蟈蟈會不會飛(蟈蟈多久喂一次)

在我國北方,大型昆蟲并不算多,哪個戰斗力最強呢,很多人可能想到是螳螂,但是如果讓它們真實演練一番,戰斗力最強的可能是一種帶翅膀的母蟈蟈。

先來看看北方常見的大型昆蟲有哪些,有蝗蟲類的,有螳螂類的,有螽斯類的。其中蝗蟲類有兩種個頭特別大的,一種滿身綠色,叫登大山,一種腦袋尖尖的,叫雙木夾,各地叫法可能有差異。大螳螂有兩種,一種是比較長的,一種短一點,但是更為粗壯。螽斯也有兩種,就是俗稱的蟈蟈,一種叫聲清脆隔斷的,翅膀很短,沒法覆蓋全身,是最為普通的蟈蟈,一種翅膀很長,與紡織娘比較像,叫聲連在一起比較刺耳,但是腦袋跟蟈蟈一樣,叫草蟈蟈。

這些昆蟲個頭都比較大,而且都是沒有盔甲,無毒,放在一起做對比比較公平。

先說戰斗力最弱的,很顯然就是雙木夾了。這種蝗蟲身材比較修長,性子十分溫順,捉住它的時候,不會有任何反抗。

它的牙齒是很鈍的,適合吃草,如果拿草喂它,通常會緊張的張不開嘴。而如果拿其他小螞蚱喂它,更是毫無反應。

雙木夾別看個頭很大,實際上真是有些窩囊,痛感神經也不敏感。一次將一只大雙木夾放到蟈蟈籠子里,結果沒一會兒,它的肚子就被蟈蟈吃掉了。讓人吃驚的是,它居然沒什么反應和掙扎,似乎吃掉的不是自己身體。所以它排最后一位毫無爭議。

雙木夾如此不爭氣,它的親戚登大山則要好很多。登大山體長跟雙木夾差不多,但是更為粗壯。它的口器也是鈍的,但是性子要兇猛許多,倘若拿著小螞蚱到它嘴邊,它會毫不猶豫的咬下去,雖然牙齒比較鈍,但是咬合力還是很強的。除此之外,為何叫登大山呢,主要是因為它的大腿十分有力,而且長滿倒刺,使勁登一下,可以輕松刺破人類皮膚。

登大山具備這兩大利器,戰斗力還是很強悍的。不過有一點,就是反應不夠靈活。有時候遇到螳螂,會被螳螂一招制敵。主要它不算是進攻型的昆蟲,主要吃草,很少去攻擊其他昆蟲。如果它發揮出全部實力戰斗,可能是這六種昆蟲中最厲害的,因為它的個頭是最大的,可惜反應比較遲鈍,而且沒有進攻意識,沒辦法完全發揮。

如果把登大山和蟈蟈、螳螂放一起,大部分情況會相安無事。可能是因為它體型很大,可以震懾住它們吧。它的戰斗力不算明朗,偶爾會被螳螂捕食,但是如果讓它面對面和螳螂硬攻,它又可以占據優勢。

螳螂的種類很多,那種體長的主要在草叢灌木叢活動,而短粗一些的喜歡在樹上活動。

這兩種螳螂比起來,體長一些的螳螂要更厲害一些,畢竟體型占據優勢。不過短粗的也不是吃素的,更加兇猛。

螳螂進攻的武器主要是大鐮刀和牙齒。大鐮刀看著唬人,其實主要是捕捉食物和控制食物的。真正造成致命傷害的,是螳螂的牙齒。

螳螂是三角腦袋,嘴巴很小,但是牙齒十分鋒利,可以快速啃食獵物的肉。螳螂跟蝗蟲不一樣,是純吃肉的,所以進攻意識很強烈。一般來說,只要那對鐮刀能夠控制住獵物,那么基本上就穩了。

螳螂的厲害還體現在出其不意攻其不備上,因為它的腦袋小脖子細,這些都算是弱點。曾經拿螳螂和登大山正面對抗,結果螳螂根本就沒有什么優勢,鐮刀揮舞一陣感覺無法對抗,就主動放棄了。但是如果它偷襲登大山成功,還是可以戰勝對方的。

無論是蝗蟲還是螳螂,都是雌雄異態,雌性比雄性大很多,所以前面的比較都是以雌性為基準。而蟈蟈不一樣,雌雄個頭大小沒差別,雌雄外表最大的差異就是雌性尾巴上有根長針,產卵用的。而且只有雄性才能發出嘹亮的叫聲。

蟈蟈個頭沒有登大山大,但是有一對十分鋒利的牙齒,而且反應十分迅速。捕捉蟈蟈的時候如果是徒手去抓,蟈蟈不會跳也不會飛走,而是瞬間掉落地面,快速溜走,很難再次找到。

蟈蟈雖然主要是植食性的,但是一旦有機會,也是會開葷的。野生的蟈蟈也有捕食行為,雖然不像螳螂那樣頻繁,但殺傷力還是很強的。

試過多次螳螂和蟈蟈大戰,螳螂雖有大鐮刀可以利用,但是蟈蟈也不是吃素的,它反應很敏捷,就算被鐮刀控制住了一般也能掙脫。蟈蟈腦袋很靈活,跟螳螂交手的時候,就算有些地方被螳螂控制住了,也很快可以跟螳螂來個嘴對嘴互攻。蟈蟈嘴要比螳螂大許多,而且一樣的鋒利,它倆一旦嘴巴撕咬到一起,螳螂基本就敗了,嘴巴很快就會被咬爛。

而帶翅膀的母蟈蟈為什么最強悍呢,這個主要是一次經歷。一次晚上,蟈蟈在叫,院子里亮著燈,不知怎么就吸引了一只帶翅膀的母蟈蟈飛過來,于是就捉住與蟈蟈放一起。結果第二天,蟈蟈就只剩下一點殘骸了,而那只帶翅膀的母蟈蟈卻是生龍活虎,絲毫沒受傷害。

估計本來就兇殘,又多了翅膀加成,所以格外厲害。

其實螽斯類昆蟲戰斗力一向都很強悍,像非洲有種披甲樹螽,可以捕食幼鳥,十分兇殘。而在我國北方,這種帶翅膀的蟈蟈怕是最厲害的昆蟲之一了。

轉載注明出處:華峰博客網

內容版權聲明:除非注明,否則皆為本站原創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