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日产国产成人免费图片,国产精品久久久久av蜜臀,欧美韩国日本一区,在线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不卡

最新國家定位城市排行(中國城市定位最新名單)

華峰博客 471

最新國家定位城市排行(中國城市定位最新名單)

制圖:李開紅

今年上半年獲批的《成渝城市群發展規劃》明確將成都定位為國家中心城市。成都也成為繼北京、上海、天津、廣州、重慶之后第六座被定位為國家中心城市的城市。

對于中國而言,處在城市頂端的"國家中心城市"分別如何定位?具有哪些特征和內涵?本報梳理國務院批復中對六個城市的定位,管中窺豹,一瞥中國城市的格局。

六大國家中心城市

提出什么定位

1、北京:首都,全國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科技創新中心,世界城市。(根據2010年國務院印發的《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以及國務院批復的《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04年-2020年)》。

2、上海: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中心和國際大都市。(根據2010年國務院印發《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以及《上海市城市總體規劃(1999年-2020年) 》)

3、天津:中國北方經濟中心、環渤海地區經濟中心、中國北方國際航運中心、中國北方國際物流中心、國際港口城市和生態城市。(根據2010年國務院印發《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以及國務院批復的《天津市城市總體規劃(2005年-2020年)》)

4、廣州: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我國重要的中心城市、國際商貿中心和綜合交通樞紐、綜合性門戶城市和區域文化教育中心。(根據2010年國務院印發《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以及國務院批復的《廣州市城市總體規劃(2011年-2020年)》)

5、重慶:西部開發開放戰略支撐和長江經濟帶西部中心樞紐載體,長江上游地區經濟中心、金融中心、商貿物流中心、科技創新中心、航運中心。(根據2016年國務院批復的《成渝城市群發展規劃》)

6、成都:西部地區重要的經濟中心、科技中心、文創中心、對外交往中心和綜合交通樞紐。(根據2016年國務院批復的《成渝城市群發展規劃》)

高端訪談

北京、上海、天津、廣州、重慶、成都

為何是這六座城市被定位為國家中心城市?

一座城市被定位為國家中心城市需要具備哪些基礎條件?國家在國家中心城市布局中又為何選擇了北京、上海、天津、廣州、重慶和成都這六座城市?日前,成都商報記者就此采訪了長期從事國家中心城市規劃與研究工作的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綠色城市研究所副所長、高級城市規劃師徐輝。

什么是國家中心城市:

綜合實力最強的"塔尖城市"

我國的城市數量眾多,每個城市也都提出了各自的未來發展目標。那么究竟什么是國家中心城市,這與很多大城市提出的建設中心城市又有什么區別呢?

對此,徐輝表示,國家中心城市是國家賦予一座城市的發展使命,體現的是國家的戰略布局,也是位于中國城鎮體系中最高層級的城市,可以說是綜合實力最強的"塔尖城市"。

"早在2007年原建設部上報國務院的《全國城鎮體系規劃(2006-2020年)》中首次提出‘國家中心城市’的概念",他介紹,其名詞解釋為:國家中心城市是中國金融、貿易、管理、文化中心和交通樞紐,同時也是發展外向型經濟和推動國際文化交流的對外門戶,表現為全國層次的中心性和一定范圍的國際性兩大基本特征。

在當時的規劃中提到,北京、上海、廣州、天津四個城市為國家中心城市,當時,這些城市對應中國社會經濟最發達的京津冀、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三個城鎮密集地區,是中國參與全球競爭的核心地域,是國際交往的國家門戶,同時也對所在區域(跨省地區)具有強大的輻射影響力。其后,隨著成渝城市群的快速崛起,重慶和成都也先后進入國家中心城市行列。

為何要建國家中心城市?

