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去黃山,應該是十年前的事了。爸媽一時的心血來潮,于是自駕游黃山,開啟一段有趣的黃山之行。那時候的我還很小,印象中對黃山的雄偉盛景最為清晰,還有那些不同于尋常山的風貌,比如近乎垂直的一線天,飛來巨石飛來石,形象生動的猴子觀海……黃山美,藏的太淺,淺到但凡登臨黃山,目光所望,風景都是秀色可餐的。五岳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天下黃山的美,是自然饋贈的美,奇松,怪石,云海,溫泉,黃山四絕,構成了舉世無雙的天下第一奇山。
黃山的怪石,星羅棋布,分布于秀色可餐的黃山峰海中,它們形態別致,爭相競秀。怪石的名稱來源,既各具不同的含義,也饒有趣味,主要體現了形似和神似的特征。每座山都有著自己神秘感,里面也安寄著當地的人們對信仰的虔誠和對自然的敬畏。石名或與宗教僅相依聯,帶有濃重的仙家色彩;或以禽獸形象或以物件狀態、人物行為、歷史故事和民間傳說為題材,對各種形態畢肖的怪石作形神兼具的命名,給靜態的石景賦予了活力,構成了一幅幅天然石畫。比如一些山峰上的怪石,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有一只猴子。它兩只胳膊抱著腿,一動不動的蹲在山頭,望著遠處翻滾的云海。這就是有趣的"猴子觀海"。仙人指路就更有趣了!遠遠望去,真像一位仙人站在高高的山峰上,一只手扶著杖子,伸著手臂指向前方……令人叫絕的黃山怪石,欣賞時需要三分靠神似,七分靠想象。這樣,你才能領略到那藏在層層深海中的東方之美。
一線天,是黃山奇峰中有名的石景。黃山一線天在文殊洞下方,登玉屏道中,過小心坡、渡仙橋,有一天兩壁夾成的狹長石巷,寬處不過2米,窄處僅半米,中間盤道有80多級,只能容一人通過。人行其中,仰望天空,天空僅存一線,而得此之名。越往上空間越狹小,石梯也近乎垂直,一個人接著一個人,小心翼翼的,也不敢往下面看,密密麻麻的人頭攢動,神經也絲毫不得馬虎。
飛來石,位于安徽省黃山風景區平天矼的一塊平坦巖石上,為自然風化生成。兩大巖石之間的接觸面很小,上一石似從天外飛來,故名飛來石。飛來石奇特的形成和美麗的傳說為這塊石頭蒙上一層神秘的面紗,以至于地質學家對其形成的成因也無從解釋,只能用四個字來贊賞——巧奪天工。當然,這座有名的黃山石景也受到了央視名導王扶林的青睞,經典的87版《紅樓夢》開篇取景就是取自于飛來石——落日余暉,斜陽如血,染紅天邊,一個消瘦的僧人佇立在飛來石前,巨大和渺小在頃刻間形成了對比,人是那么安詳,自然又是那么沉穩,像是在安撫這個被亂世紅塵傷透心的人。人在自然面前是有敬畏的,所謂的征服自然,都是人們自我認知中的荒謬,殊不知,一切都只是自然包容了我們。
十年光景黃山憶,水墨徽州,天下黃山。這里面還有很多很多的美景,人文在等著我們去發現,去探尋。
文字:揚卓文化
圖片:黃山攝影作品展、今日頭條免費正版圖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