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需要強調的是剩女這個概念,這原本就是社會對女性角色或者說對整個社會年輕人的枷鎖。在某個年齡就要結婚這并不該是一個約定俗成的規矩,婚姻應該建立在愛情與雙方意愿之上,并非年齡這種虛無縹緲的定位。另外,并不是男生不喜歡優質剩女,而是所謂的優質剩女自身會有更高的追求,不會拘泥于婚戀嫁娶。
目前在大眾視野中比較熱門的詞匯就是“獨立女性”,而這里所指的優質剩女,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獨立女性。這些女生有什么共同點?

經濟獨立??
經濟獨立顧名思義就是獨自能夠承擔起自我生活的開銷,不需要他人輔助的前提下也能生活得很好。
經濟獨立是一切獨立的基礎,假設一個人無法做到真正的經濟獨立,那么她就很難真正做到所謂的自由。也就是說,不能做到經濟獨立的女性,最終只是困于父母身邊,需要被社會、家庭壓力所影響做出無奈的選擇。而且一個經濟無法獨立的女性,她是需要依賴他人生活的。從某種程度來講,父母并不會讓自己的女兒依賴自己過久,因為根據傳統觀念,他們一定會催促自己的女兒結婚。如果是無法做到經濟獨立的女性,自然不會成為優質剩女。

精神獨立?
說到精神獨立,實際上又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人們很容易將精神獨立與不依賴他人混淆,簡單地認為完全不依賴他人就是所謂的精神獨立,但事實上人是不可能做到完全不依賴他人的。于是在這個過程中,很多女性會產生辛德瑞拉情結。
所謂辛德瑞拉情結,就是指女性在青年時期不得不面對的,在獨立與無意識依賴之間徘徊的矛盾心理。也就是說,這個時期的女性會有強烈的獨立欲望,但她們同時又意識到自己會對他人產生依賴,會糾結于這個過程。這就屬于對精神獨立的認知偏差,事實上,真正的精神獨立是指具有成熟依賴能力的人。
人在成長過程中的依賴性往往分為三個階段。

①嬰兒式依賴
嬰兒式依賴就屬于完全依賴,這往往處于年紀比較小的時期,產生于孩子對父母的依賴。在這個時期,從衣食住行到各個生活細節都是要依賴于父母來完成的。這個時期的孩童會認為依賴本是天經地義,他們不會產生獨立的想法,也不會認為這樣的完全依賴存在什么問題。
②過渡時期
到了過渡時期也就是我們之前所說的辛德瑞拉情結,大家對獨立產生了一些認知,認為自己理應成為獨立的人。在這個時期的人們往往會對依賴表現出極強的排斥,渴求快速成長以完全與依賴割席。但在這個過程中,大家依然會意識到,自己無法真正與依賴割席。在這樣糾結的過程中,逐漸將這種意識轉變為成熟依賴。
③成熟依賴
成熟依賴就是我們所倡導人們,尤其是女性所做到的精神獨立。即有能力將自己的情緒需求分攤在不同的人身上。很多女性在戀愛后會把所有的生活重點都放在另一半身上,這會導致的直接結果就是對其產生過度的依賴。從某種程度上來講,無法做到成熟依賴的人,往往會在一段戀愛中對伴侶產生嬰兒式依賴。這樣的依賴模式會導致她們無法獨立生活、戀愛時給對方過大壓力、失戀后過度痛苦、單身時急需另一半。
反觀能夠做到成熟依賴的人,也就是我們所追求的精神獨立。這些人能夠在一段親密關系中收放自如,將依賴交付于另一半的同時,也將自己其他部分的情緒需求分攤在不同的人身上。例如親情、友情等等。對于精神獨立的人而言,另一半雖然是生活中比較重要的部分,但絕不會是其生活的全部。也就是說,即便沒有另一半的存在,精神獨立的人依然能夠從不同渠道獲取相應的情緒價值,當一個人不會成為另一個人生活的全部時,也就意味著這個人可以完全獨立地做出自己想要的選擇。

真正優質的獨立女性一定是能夠做到經濟與精神雙獨立的女性,從某種程度而言,這些優質女性已經不再在意是否需要婚姻關系,另一方面,大多數男性也無法完全駕馭這些女性,于是也就不會輕易靠近她們。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來自用戶上傳并發布,站點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信息僅供參考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