具有引領和帶動區域發展作用

國家為什么要提出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呢?徐輝表示,國家中心城市具有引領和帶動區域發展作用。

他表示,2015年底中國城鎮化率達56%。"國家中心城市",是全國城鎮體系的"頂端"城市,其區域布局事關中國的對外開放和城鎮化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首先,國家中心城市是中國融入全球化、全方位參與國際競爭的核心城市,是國家綜合國力的體現。"他表示,中國已經成為繼美國之后的第二大經濟體國家,與各國的經貿往來、社會文化與科技教育等交往活動日趨頻繁,故而需要首都及若干具有國際化擔當的城市與全球其它城市進行密切交流。如北京、上海、廣州、天津等城市,正在帶領三個沿海城鎮群地區進入全球城市體系的"頂端",帶動我國經濟、科技、文化與世界其他國家的密切聯系。成都和重慶則是帶動成渝城市群向西開放合作的核心城市。

"其次,培育國家中心城市有利于中國的工業化與城鎮化的協調同步發展,并推動區域的創新轉型",他介紹,2015年中國人均GDP超過8000美元。這個時期,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內需消費增長、科技與文化創新發展、提高城市發展品質,改善城鄉二元關系,是國家發展的重要任務。這些重任需要人口規模大、經濟實力強、創新能力高的國家中心城市來承擔,尤其是中西部地區和東北地區,更需要有此擔當的城市。

同時,國家中心城市對國內的戰略資源、高端生產要素配置,如國企(央企)總部、民企總部及地區分布、研發部門等戰略選址具有重要參考意義,并有助于緩解經濟資源向北京、上海等中心城市過度集中的壓力。

國家中心城市為何如此布局?

契合中國經濟發展脈絡

國家在布局國家中心城市時有著怎樣的考量?為何是北京、上海、天津、廣州、重慶和成都這六座城市能夠入選?徐輝認為,這樣的布局與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發展脈絡非常契合,這也體現出了國家的戰略。

他說,要談清這個問題,就要看國家中心城市內涵及延伸,"第一,中心性至關重要,體現在市場中心和網絡中心兩方面,尤其是交通網絡中心方面;第二,國際性是加分因素,體現在國際門戶、創新中心等方面"。

"北京是首都,是全國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科技創新中心;上海是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中心;天津是北方的經濟中心、國際航運中心;廣州是華南的經濟中心,也是一個綜合性門戶城市;重慶是長江上游地區的經濟中心;成都是西部經濟中心、科技中心、文創中心、對外交往中心。"他表示,從這六個國家中心城市的定位就可以看出,它們的中心性表現得都十分明顯,同時也都具有交通樞紐和國際門戶的屬性。這六座城市布局是從東部到西部,從沿海到內地,也是非常契合中國經濟改革發展的脈絡的。這些城市在各自所處的地理區域內都具有不可替代的核心地位。

特別地,新時期中國聯合周邊國家積極倡導的"一帶一路"戰略,對于未來區域開放格局將產生深遠影響。"一帶一路"戰略使我國對外開放格局從過去的沿海一個方向轉向沿海與內陸邊境兩個維度,由此將形成縱深聯動的區域開發局面。

未來20年里,一批重大區域性綜合交通樞紐設施,重大國家級政策將向中西部地區甚至邊境地區傾斜,從而引導產業要素、創新要素和信息要素的集中。未來,中蒙俄、中國-中亞-西亞、中國-中南半島、新亞歐大陸橋、中巴、孟中印緬等國際經濟合作走廊上的區域性中心城市、邊境地區門戶城市、口岸城鎮將迎來發展機遇。

這對于成渝城市群的兩個核心城市成都和重慶來說,面臨著重大的發展機遇,抓住機遇也更能強化它們的交通樞紐地位。

選擇成都的意義?

西部需要國際門戶型中心城市

徐輝認為,在西部大開發和"一帶一路"戰略發展中,中國的西部需要一個國際門戶型中心城市,而在西部城市中,成都具備著很大的優勢。

他表示,伴隨著2015年成都的航空客運吞吐量超過4200萬人次,成都始發到達波蘭羅茲的"蓉歐+"國際班列常態化,成都的國際化步伐在顯著加快。2016年7月,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在成都舉行,標志著成都的國際化地位顯著提升。

成都的國際化步伐加快也得益于國家對全國城鎮體系的戰略性重構。一方面,國家推進新型城鎮化戰略,以成都、重慶為核心的成渝城市群成為了"十三五"時期的重點投資建設區域,是構建相對均衡的全國城鎮體系的重要支撐,也是我國經濟增長的新引擎。

