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贛深高鐵、廣汕客專站線的確定和動工建設,疊加已通車運行的廈深高鐵布局,惠州未來3線9站的高鐵軌道格局備受關注,而高鐵新城的建設更是成為區域發展的高頻詞。
作為近郊的樞紐性站點,位于惠城小金口的惠州北站無疑成為焦點。自市住建局2017年底發布《惠州高鐵北站地區分區規劃(含核心區概念性城市設計)(草案)》提出跨行政區域構建高鐵樞紐、創智節點、生態新城目標后,惠州北站高鐵新城建設進程躍然紙上。
高鐵新城的發展藍圖迅速吸引了大量開發企業集聚布局,而隨著多方投資的推動,北站高鐵新城的建設已然成行。
關注到最新的區域動態進展,雅居樂地產接連斥資囤地新城片區,這也引起行業人士對于區域微觀規劃的呼喚,設置好規則、定好調,規劃走在資本的前頭,引導高鐵新城區域的精細化發展。
6月25日,在第29個全國土地日到來之際,惠州市自然資源局公示了《惠州高鐵北站片區控制性詳細規劃(草案)》(下稱《規劃》),在前期概念性城市設計基礎上著重梳理了高鐵北站片區的指標要求,引導站點周邊區域TOD開發,打造惠州高鐵北站新城。
1、新城定位:
打造綜合交通樞紐與連通大灣區門戶
結合片區高鐵樞紐站點的布局,《規劃》首先對于區域未來的發展目標進行勾勒。提出,區域是惠州市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的重要節點,對外對接區域高鐵軌道建設發展,將借力高鐵站建設,對內促進惠城區的北拓發展,引導惠州高鐵北站周邊地區的TOD開發。
進而依托規劃地區優越的景觀環境,以構建高鐵樞紐、創智節點、生態新城為戰略目標,打造惠州高鐵北站新城。
在區域的功能定位上則為為惠州市綜合交通樞紐與連通大灣區門戶、百里高鐵創新產業帶的總部集聚區、海綿城市建設先導區。可見,在交通區位的引領下,區域還將切實發揮山水生態資源優勢,同時引入創新產業集聚,推動區域建設城市示范區進程。
在具體的區位上,不同于此前的高鐵北站地區分區規劃橫跨惠城、博羅兩個行政片區,《規劃》區僅為BZ01高鐵核心管理單元的部分,總用地面積約690.37公頃,建設用地面積為462.00公頃,非建設用地228.37公頃。
據《規劃》公示的片區規劃圖可知四至范圍:西至惠河高速,東至小金河,南至北環大道,北至惠州大道,為以贛深高鐵北站站點位置為核心的周邊范圍。
2、嚴控土地:
增加混合用地倡導功能復合開發
聚焦規劃區域當前尚處于開發初期的發展現狀,如何規范用地規劃,統籌新城的高品質建設變得關鍵。《規劃》對此劃定了嚴格的用地安排。
根據《惠州高鐵北站地區分區規劃(含核心區概念性城市設計)》,規劃區屬于BZ01高鐵核心管理單元的部分,因此,規劃區劃分為1個管理單元。
《規劃》指出,規劃城鄉用地由建設用地和非建設用地構成。其中:建設用地包括城鄉居民點建設用地(H1)、區域交通設施用地(H2);非建設用地為水域(E1)和農林用地(E2)。
在用地的設定上,綜合市自然資源局近期發布的新新產業用地(MO)的供應需求,《規劃》在土地的供應環節也將更為靈活。提出將規劃增加混合用地功能,包括商務/商業/交通場站用地(B2+B1+S4)、公共交通場站用地(車輛段及其上蓋物業)(S41+W1+B)、新型產業用地(M1+B2)、商住用地(B+R2)等四個類型,提倡功能復合開發。
再關注到區域TOD開發項目的實施情況,新型產業用地的規劃供應實際上也為該開發模式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但《規劃》同時也對各項指標作出限定,要求公共交通場站用地(車輛段及其上蓋物業)(S41+W1+B)控制其物業上蓋的物流倉儲用地(W1)的比例不低于60%,確保項目產業功能的保質保量落地。
