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涼山州,中國最大的彝族群眾聚居區,也是最偏遠的貧困地區,下轄1個縣級市,15個縣,1個自治縣。布拖縣和美姑縣就是大涼山這條生態項鏈中最美的兩顆寶石。

朝陽輝映下的貧困山鄉,也如容貌姣好的彝族人一樣,有著讓人艷羨的樣子。它被大山環繞,有的是青山綠水,喜歡原生態旅行的都市游客常常為這種風景而癡迷,但這兩個地區卻是如今國家級的貧困縣。

仲秋季節,大涼山美姑縣的許多山鄉家庭院落里都寫滿了收獲兩字。

女孩兒說,過彝歷新年了,學校里放了假,她家里的母豬生崽了,這不正在幫著爸媽忙活家務活。

就在離小學校直線距離僅不到100米的對面,這家孩子卻因為家里不讓上學,早早地開始幫大人干活。這些年,國家對大涼山各地實行了移民扶貧形象扶貧教育扶貧等好政策,當地絕大多數家庭的孩子不再因為貧困而無學可上,無書可讀。個別不能上學的孩子,可能屬于被傳統觀念影響過深的家長干預所致。

國家的各種扶貧好政策已經在大涼山開始落石,旨在盡力改善大涼山百姓的生存和生活條件。而首先移民扶貧就是要把最貧困地區的彝族同胞從不適宜人居的高寒山區搬下來,再提供各種農業生產技術和工具,幫助他們脫貧致富。幫助他們養成各種新世紀新生活的習慣。

再比如,實施清潔工程就是要教孩子們飯前便后洗洗手,每天起床洗洗臉。

這小家伙今年9歲,讀三年級,他說他現在最想要一輛真正的汽車,長大了想開一家武館。

如今,大涼山布拖縣和美姑縣的很多地方,百姓的生活都在漸漸往好的方面轉變。

另外,那些從高山區搬遷下來的彝族同胞,也用上了自來水、洗衣機,能使用手機打電話了,還住上了磚瓦房。

因為山民開始集中居住,來大涼山旅游的人也越來越多(比如我們,已經來了第二次),所以州政府在2015年開始,也啟動了全面交通大建設工程加大了修路的力度。過去需要翻山越嶺才能出山的村民,插上翅胖也飛不進來的游客,如今路通得越來越多,只要一輛大巴車,游客和山民的需求全都搞定!

大涼山布拖縣的一處幼教點里,一位可愛的彝族小女孩兒。

與四年前我來大涼山看到的情景有所不同,雖然大涼山還是那個大涼山,風景還是那么美,彝族同胞還是那么淳樸,但明顯能感覺到他們的生活環境和精神面貌卻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據當地人講,現在的大涼山,有發展較快的地縣,也有發展非常遲緩的地方,但總體來說,與幾年前相比,生活質量已經改善了很多。

或許,要徹底改變美麗大涼山的貧困狀況,還不能矯枉過正地搞大開發和物質大援助,因為改善一個地區的貧困狀況,最終靠的不僅僅是錢和援,還是應該更多地給與關注和技巧,并且激發它們的生活熱情,畢竟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版權聲明:如涉及版權問題,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來自用戶上傳并發布,站點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信息僅供參考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