另一方面,從美國、歐盟等國家或地區的發展來看,建立相對均衡的對外開放格局是其重要的全球化戰略。在當前國家"一帶一路"倡議下,向西、向南開放顯得尤為迫切,建立一批內陸國際門戶是國家層面的發展戰略。

在以上兩大背景基礎上,成都擁有向東融合、向西對接、向南聯動的重要區位,理應成為重要的國際門戶型中心城市。

目前,成都開通的歐洲、北美航線數量居于中西部地區第一位,同時從國內外大型物流巨頭的布局來看,成都是西部地區最為集中的區域,如普洛斯、順豐、亞馬遜、京東、菜鳥等均把區域物流中心布局在了成都。正因為這樣的優勢,成都是市場資本認可度很高的國際化城市,所以也有必要建設成為國家西部的國際門戶型中心城市。目前根據最新權威機構發布的全球城市體系(GaWc)排名,成都屬于高成長性城市,在我國內陸地區拔得頭籌,國內排名緊隨北上廣深和天津之后。

成都機遇

把握四個要素 打造國際門戶

徐輝認為,對于成都來說,要打造國際門戶,把握四個國際化要素尤為關鍵。

第一是要構筑樞紐型國際空港門戶。

成都到2020年的航空旅客吞吐量將達到8000萬,國際中轉業務將有大幅提升。未來在雙流國際機場、天府國際機場的發力下,成都的樞紐型國際空港門戶價值體現在三個空間層次。首先是建立起面向北美、歐洲的洲際航空線,實現成都與世界城市及其他全球城市體系頂尖城市的緊密互動,并構建起跨境電商貿易圈。其次,面向3000公里的航空商務圈,將輻射影響東亞、南亞和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直接服務人群在30億左右。再次,依托四川省及周邊省市的支線航空,將區域中轉業務也匯聚到成都。

第二是構筑洲際貨運鐵路樞紐。

一方面發揮青白江鐵路集裝箱中心站的集散優勢,逐步穩定開辟連接長三角、珠三角、海峽西岸、北部灣和京津冀城市群的沿海港群和中心城市的貨運班列;另一方面,發揮成都向西與向南的跨境運輸優勢,全面提高"蓉歐+"班列發車與返程頻率,積極謀劃成都-東南亞快鐵,使成都成為亞歐大陸重要的洲際貨運樞紐城市。

第三是謀劃全球的科技創新中心。

新時期的城市競爭更加注重知識經濟、信息經濟的競爭。當今的科技創新與成果轉化更依賴城市與全球其他城市、高科技園區的交流合作,因此重要的國際門戶對于推動城市的科技創新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方面,發揮國際空港、陸港作用,促使成都學校、科研機構與全球科技創新中心之間更加密切交流,推進基礎創新工作;另一方面,也加快吸引更多高素質國際人才來成都創業與落戶,并通過"蓉創+"模式建立更多元的產業技術合作平臺,直接把國外的先進人才技術請進來,加快科技成果轉化落地。去年以來,成都實施的"創業天府·菁蓉匯",對于全球的創業者和探險者來說,吸引力十分強勁。

第四是培育全球文化交往中心。

成都擁有3000多年的建城史,其文化本身也是人類在歷史遷徙中不斷融合發展的。在門戶建設進程中,將成都傳統文化與國際文化交流、全球數字媒體制作、國際休閑娛樂等功能相結合,特別是將絲綢之路、茶馬古道等文化元素融入城市發展建設,創造出中國內陸地區的國際文化名城典范。

成都商報記者|韓利

編輯|余孟祥

上一篇:

下一篇:

? 同類閱讀

分享
? ?
? ?
主站蜘蛛池模板: 鸡西市| 东港市| 临西县| 安国市| 儋州市| 西安市| 泸州市| 旅游| 台南市| 綦江县| 尉犁县| 江口县| 平顶山市| 林周县| 东乡县| 鄂托克前旗| 安西县| 望谟县| 阜康市| 禹州市| 台中市| 怀宁县| 武隆县| 镇远县| 大渡口区| 晋城| 新昌县| 汝城县| 五指山市| 珠海市| 晋宁县| 简阳市| 平罗县| 积石山| 裕民县| 上饶市| 德令哈市| 南安市| 辽宁省| 神农架林区| 漳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