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構成城市的各項要素中,商業活動是城市之所以建立和繁榮的根基。
物物交換讓城市有了最初的形態,通過交易和流通,人與人之間開始發生系統性的交往,社會分工也隨著交換的擴大而出現,城市里誕生了專業從事銷售與貿易的商戶、物流和倉庫,城市運轉的基礎邏輯也建立了起來。
商業之于現代城市文明的重要性就如同空氣一般,它滲透在我們日常生活的細節之中不易覺察,在失去之時則瞬間感受到其不可或缺。我們多少都已經旁觀或親身體會過,失去了商業文明的城市,不再擁有往日迷人的風情姿態與可期的美妙生活,它如同發動機拋錨的機器,甚至失去了正常的運轉能力來保障身處其中的人們獲得基本的生活所需。
第一財經·新一線城市研究所第一次構建《城市商業魅力排行榜》時,我們就特別強調了以現代城市商業文明的進程來指示中國城市實際繁榮程度的必要性。
采用170個主流消費品牌的商業門店數據、17家各領域頭部互聯網公司的用戶行為數據和數據機構的城市大數據,《城市商業魅力排行榜》每年都圍繞商業資源集聚度、城市樞紐性、城市人活躍度、生活方式多樣性和未來可塑性五大一級維度來評估337座地級及以上城市的發展情況。
《2022城市商業魅力排行榜》各項指標主要采用的是2021年全年或截至2022年年初的數據。
今年的新一線城市依次是:成都、重慶、杭州、西安、武漢、蘇州、鄭州、南京、天津、長沙、東莞、寧波、佛山、合肥和青島。與上一年相比,合肥重回新一線之列,沈陽則首次離開了這個名單——今年的新一線城市中沒有東北城市。

15座新一線城市的名單逐步趨于穩定,持續入選的無一例外都可以被稱作高度發達的商業城市——它們未必擁有更高的行政層級,但一定是與周邊城市發生商業聯系的樞紐;半數以上的城市人口都從事與商業、服務業相關的職業;消費或是以消費方式實現的各類活動是人們享受城市生活的必要組成;一部分選擇留在這些城市的人,不是為了按部就班的生活,而是追求獨特的自我價值。
如果不是疫情打破了城市商業演進的正常節奏,我們或許還不會停下來清醒地思考商業文明之于城市的深刻意義。它關乎的不僅僅是經濟與增長,也不只是決定了城市的魅力,它還構筑起了城市的韌性。
相比2020年新冠疫情初現時的措手不及與2022年上半年奧密克戎波及的廣泛性,2021年中國城市整體處于較為穩定的發展環境中。
一年的時間里,我們能夠看到線上消費已基本恢復;在線下端,大型連鎖品牌中斷的城市下沉策略又逐步重啟,商業業態的創新伴隨著網紅店的涌現持續活躍;而出于人們愈發依賴近距離商業空間的訴求,社區型的商業更快地普及和豐富起來。但復蘇還沒有擴展到旅游、電影、文化娛樂演出市場等領域,它們各自的鏈條上都尚有鎖閉的環節,人們在這一層面上對于城市的訴求也被抑制了。
至少在短期之內,我們所生活的城市都需要將保護市民健康的功能提到更高的優先級上,它多少會干擾城市商業的正常運轉,但同時又必須與商業力量密切配合。即使是在封城這樣極端的管理手段之下,相比于行政力量全面接管市民的生活,讓電商平臺、團購模式等商業力量參與進來,也能大大提升解決基本生活需求的效率。
而對于那些封閉了一段時間的城市來說,一個簡單的事實是,要想讓城市重獲生機,只需要把商業邏輯還給城市本身,那只看不見的手,就會把散落的、銹蝕的、破碎的、令人頭禿的零件一個個復位,無需額外再增加或改進什么,我們的城市就可以回來了。
商業文明從始至終都是城市機器的核心,它代表的不只是經濟發展的數字,解決的也并不僅僅是經濟問題,它關乎城市運作的效率、城市生活的品質,更指向我們對于自由的熱望、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它是回答一座城市究竟是否擁有魅力最有分量的答案。
| A 商業資源集聚度 |

商業文明進化的微觀表現,是每一種商業模式在潛力更高的市場得到驗證,然后再向其他城市拓展復制的過程。這構成了城市之間商業資源的級差,也讓品牌資源匯聚成為一座城市商業繁榮最直觀的標尺。
商業資源集聚度包含了大品牌青睞度、商業核心指數和基礎商業指數3個二級維度,考量了城市受主流消費品牌青睞的程度、城市商圈的實力大小以及基礎商業的成熟度。
從新一線城市商業數據庫長期監測的170個主流消費品牌數據反饋來看,城市之間的商業差距比我們預想的更大:尾部的新一線城市還有很多未進駐品牌,尚存大量首店機會。首店特指品牌在某一城市第一次開店進駐的現象。每一家首店的出現,對消費者意味著新選擇的增加,對城市來說則是商業能級提升的支點。
基于地理信息和空間算法識別城市商圈的邊界和能級,新一線城市研究所在商業核心指數中跟蹤到了不少城市的商業空間格局變動,增加了次核心商圈,或形成了多中心發展的狀態。城市商業空間新格局打開了。
商圈的升級與擴容,讓城市有了更強的商業資源承載力。除了品牌性商業,由餐飲店、服裝店、超市、便利店等組成的城市基礎商業也同樣重要,它們滲透在城市細密的網絡之中,構成了現代商業文明的底色。
| B 城市樞紐性 |

