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震生 | 短視頻App微拍創始人,前花椒直播CEO,暢銷職場小說《做單》作者,前IBM電信行業負責人。
作者(公眾號:胡震生,ID:WEPAIHUZHENSHENG)授權筆記俠聯合發布。該系列計劃一周一更,敬請關注。
深度好文:4095字 | 6分鐘閱讀
筆記之前,請先思考
測不準原理的三大法則是什么?
一個產品的發布流程是怎樣的?
怎么確定優先級?
如何有效快速得到天使用戶的反饋?
90后用戶最喜歡的個性是什么?
完整筆記·產品運營
上周,點擊閱讀:100個天使用戶,足以引爆一個產品,一文講述了關于產品的技巧,今天我們再講講枯燥的方法論和補充些高級技巧。有了這些方法論,技巧可以隨便衍變。
一、決策的測不準原理
首先是根據物理學海森堡的測不準原理,我把它衍變為決策的測不準原理。
傳統物理牛頓的定律說世界是不變的,一定遵循某種規律;到了量子力學里,說的是這個世界是不確定的,可能出現很多種情況,概率不同而已。為什么大家觀點差異如此之大?本質上是技術的升級導致衡量工具的迭代和精度的升級,導致我們整個人類的認知升級,可是這等了一百年。
換算到我們人類的決策本身,也就是說你這一生從來沒有做對過任何決策,你只是通過不停的改良而在無限接近正確。換句話說就是一個決定正確與否不重要,改正它的成本才是核心。
所以以此推導測不準的三大法則:
◎最短化決策時間
◎最小化決策單元
◎每一步都反饋
換算到現代商業就是在傳統的制造業,包括我曾經工作過的IBM,微軟這樣貌似高大上的高科技企業,他們都希望把一件事或者一個產品在某個單位時間內一次性做對做完美,因為房子和光盤發出去,就收不回來了,做錯的成本損失很大。考核的標準也是考核準確率,錯誤是不可接受的。而互聯網思維是完全是反過來,因為網站可以隨時改,發布產品不重要,衡量它哪里錯了,改的速度和成本才是核心。
所以本質上做任何產品和決定之前先做一把尺子,一個衡量工具。
它應該具備速度快、低成本、精度高的特點。
它是用來衡量錯誤的比率或者是概率,而不是去驗證正確性。
換算到產品的具體工作方法是,優先建立天使用戶群,它就是一把高速、低成本的衡量尺,而對天使用戶定義的準確度決定了這把尺子的精度。
有關天使用戶的相關文章請看我以前的分析,點擊查看100個天使用戶,足以引爆一個產品。
換算到移動互聯網的app里,有些人就說蘋果審核太慢,產品發出去,收不回來,我們版本迭代沒那么快。所以要慎重,要討論要開會,要去找或者招聘專家負責決策。
二、產品發布的流程
首先,通常一個企業的軟件是這么發布的:先用戶調研、然后內部討論幾天,然后設計,然后開發,測試,提交蘋果審核(等一周);產品發布后,通過各種什么商店評論,友盟內嵌的反饋組件,身邊的朋友,400電話、用戶論壇用戶qq群等渠道的謾罵聲音中收集一些信息。
一下子一個月過去了,雖然你可能每一步都做對了,但是迭代速度太慢,錯了以后的修復成本極高,還有過度依賴專家決策帶來的生產瓶頸問題。也就是說我們這把尺子時間刻度大、成本高、精度也等于是幾乎沒有。
例如,用戶提了一堆建議,可能彼此之間是對立的,怎么辦?怎么確定優先級?通常靠產品經理和老板的經驗和直覺,進入決策生產效率的瓶頸區間。
我們根據測不準的三大原則建立一把衡量錯誤的尺子,然后重新整理流程看看,這把尺子叫天使用戶群(有關天使用戶的定義和建立就不重復了)。
首先,產品在創意期,就可以先咨詢用戶是否愿意使用這個功能。
滿足兩大條件:
第一,贊同的用戶超過總調研人數10%;
第二,贊同是反對用戶的十倍;
這就算及格。
設計稿也可以先發給他們看,軟件開發完以后,可以先發給他們測。最后發布前,后臺要針對所有可能的功能和文案甚至是圖標設計開關,重大核心功能還可以做個快速的ab test(A/B測試:頁面或流程設計兩個版本A和B,或多個版本A/B/n,同時隨機的讓一定比例抽樣客戶訪問,然后比較這各個版本的實際效果,即轉化率,最后選擇效果最好的版本正式發布給全部客戶),也就是不一樣的開關。上線以后再看反饋來調整。
