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不思蜀啥意思(樂不思蜀下一句怎么接回男人)

樂不思蜀是是劉備的兒子,為了騙過司馬昭,隨口說了一句話,因此背負了千古罵名,這個成語就漸漸的流傳下來了.今天就讓讓我們走進歷史,看看發(fā)生了什么事,才讓劉嬋說了一句樂不思蜀.

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國各據(jù)一方,爭奪霸主地位。其中,劉備管轄割據(jù)的地方稱為蜀。劉備死后將王位傳給了兒子劉禪,又稱劉阿斗。臨終前,劉備囑咐諸葛亮輔佐劉禪治理蜀國。劉禪是一位非常無能的君主,什么也不懂,什么也不做,整天就知道吃喝玩樂。諸葛亮去世后,蜀國的國力迅速走了下坡路。

公元263年,魏國大軍侵入蜀國,一路勢如破竹。驚慌不已的劉禪為了保命,便光著上身、反綁雙臂,叫手下捧著玉璽,出宮投降,做了魏國的俘虜。同時跟他一塊兒做了俘虜?shù)模€有一大批蜀國的臣子。

魏王曹髦為了籠絡人心,封了劉禪一個食俸祿卻無實權的"安樂公"稱號,并將他遷居魏國京都許昌居住,使他和以前一樣養(yǎng)尊處優(yōu)。

司馬昭雖然知道劉禪無能,但對他還是有點懷疑,怕他表面順從,暗地里存著東山再起的野心,有意要試一試他。

有一次,他請劉禪喝酒,席間叫人為劉禪表演蜀地樂舞。跟隨劉禪的蜀國人看了都觸景生情,難過得直掉眼淚。司馬昭看看劉禪,見他正咧著嘴看得高興,就故意問他:"你想不想故鄉(xiāng)呢?"劉禪隨口說:"此間樂,不思蜀。"意思是:"這里很快樂,我并不想念蜀國。"

散席后,劉禪的近臣教他說:"下次司馬昭再這樣問,主公應該痛哭流涕地說:蜀地是我的家鄉(xiāng),我沒有一天不想念那里。這樣也許會感動司馬昭,讓他放我們回去呀!"

果然不久,司馬昭又問到這個問題,劉禪就裝著悲痛的樣子,照這話說了一遍,但又擠不出眼淚來,只好閉著眼睛。司馬昭忍住笑問他:"這話是人家教你的吧?"劉禪睜開眼睛,吃驚地說:"是呀,正是人家教我的,你是怎么知道的呀?"

司馬昭徹底知道劉禪確實是個胸無大志的人,就不再提防著他了。

劉禪的靈機一動,終于騙過了司馬昭,自己也得以安享晚年。不過,劉禪怎么也不會想到,自己的這句話竟然被后人誤解了一千多年,甚至因此背上了昏庸、無能的罵名。

人們根據(jù)這個故事,引申出"樂不思蜀"這個成語。

轉(zhuǎn)載注明出處:華峰博客網(wǎng)

內(nèi)容版權聲明:除非注明,否則皆為本站原創(chuàng)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