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夜,不單單指“這”,而是每一個下雨的夜晚。
也許是近來雨綿綿,所以思維上的節奏也變得緩慢了一些,繼而文思枯竭,只好隨著慢節奏記錄一下“纏綿的雨”。
雨,準確的說是水——高頻的被很多導演運用在影視作品中。“緩慢地流淌,然后流入土地的縫隙中;水滿而溢,好像某些情感終于得到爆發;在水中相擁、纏繞,水和愛情同時滋養著兩個人的關系。”這些畫面看得太多,但我極少去解讀水的含義,也許是我向來不大喜歡水的緣故吧。但不巧的是,偏偏我不能夠選擇這份不喜歡。不能說我不喜歡雨天,就停止落雨,這樣的主觀意識顯然改變不了任何。這也是很多時候我們作為平凡人的無奈吧。明明不喜歡、不接受,但卻被迫喜歡、被迫接受,這怪不了別人,因為這個世界太擅長教你“順應”。
于是,我接受這樣的雨天,因為我發現雨落到某個承載她的空間時,萬事萬物都和雨水纏綿在一起了。比如,汽車的雨刮器工作的時候,看似刮去了留在玻璃上的水漬,但卻悄無聲息地流進了你的視線。再比如,雨過后被風干的那方土地,其實早已滲透到土地的肌膚中。我們離不開水,它們離不開雨。
雖然南方的雨天總是讓人覺得潮濕、陰暗,但這樣的做法真是符合南方人的性格特點。小資,有點矯情,但又很傲嬌。需要你,但也可以全身而退。軟綿綿,讓你難以忘卻。你們看,這樣的雨,真是很“纏綿”呢。
此刻,窗外又是稀稀疏疏的落雨聲,以及一輛輛汽車駛過帶入的下雨后才有的“粘稠”感。如果要將雨擬人化,那IP的設置一定是性別女。為什么?因為她隨時隨地與你纏綿,她想你記住她、需要她,但她又總是讓你琢磨不透。很典型的女性角色。
所以我“投降”了。我竟然開始喜歡上這樣的雨,這樣的夜,這樣的纏綿和回味。
可能是單身的原因,也可能是寫文的人的矯情,不過一場雨,我卻用若干酸不溜丟的文字來記錄。但實際上如果你花一點時間和心思去觀察她(雨),你也許不會總是抱怨為何總是下雨天、下雨天真的是讓人很心煩,等等。因為萬事萬物,皆可愛。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來自用戶上傳并發布,站點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信息僅供參考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