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日立念什么(淑讀什么)

近日,由于美國對華為的制裁,導致華為的麒麟芯片無法生產。這樣的手段,美國也不是使用了一次兩次了,可以說是美國慣用的看家本領了。下面,我們就來講一講,當年,美國與日本芯片那些事吧!

我們都知道,在二戰中,日本作為戰爭發起國在戰敗后,國內各方面都遭受了重創,日本長期的工業革命的成果也毀于一旦。直至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日本成為了美國戰時的后勤基地,為了支援前線的美軍,美國一手幫助日本恢復了日本的工業。在朝鮮戰爭結束后,因為美蘇的冷戰,為了對抗社會主義陣營,因此,美國向日本轉讓從晶體管到黑白電視、收音機等相關的百項技術。

此外,由于日本戰后的嬰兒潮,給日本帶來人口紅利,也成為日本發展的一個契機。因為廉價的勞動力,加之美國的技術扶持。在日本一下涌現出大量的電子產業的企業,如東芝、松下、索尼、三菱等等,這也為日本芯片發展打下了基礎。

相比于美國,日本的產業技術還是比較落后。直到1964年,美國德州儀器公司進軍日本市場,當時的德州儀器在1958年,由工程師杰克-基爾比發明了世界上第一顆集成電路IC芯片,在行業內是世界領先。

日本政府為了引進核心的先進科技的同時,也保護本土企業的發展,提出了市場換技術的策略,即德州儀器公司須在三年內向日本公開相關技術,且市場占有率不得超過10%。因此德州儀器與索尼成立合資公司,雙方各占一半股份(這樣的模式,是不是很熟悉,在改革開放初期,我們國家也采取這種模式)。借此機會,日本的科技技術也不斷發展。

盡管如此,日本與美國之間還是存在著巨大的差距,日本為了快速發展本國的芯片技術,在1976-1979年,由日本政府牽頭發起了VLSI聯合研發計劃,東芝、富士通、三菱、日立、日本電氣這些大型企業,集中自己本身的優勢資源攻克技術難題,日本政府也斥資720億日元用于該計劃,形成日本的研究所和大學負責技術攻關,相關企業負責研發和市場應用。

在這個模式下,整合了各方力量,并迅速取得了驚人的成果。并且參與研發的日本企業均可共享這些成果。我們都知道,制造芯片核心設備就是光刻機,此時的日本的光刻機技術,已經可以與(現在壟斷光刻機市場的)荷蘭ASML相提并論,甚至是在那時,超越了ASML。

日本芯片最頂峰的時候便是在80年代,在日本與美國的正面交鋒中,日本完勝。美國的惠普采購DRAM儲存芯片的公開招標中,日本派出了日立、NEC、富士通參與競標,而美國則派出了英特爾、德州儀器、莫斯泰克。在這場團戰中,日本芯片不僅性能出眾,價格也很低廉,最終完勝美國。

在此之后,日本芯片可謂是高歌猛進,就占領了DRAM儲存芯片的半壁江山。而美國芯片在日本芯片的瘋狂打壓下,則是一落千丈。英特爾瀕臨倒閉,被迫轉型發展CPU芯片。日本人似乎認為屬于他們的時代來了,索尼創始人盛田邵夫與日本政客石原慎太郎共同寫了一本暢銷書《「NO」と言える日本》(日本可以說不)。但是日本人終究還是高興的太早了!

小弟騎到大哥頭上,大哥會坐以待斃?美國也在此時使用了自己的絕招。在美國硅谷,僅剩的幾家美國芯片公司擱置了各自的利益沖突,成立了美國半導體行業協會SIA。SIA迅速做出反應,首先就是游說美國國會,讓政府給芯片行業減稅減稅,此外還鼓勵養老金進入芯片行業進行風險投資。

此外,前面說的絕招到底是什么呢?——以威脅美國國家安全的名義,好熟悉的配方!在這時候美國就開始用這招了,SIA用軍事威脅游說國會,很快便取得了成效,1987年,以鄧肯-亨特為首的5名國會議員,在美國國會山臺階上直播砸東芝收音機,給日本威脅論站臺,也在美國引導反日情緒。與此同時,美國政府動用法律手段,一手制造了東芝事件,逮捕東芝高管,處罰東芝。有沒有很熟悉,簡直就是完美復制啊!!!