這樣就是發布產品不重要,發布得到負面反饋以后,秒關秒開才重要。天使用戶首先挑選使用時長最長的,他們才是剛需,先滿足他們的需求。
這里最重要的就是天使用戶的定義和準確性,如果你定義錯了,也就是尺子錯了,那什么都錯了。
我們看看天使用戶群衡量尺絕對符合我們說的三大特征,通過這把尺子絕對不會出來一個錯誤的產品。這里需要一個相對中級的產品經理把用戶的建議翻譯成具體需求就好,同時優先解決最大交集。
三、做產品的飽和式攻擊
這里就衍生出了另一個重大的工作方法——飽和式攻擊。有機會單獨分享這個話題。
在這個案例里解決了因為高級人才生產力不足導致的決策瓶頸問題,理論上來說就可以無限復制天使用戶群和與之對應的設計、產品及生產團隊。錢作為資源來最大化生產力和生產速度,通過開關設計,把產品決策權力下放,也可以讓團隊自我互相學習。
創業團隊的常見錯誤是過早建立完整部門,在單點上壓強不夠,導致資源分配松散,精英不足,加劇生產力效率下降。
常見理解的錯誤:
第一,增加團隊單元,是要共同嘗試一個需求的不同解法,而不是做不同需求,那不叫飽和式攻擊。100個垃圾團隊做100個產品還是垃圾,可是100個垃圾團隊快速嘗試一個產品的100個方向,是有可能打敗1個精英團隊的;
第二,友盟類統計工具不是一個及格的衡量工具。主要是統計了所有用戶而沒有單獨統計天使用戶的數據,然后是用戶反饋不及時,僅僅是個單向的統計,不具備快速反饋的特點,也就是精度不夠;
第三,時代進步了,傳統的問卷調查太慢,論壇貼吧用戶生產內容的成本太高,頻次太低,但深度夠,所以更適合從中篩選天使用戶,而不是作為主工具。同時盡量調動天使用戶的積極性,讓他提供最詳細的建議報告,也就是越多越好,越深越好。因為用戶沒有經過系統訓練,建議的點很散,所以需要求最大交集。這叫吸星大法。
四、復盤花椒logo的誕生過程
第一步
首先想到的還是自己做,花椒當時有360最好的設計師團隊,業內大獎拿過無數,但不是做logo,是做動漫形象的。我們借鑒17logo的黑白風格,和非常流行的大白的形象設計了一個自我還算滿意的版本。
在90后用戶群里調研,結果罵聲一片,他們認為大白已經是一個過氣的動漫形象,溫暖也不是他們想要的,二次元的呆萌賤才是90后最喜歡的感覺。但是當時犯的錯誤是畫logo和衍生的禮物動畫花了三天時間,這個過程完全沒有調研,所以被否定的結果就是全部推翻重來,犯了自大的錯誤,也不符合互聯網小步試錯,快速迭代的工作方法。這點來說是我自大了,自以為了解90后。
第二步
可是新版馬上要上線了,推廣也要開始,時間也接近春節,各個部門都要放假,首炮打不響,我也就沒有下一步的機會了。這時候我想到了ARK,首先在設計質量有保證的前提下,他們團隊在和微拍合作的時候,已經充分調研過90后網紅,溝通也不是障礙,而且里面有個神一樣人物,活好手快質量高,微軟office在蘋果上的圖標就出自此人之手,是個業內的傳奇。
我深夜撥通了ARK負責人的電話,第一句話就是一定要救我這場火,第二句話是只有一天的時間,最后一句話是要達到業內最好的設計水準。每句話可以說都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因為我知道他們核心都在一個重大的項目里,抽不出來身,而這種事情通常一個月都已經是非常快的時間節點,因為要業內最好,不能丟雙方的臉。
合同沒有,調研沒有,交流全部線上,ARK臨危受命,救了我的這場火。
90后、二次元、賤萌壞、時尚、潮、花椒,這是關鍵詞,必須從一對app logo里跳出來,提升點擊和下載率是標準,還要符合高逼格的360大廠形象,不能丟臉。ARK提了一個要求,就是只和我一個人溝通,因為沒有時間改了,我必須能馬上拍板。
