速營”,都是站在統一戰線的。他們的目的只有一個,一致親美,共同抗俄。這原本也沒有什么,可對成功極度渴望的烏克蘭政府,不但給了”亞速營“一個有力的跳板。又因盲目的政治立場,給了他一個滋生的土壤。甚至連對“亞速營”性質的評估都“置若罔聞”。這又是為什么呢?
我們之前提到過,“亞速營”是由“82派”和一個叫做“烏克蘭愛國者”組織合并后的產物。“82派”我們不敢肯定是什么性質。但無論是“烏克蘭愛國者”成員,還是合并后“亞速營”的首位領導人安德里·比列茨基,均是徹徹底底的極端右翼分子,比列茨基更是一直癡迷于納粹文化,極力主張種族滅絕。并且起初”亞速營”的標志,是集納粹德國的“太陽輪”和“狼之鉤”為一體的組合品,而無論是“太陽輪”還是“狼之鉤”,均是納粹德國的標志。
相信看到這里,大家都明白的差不多了。小編也不再往下說了,網上有很多文章,大家有興趣的可以自行查閱。總之,“亞速營”無論是成立還是發家,都很難逃脫大家的質疑。而至于他是英雄還是納粹,時間自會給大家一個滿意的答案。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來自用戶上傳并發布,站點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信息僅供參考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