城市網絡的建立,消除了單個城市的脆弱性。它將商業語境中可流通的一切資源放到了更廣大的范圍中調配,也將城市的功能和角色分散到各個節點之上,這就在現代城市商業文明中構建起了層次豐富的抗風險系統。
城市樞紐性由城際交通基礎設施指數、交通聯系度、物流通達度和商業資源區域中心度指數4個二級維度構成,它不僅衡量交通和物流層面的聯系強度,也將城市商業資源的輻射力納入考慮。
從交通的聯系上看,最困難的時期過去后,2021年一線城市的民航旅客吞吐量已經回升到疫情前水平的50%左右。重慶和成都的情況更好,旅客吞吐量分別已經回到疫情前的87%和84%。在民航經營效益整體不佳的情況下,航班資源總體上向商務型城市傾斜,旅游城市獲得的航線資源則有所收縮。
2021年,共有9座城市新開通了高鐵線路。其中最有標志性意義的是途經拉薩、日喀則、林芝和山南等地的川藏鐵路拉林段通車,讓青藏高原上也有了高鐵。至此,尚未加入高鐵網絡的城市還剩56座。
公路貨運在重要的城市群內部已經呈現出了更強的地域網絡格局。例如在山東,除了省會濟南,臨沂和濟寧也是重要的核心城市,它們不僅溝通了省內的貨物流動,也是整個東部沿海地區貨物流通的重要節點。
商業資源在城市之間的能級差異也構成了一種無形流動的勢能。人們需要尋找更高階和豐富的消費場所時,必然會去向區域商業中心城市;而品牌也需要首先在區域商業的樞紐站穩腳跟,摸清客戶,并搭建起供應鏈基礎,才能進一步向縱深的市場拓展。自我們建立商業資源區域中心度指數以來,華北和西北地區一直維持單中心的狀態,華東區域以上海為核心、多個新一線城市節點均衡發展的局面也沒有明顯變化。
| C 城市人活躍度 |

城市的現代商業文明,起源于人們在交往和使用城市資源的過程中所產生的各種需求。需求出現-供給滿足的循環,激活或創造了城市的功能,也令它們始終充滿活力。
囊括了多項互聯網用戶行為數據,消費活躍度、社交活躍度和夜間活躍度3個指標構成了城市人活躍度。
包括武漢在內,2020年多數湖北城市的外賣活躍度都出現了明顯滑坡。但一年之后,它們在這一指數上的表現基本都恢復到了原位。這種韌性是人們的城市生活與商業活動高度融合所帶來的。
淘寶直播的數據能夠更直接地反映城市整體商業消費氛圍對線上消費活躍度的影響。包括杭州、成都、佛山、天津、蘇州在內,不少新一線城市既是主播和貨源聚集的網購直播發起地,也是觀眾來源地,兼顧了供需兩端的平衡。
短視頻平臺的互動活躍度就更下沉一些。二三線城市保定、周口、商丘、遵義、濟南和濰坊進入了抖音短視頻互動指數的前20位,不過抖音上最活躍的城市依然是重慶、上海、成都、廣州、鄭州等一線和新一線城市。
夜經濟是城市活力最真切的體現。它拉長了人與人、人與城市交互的時長,也因松弛的氣氛創造出了很多不必需但充滿樂趣的需求。夜間活力高的城市在過去一年普遍新增了更多的酒吧。
夜間文化生活的形態也在持續豐富。除了看電影,去livehouse聽現場音樂,找專門的爵士樂酒吧欣賞駐場演唱,追一場熱門的脫口秀表演,都是消磨夜間時光的好選擇。最重要的,是走出家門去享受城市夜生活的魅力。
| D 生活方式多樣性 |

