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慌是通俗的說法,是人體感覺不舒服的一種癥狀,在醫學上稱為心悸,是一種自我感覺心臟跳動時產生不舒適的感覺。再具體點描述的話,應該是正常成人在安靜狀態時一般不會自我感覺到心跳,但在受到某些因素刺激或疾病狀態下,即感覺到強烈的心臟跳動感,并因此產生身體不適感,這就是心慌。
目前引起心慌的發生機制尚未完全明確,一般認為心臟活動過度是心慌發生的基礎,與心率及心搏出量改變有關。心跳加快或減慢都可有心慌的感覺,當心跳加快時會感到心臟跳動不適,心跳減慢時則會感到心臟搏動有力。

人為什么會心慌?
心慌又分生理性和病理性,生理性心慌其實每個人一生中都會經歷過,小時候犯錯誤了被大人當場發現后,很害怕被打罵的那種驚慌失措心跳加速的感覺,也是心慌,這是受到精神過度緊張而引起的。另外劇烈運動后,飲酒、喝濃茶或咖啡后,使用某些藥物后,會引起心跳加速,心臟搏動增強而心慌。

病理性心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器質性心臟病
當高血壓心臟病、主動脈瓣關閉不全、二尖瓣關閉不全等引起的左心室肥大,心臟收縮力增強,心臟負荷增加,則可出現心慌。
2.心律失常
正常狀態下人的心率應為每分鐘60-80次,且心臟規律跳動。某些疾病引起心臟不規則跳動時即為心律失常。心跳過快或過慢,心房撲動或顫動時,人都會有心慌的感覺。
3.其他引起心慌的疾病
甲亢時會因為基礎代謝增高和交感神經興奮而出現心慌。貧血時由于血液攜氧量減少,器官組織缺血缺氧,需要通過加快心跳來滿足血液和氧氣供應,從而引起心慌。身體發熱時也會增高基礎代謝率,心跳加速而引起心慌。低血糖、嗜鉻細胞瘤會引起腎上腺素釋放增多,刺激心跳加速而引起心慌。自主神經功能紊亂也會引起心慌,這種情況多見于青年女性,但心臟本身并無器質性病變。
如果是偶爾出現的心慌,一般是生理性因素導致,不必過于緊張。如果經常出現心慌,或者心慌影響生活質量時,建議盡快就醫,進行心電圖和心臟B超等相關檢查,看看是否心臟疾病或者其它器官系統疾病導致,并盡早開始規范診治。
清風計劃健康真相館@健康真相官@頭條健康
作者簡介:方健副主任藥師
2003年獲執業醫師資格證書,2006年獲中山大學藥理學碩士研究生學位,2012年獲衛生部臨床藥師培訓崗位證書。現為三甲醫院副主任藥師,臨床藥師。
頭條號 藥師方健,青云計劃獲獎者,優質健康領域創作者。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來自用戶上傳并發布,站點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信息僅供參考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