當時的場景就是電腦上開著微信頁面,和設計師實時在線交流,手機上開著微信美女網紅爸爸群,先發幾個紅包,提醒所有美女網紅在線,以方便實時提供反饋。大概三個小時后,二十個手繪的logo草稿就發了過來。
手繪logo草稿圖
我紅包開路,草稿直接甩到紅人群,聽取90后網紅們的意見。二十個、十個、五個,焦點逐漸集中在幾個好玩的,顏色非常跳的logo上面。
這時候我發現我不是一個時尚的人,在幾個相似的顏色選擇面前徹底迷糊掉了,而色彩是女孩子最關心的點。
花椒logo12種設計初稿
第三步
眨眼間,半天過去了,我們在幾個logo面前迷茫了,網紅們也各說各的好,但是每個都不是最滿意。這時,一個網紅甩出了王之蔑視的表情。
王之蔑視表情包
每個人都覺得這個表情最好玩,賤萌壞全中,神人騰磊馬上手改了一個新版,我把logo和紅包齊飛,反饋是一片叫好。反手再甩到80后設計師群里,幾乎沒有一個人喜歡。bingo,中了,我就喜歡你看不慣還干不掉我的樣子,這就是90后最喜歡的特立獨行,70、80反而各種看不慣的感覺。
ARK的設計師也很快抓到了這個點,設計出來一套3D的動漫形象,賤賤的小眼神,細細的小長腿,反饋依然是喜歡、愛死了。
一套3d動漫形象,賤賤小眼神,細細小長腿
我們再把logo和其它流行的app還有競品圖標擺在一個屏幕里,找人盲測,只看一秒鐘,覺得哪個圖標印象深刻,還是新版的花椒logo。
這就說明感覺全部找到,也非常跳,讓人很有點擊欲望。剩下就是騰磊的工作,把這個還是比較粗糙的logo細節化,提升專業程度。
深夜12點,花椒新版就要提交前的一個小時,24個小時,一個經典的logo就這么奇跡般的誕生了,專業的技能加上實時的網絡調研,完成了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 花椒logo
時隔半年后再看,還是怎么看怎么喜歡,沒人會想到,在短短的24個小時里,ARK就高質量地完成了花椒新版logo的設計,我這里還是要感謝ARK團隊的臨危受命和對中國用戶的深刻理解,這和大量的相關調研還有前期工作密不可分。我們國內也有這種和國際頂尖設計團隊相媲美的團隊,還有著中國速度,這真是我這幾年完全沒料到的。
五、測不準原理的本質就是快
需求調研的過程是倒金字塔過濾和激發用戶創意到一個點,然后正金字塔從點放大到整體。抓年輕用戶意見領袖的需求,大眾是跟風而盲從的,所以還是不要定義錯你的尺子。
再舉例 :
我一個朋友被一家企業年薪千萬邀請過去當CEO,他很糾結這個決定的正確與否,考察了企業很多次。既擔心離開原有企業的損失成本,又擔心在新企業的發揮,猶豫了很久。
你看這就是傳統思維,擔心一個決策的正確。想做一個大決定,卻幾乎沒有思考決定作出去以后,怎么衡量對錯與否,和做錯了以后的代價。
我給他的建議就是先請假一天,然后到所有可能的新公司都試工作一天,你一定會發現快慢好壞的差異,然后選幾個最快的,也就是最好的,再篩,篩到最后一個后開始逐步擴大戰果。從一天到一周到一個月,最后決定去留。如果不能進去工作,提個最小的合理化建議也好,看看誰家改的快,也是個簡單的辦法。
雷軍的專注、極致、口碑、快里,天下武功唯快不破,說的不僅僅是辛辛苦苦干活跑的比別人快,而是快速試錯,改的比別人快。小米rom一周一個版本,就是在不停地迭代和修改。
測不準的原理很簡單,但你一定會有一天意識到它是萬法之本。因為它的本質就是快。
關注筆記俠(微信ID:Notesman),查看精彩筆記
李善友丨傅盛|余晨丨龔焱丨徐新丨 閻焱丨俞敏洪丨李豐|蔡文勝丨段永朝丨羅振宇|吳伯凡|宗毅|吳聲|伊光旭丨李欣頻|王東岳...
合作伙伴:混沌研習社|湖畔大學|創業黑馬學院|i黑馬| 創業邦|領英中國|36氪|騰訊|京東|正和島|中歐|微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