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陳皮,大家都非常熟悉。它實在太好用了,喝茶的時候,煮粥的時候,煲湯的時候,都可以放一點陳皮。

陳皮是什么?陳皮就是橘子皮,但又不完全等同于橘子皮,不然它怎么不直接叫橘皮,而叫陳皮呢。
陳,說明要經過長時間的放置,放多久呢?
至少三年。
當然,也不是說放的時間越久越好,老話說,一兩陳皮一兩金,百年陳皮勝黃金。只是一種夸張的比喻,試想一下,一百年的陳皮還有藥效嗎?恐怕是微乎其微了。
所以陳皮,也不能一味的追求陳久,通常來講,三到五年就可以了。
古往今來,盡管很多方子中都有陳皮的身影,但是因為性子特別溫和,所以大家往往會忽略它的能力,覺得它就是一個跑腿的,打打醬油而已。
事實果真如此么?先來看看古人是如何評價陳皮的。
明代有本醫書叫《本草綱目》,里面就說了,陳皮“同補藥則補,同瀉藥則瀉,同升藥則升,同降藥則降。”
能補、能瀉、能升、能降,說明什么?說明陳皮非常的百搭,同時也說明陳皮啊其實是很厲害的。
講幾個關鍵的作用。

1、陳皮可以化痰
早上起來痰很多的人可以喝點陳皮水。
為什么早上痰多呢?因為早上陽氣升發,在肺里面悶了一個晚上的痰隨著陽氣的升發也一并升了上來。
也有的朋友是從早到晚痰都很多,也可以喝上點陳皮水。
再有就是感冒以后咳嗽有痰,咳一次帶一點痰上來,怎么都咳不盡,也是陳皮。
古時候,遇上那些痰濕很重的人來求醫問藥,中醫大夫基本都會在方子里加一點陳皮,比如流傳至今的非常有名的兩張化痰方,二陳湯和溫膽湯,就用到了陳皮。
有朋友說了,這里面化痰最厲害的是半夏,豈不知半夏在陳皮的幫助下,化痰的作用可以得到更大發揮。
另外,半夏性子剛烈,相反的,陳皮就很溫和,很日常。如果你不想喝湯藥,就泡點陳皮水,不過,陳皮是溫性的,所以它主要是化寒痰,就是痰一咳出來,稀白稀白的,或者看舌苔,舌苔發黃是有熱,而陳皮適合舌苔發白發膩的人,堅持喝上一段時間的陳皮水,體內的痰濕會慢慢得到改善。
2、陳皮能燥濕
有朋友又說了,我沒有痰,但是濕氣比較重,可以喝陳皮水嗎?
當然可以。
再翻開《本草綱目》,里面有這樣一段話,陳皮“苦能瀉能燥,辛能散,溫能和,其治百病,總是取其理氣燥濕之功。”
陳皮,味兒是苦的,苦能燥濕,再加上陳皮又擅長行氣,氣行則濕化。所以不管是濕也好,痰也好,陳皮都能治。

3、陳皮能理氣,氣不順的人也要喝陳皮水
老是肚子脹,打嗝,惡心嘔吐,這是胃氣不降。
肚子脹,胃以降為貴,胃氣本該是往下走的,現在都堵在胃里面,于是就感覺肚子脹鼓鼓的。
打嗝,胃氣往上走了。
嘔吐,胃氣不降,吃下去的食物掉不下去,一個不小心就往上返。
前面說了,陳皮味兒是苦的,苦味兒可以降,可以把胃氣降下去。而且它的性子并不剛烈,它是緩緩地去流通。
4、陳皮解膩消食,吃撐吃脹了,用陳皮
一些滋補的方子里也會加一點陳皮進去,補藥大都滋膩,容易呆滯,進而化火,配上點陳皮,它就能把補藥的膩滯之氣給化掉,化掉以后才不會給脾胃增添負擔,才能補得進去。
5、陳皮可以健脾開胃
沒有食欲,吃東西比較少,可以用點陳皮泡水喝。
陳皮雖然是苦的,但苦味并不是很大,相反的,它泡開以后,入口先是清香,然后才是一股淡淡的苦澀的味道。脾胃喜歡香,芳香的東西一進到體內,它就變得歡喜起來,然后賣力地干活,這樣一來,胃口就打開了。

6、陳皮還有解郁的作用
什么是郁,尋常人看到的是生氣,是不開心,中醫看到的是肝膽氣郁。就是氣堵了。比方說,很多人生完氣以后常常覺得胸口堵得慌,就是氣機不能很好地流通了,堵在那兒了。所以解郁,說白了也是在調氣。這個時候也可以用一點陳皮泡水喝。
陳皮可是行氣的能手,清代有位名醫叫黃元御,他在《長沙藥解》一書中曾提到:“陳皮,行滯氣而瀉郁滿,善開胸膈。”
這意思是陳皮能把郁結的悶氣通開,喝完以后打幾個嗝,排幾個屁,把濁氣散出去,感覺就會舒坦許多,心情也能跟著好起來。像新鮮的橘子,剝開以后,一股清香撲面而來,那個氣很清透,讓人感到很舒服。
最后再來總結一下,如果你平時喉嚨粘膩、痰多,疲倦嗜睡,胃口不好、吃東西比較少,或者能吃但是消化不了,容易腹脹胃脹,容易生氣等等,建議和陳皮做朋友,每次取5克左右泡水喝。
需要注意的是,氣虛的厲害的人不要用,有熱的人也不宜服用。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來自用戶上傳并發布,站點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信息僅供參考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