連續多年量化追蹤了城市休閑娛樂供需的多元程度之后,我們發現了緊縮欲望時期的到來。當外部環境劇烈變化時,城市文明中處于馬斯洛需求金字塔頂端的精神文化層面需求是最先被擠壓的,通過不斷縮小活動空間、減少活動類型,我們仍然能夠繼續維持城市的運轉。
生活方式多樣性主要測量城市人休閑、娛樂和消費的行為表現,它包含了出門新鮮度、消費多樣性和休閑豐富度3個維度。
出門新鮮度指數評估了餐廳、運動場館、咖啡館、書店、博物館及其他線下活動地點的規模和豐富程度。和疫情前相比,餐飲和書店的規模尚未恢復。
根據燈塔專業版的數據,2021年,全國的觀影人次為11.67億,比2019年少了5.61億。盡管人均電影消費額超過了疫情前,但由于觀影頻次減少,全國電影票房大盤仍未復蘇。與2019年相比,平均每個城市的總票房減少了20%。一線城市、新一線城市和二線城市平均票房的降幅更大,分別下降了35.86%、30.25%和29.06%。
長距離跨城旅行的減少、更多選擇開闊的公園和營地,這些旅游習慣的結構性變化,也體現在不同城市的旅游恢復力中。去哪兒網全平臺旅游消費總金額指數顯示,2021年全國的旅游消費總金額指數為10.35,與2019年的14.09相比還有明顯差距。除了成渝城市群2021年的旅游消費超過2019年,長三角、京津冀、珠三角城市群的旅游消費總額都遠不及以往。
運動倒是變得更受追捧了,運動場館的數量在逆勢增長,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跑步。Keep2021年所有用戶的跑步里程數相較2018年增長了10倍。
| E 未來可塑性 |

未來可塑性指向的是城市在不斷變化的環境中對抗風險、始終保持良性發展的能力,同時也蘊含了我們對高成長力城市的畫像——產業創新氛圍濃厚、人才不斷流入、消費潛力持續激活、城市規模合理增長。
通過創新氛圍、人才吸引力、消費潛力和城市規模與增長指數4個二級維度的評估,能夠進一步量化挖掘城市當前的產業與人才魅力,并判斷未來發展的潛力。
抓住了機會的新一線和二線城市,已然成為新興產業更為青睞的土壤。
以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上市公司和優秀創業公司為計算口徑,新一線和二線城市的優質本土公司數量占到了全國的52%。
戰略性新興產業優勢指數計算中,我們引入了來自天眼查的企業規模和專利數據,來衡量企業的創新技術水平。深圳在這一維度上領跑全國城市;蘇州超過了北京,南京也全面超過廣州;二線城市中,無錫快速完成了由制造向智造的轉變,躋身新興產業發展的第一梯隊。
年輕人青睞的城市發生了一些改變,中部城市的競爭力顯著提升。西安、鄭州和長沙在過去十年間的人口增長都超過了40%。在智聯招聘的數據庫中,2021年共有占全國3.06%的大學畢業生選擇了鄭州作為他們的首選就業地。百度地圖慧眼的人口吸引力數據也同步顯示,武漢、合肥、南昌在這一維度上相較去年上升3位,太原則上升了6位。
無論外部環境如何變化,以優質產業吸引優質人才,以人才活躍促進城市繁榮的城市升級路徑依然奏效。
最終,一切的關注點又回到了人的身上。作為城市的使用者,人們為這個偉大的發明注入了長久的活力;而作為城市的發明者,人類從未刻意創造城市的運轉規則,尊重和順應它的發展規律,是城市繁榮的最佳策略。
|2022年城市分級完整名單|
(包含中國內地337個地級及以上城市)

|城市排行查詢|
點擊下方小程序
或者微信搜索小程序新一線知城
查詢城市排名
結合2022年榜單發布,知城已經上線了城市體檢報告模塊。
整合常規的GDP、人口規模、產業結構等宏觀統計指標,也借助互聯網數據、夜間燈光數據、地理空間數據、手機信令等多源數據完成對城市人的微觀洞察。知城城市體檢報告從發展綜述、城市能級、發展優劣勢、人口概況、商業氛圍、經濟實力、產業結構、消費能力、人口吸引、城市交通10個維度建構了城市評估方法論。
知城數據平臺目前已同步支持337座地級及以上城市的2022版體檢報告在線查詢,以及多城市體檢結果對比場景,你可以通過指標的橫向與縱向綜合剖析,發掘城市發展特點。同時,針對有個性化使用需求的企業用戶,我們也將開放更多的分析維度及報告導出與數據下載功能。
體檢報告內容豐富,PC端體驗更佳。一鍵復制下方網址,搶先體驗!
知城數據平臺
www.datayicai.com
| 紙質版報告冊購買 |

掃描二維碼
或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
購買
《2022城市商業魅力排行榜》報告冊
2022年報告冊 45元
2017-2022六年報告冊合訂包 199元
| 關于《城市商業魅力排行榜》 |

策劃 / 沈從樂
統籌 / 毛怡玫
數據分析與報告撰寫 /
沈從樂 毛怡玫 項維肖 車潔舲
伏星宇 陳雨露 汪子涵
張曉洲 陳愛晨 陳俊雅
知城數據平臺/
毛怡玫 周佳林 卞婷婷 王荻
商務推廣與運營 / 潘琳
視覺設計/
王方宏 徐春萌 項凱 王崟
景毅 周騁 于海藍
顧問 / 趙嘉 戴喆駿
感謝以下
2022城市商業魅力排行榜
合作伙伴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來自用戶上傳并發布,站點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信息僅供參考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