3、樞紐建設:
高鐵站+城際站+城軌站,構建綜合性交通樞紐
作為交通干線拉來的新城,片區的交通規劃體系將不斷得到優化完善,將以高鐵軌道為基礎,構建起城市軌道、鐵路、公路路網的多元立體交通格局。
在最為基礎的高鐵軌道站線布局上,《規劃》預留贛深高鐵線、廣汕高鐵連接線位,并設置惠州高鐵北站及高鐵北站停車基地,這也意味著區域將實現高鐵接駁,形成具備始發功能的高鐵樞紐。
備受關注的城市軌道交通規劃則將有多條線路從片區經過。《規劃》指出,將規劃預留軌道交通1號線、軌道交通5號線、莞惠城際北延線通道和軌道交通1號線車輛段用地。但也提出,具體到規劃線位及站點依據軌道線專項規劃方案進行落實,具體軌道線位及站點以最終軌道線路施工方案為準。
與此同時,《規劃》也將構建起密集的公路道路系統實現片區各區域站點,以及與主城區的互通。道路體系將分為高速公路、快速路、城市主干路、城市次干路和城市支路五個等級,實現對內對外交通的互通融合,形成高密度多維度的高通達性綜合性交通樞紐。
在具體的交通設施建設上,《規劃》指出將設置1處高鐵站、1處城際站、1處城市軌道站、1處長途汽車站,用地面積25.12公頃,全面建設惠州北站綜合交通樞紐。
4、配套設施
5所學校3所醫院讓區域市民宜居
結合現有的社區建設情況,隨著各要素的集聚,高鐵北站新城片區也將迎來部分人口的進駐生活。對此《規劃》提出,規劃設置的規劃范圍內總人口規模控制在1.5萬人以內,設施人口也按1.5萬人進行核算。
就目前而言,區域的發展還處在較為初級階段,配套設施的更多的還是做好功能限制的預留,滿足未來的發展需求。該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隨著區域發展的不斷提速,相關的配套設施也將不斷得到建設和完善。
在最受市民關注的教育醫療衛生設施層面,《規劃》將設置寄宿制高中1所,辦學規模不小于36班,用地面積約5.10公頃,位于BZ05-02地塊;1所九年一貫制學校,辦學規模不小于45班,用地面積約4.12公頃,位于BZ05-08地塊;以及規劃建設3所幼兒園,其中9班幼兒園2所、12班幼兒園1所,均為獨立占地,分別位于BZ03-07、BZ03-58、BZ05-06地塊。建成后的小區配套幼兒園交由區政府或教育行政部門,統籌用于舉辦公辦幼兒園或普惠性民辦幼兒園。
《規劃》還將建設1所醫院,用地面積2.21公頃,不小于200床,位于BZ05-13地塊;以及2處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每處建筑面積不小于400平方米,分別位于BZ03-07、BZ05-06地塊。此外還將有居家養老服務中心、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等福利設施構建。
與此同時,公共圖書館、文化站,以及商業廣場,綠地公園等設施也將得到建設完善,充分滿足片區市民居住的宜居生活需求。同時也將有效滿足交通樞紐所面臨著的人員交流互通,以及產業集聚帶來的產業人口生活的配套需求。
關注:
區域住宅建設高度不得高于80米
為強化片區的風貌控制,《規劃》還將實施嚴格的控高舉措,對于新城內部的各類型建筑建設高度作出明確要求。
具體到指標內容,《規劃》提出,商業/商務用地:H≤200m,居住用地:H≤80m,商住用地:H≤100m,新型產業用地:H≤80m,教育設施用地:H≤36m,文化設施用地:H≤12m,車輛段及其上蓋物業:H≤36m。
【記者】張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