除此之外,還發生了著名的IBM間諜案,稱日本公司竊取美國技術。這兩次的釣魚執法極為成功,不僅僅賠償巨額罰款,甚至還接受了屈辱的條件,允許美方在企業常駐監督,這你是不是想到中興?真的是熟悉的操作啊!

緊接著,美國政府對日本發起了301調查,1986年初,美國裁定日本DRAM存儲芯片存在傾銷,要征收100%的反傾銷重稅。1986年9月份,在美國的壓迫下,日本被迫跟美國簽了一個不平等協議——《美日半導體協議》。

(1)日本必須停止在美國以及全球市場上傾銷,而且要根據美方核算成本以公平的價格出售芯片;

(2)日本全面放開芯片市場,而且必須讓美國企業獲得20%以上的份額;

(3)如果日本遵守協議,美國將放棄301調查。

此時,日本企業雖然受到這些制裁,實力有所下滑,但是仍然在半導體產業對美國有巨大的優勢。

那時候的半導體行業,一直被美國和日本所霸占,直至1993年,在這個榜單上,出現了一個新面孔—三星。也正是與三星的淵源,才使日本墜入了深淵。

三星的身世,其實與日本非常相似。他們都是由美國所扶持起來的。1983年三星建立半導體之初,美國在日本的交鋒之中,完全落敗。因為美國和韓國的關系,再加之,韓國也有廉價的勞動力,此時的美國,把目光投向了韓國。既然韓國既沒錢也沒技術,那么美國便給錢給技術,美國給三星提供了20億美元的資金支持,在技術方面,在美國的幫助下,三星擁有了1支300多名美國工程博士的研發團隊。因此僅僅用時3年,韓國就掌握了16K-256K DRAM的關鍵技術。

盡管如此,三星與當時的半導體的巨頭日本的差距仍然非常大,于是,韓國向日本拜師,主動邀請當時的日本事業部部長西川剛來訪韓國,韓國方面對這位部長,好吃好喝的招待。這樣果然是一記妙招,不久,東芝便邀請三星參觀了自己的生產線,看到東芝的生產線后,眼饞的韓國人,直接斥巨資,挖人挖設備,因此,三星的實力迅速壯大。

在此之后,三星便有了與日本企業掰手腕的實力了,雙方在搶占市場上,也非常的激烈。面對三星的崛起,日本企業也與三星大打價格戰,也使芯片的價格大幅縮水,這樣一來,美國的企業更是無法支撐。于是乎,在這時,又看到了美國的身影。

美國同時對日本企業和三星同時發起了反傾銷訴訟,但是,美國對日本企業和三星可是截然相反,對日本企業征收100%的反傾銷訴訟,對韓國僅征收0.74%。可不可怕?此后,美國對日本公司的封鎖,以及由于日本泡沫經濟,日本企業的人才大量流失,也使日本芯片實力大幅度下降,盡管日立、三菱機電、NEC三家公司組成爾必達公司,但也無濟于事,最后走向沒落......

今天華為、Tiktok的遭遇,與多年前日本芯片的所經歷的似乎一模一樣,但又不一樣。我想,我們從中能有有所反思。從日本芯片的崛起到沒落,這里都有我們思考的東西。面對今天這樣的困境、這樣的國際環境,我們應該怎么應對呢?

未來應該把在我們自己手上,而不是受人牽制!

來源:淑尤三組

轉載注明出處:華峰博客網

內容版權聲明:除非注明,否則皆為本站原創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