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字組詞(方字組詞2個字)

作者:萬慶濤 王鴻杰

旁是漢字通用規范一級常用字,始見于商代甲骨文。

一、旁字的本義

旁字,有兩個讀音páng,bàng。《說文》認為,旁,溥也。從二,闕;方聲。?,古文?……雱,籀文旁字。因為許慎搞不明白除從二,闕之外是什么東西,所以自然解析就會出錯。這錯誤不能怪許慎,甲骨文旁字還沒出現,只能就秦小篆旁字進行解析,當然不會得出正確結論。

旁字演變(《字源》)

有了甲骨文字形后,不止一人對許慎旁字解析持不同意見。《漢典》認為,旁字本義大,廣。《漢字源流》(谷衍奎)認為,旁字為會意兼形聲字,其甲骨文從凡(井盤),從方,會井盤之四幫之意,方也兼表聲,本義井幫(見第585頁)。《國學大師》認為,旁字本義都邑遠郊。《字源》充分解析了旁字從甲骨文到漢隸的變化,認為旁字之造字本義現已不明,甲骨文中皆用為方國名、人名或地名。(見第2、3頁)

旁字確實如《漢字源流》所言是會意兼形聲字,但把旁字本義解讀為水井的四幫,顯然差強人意。假如旁字本義是井幫,就不可能引申出廣、大之義。《漢典》認為,旁字本義是大,廣,這是把引申義當成本義了。《國學大師》認為,旁是都邑遠郊,比較接近本義,但還不是本義。

旁字甲骨文字形(《漢典》)

從甲骨文字形看,旁字由上下兩部分構成,上為凡字或凡字的簡寫H形,有的訛變為井字,下為方字。就是說,旁字是由凡字與方字組合而成。方字本義是人前后左右能夠抵達的范圍,即領地。氏族形成的領地稱為方,或方國。

從凡字和方字構成看,旁字表示凡方國的邊界都與其他方國相鄰,因此旁字是會意字,本義四鄰。

如果把我國現代各省份比作方國,那么旁字的本義就更清楚了。現代中國地圖中,重慶市的旁邊有五個省,西邊是四川,北邊是陜西,南邊是貴州,東北邊是湖北,東南邊是湖南。

重慶四鄰示意圖

二、旁字的引申義

旁字的引申義都與四周近鄰有關。

1.方國都有一定面積和范圍,其旁邊則是更為廣大的地方,引申為大,廣,廣泛。《尚書?太甲上》:旁求俊彥(向外尋求有才干的人)。如,旁征博引,旁礡(本方之外的廣大地區)。

2.己方的邊緣,兩側。(1)《墨子·節用中》:其(宮室)旁可以圉[yǔ]風寒,上可以圉雪霜雨露(房屋四邊可以抵御風寒,屋頂可以防御雪霜雨露)。(2)《漢書?循吏傳?黃霸》:吏出,不敢舍郵亭,食于道旁(廉吏依言出發,途中易服微行,不敢住在驛亭,餓了便躲在路邊悄悄地吃些食物)。如,旁邊。

3.以己方為正,他方則為偏,引申為不正的,偏的。如,旁門左道,岐道旁出。

4.非己方的。如,旁人。

5.非主要的。如,旁證。

6.旁旁,身體碩大,都擠占了旁邊的空間,形容身體強壯。《詩經?鄭風?清人》:駟介旁旁(四馬膘肥體又壯)。

7.己方兩側,引申為橫向。《前漢?霍光傳》:使者旁午(使者你來我往,接踵而至)。

8.在……旁邊,依傍。《莊子?齊物論》:旁日月,挾宇宙(依傍日月,心懷宇宙)。

9.本方四周。如,旁勃,白蒿的別稱,因其主莖不高,枝葉圍繞主莖向四周散開生長,故稱旁勃。

白蒿又稱旁勃(網絡圖片)

轉載注明出處:華峰博客網

內容版權聲明:除非注明,否則皆為本站原創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