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fk(關于afk的基本詳情介紹)

30多款產品先后沖進暢銷榜Top 60,國產手游殺瘋了。

文/安德魯

每隔一段時間,在做稍微系統性一點的總結時,國產手游在海外的市場成績總能讓葡萄君眼前一亮。

在美國這個體量最大的海外市場,變化往往是無聲而持續的。

以iOS的榜單為切入視角,我們近幾年跟進過不少大大小小的動態,或全局的、或特定品類的。比如,此前我們在2018年和2020年各寫過一些階段性的復盤,從2020年那次3年的單月對比,你應該也能直觀地看出,近幾年國產手游在海外悄無聲息地占領市場的過程。

2018-2020年,單月進入美國iOS

暢銷榜Top 60的國產手游

而到了今年年底再來看同樣的單月指標,國產手游的成績,已經到了單月有20多款會進入暢銷榜Top 60、全年先后有30多款先后入榜的程度。

幾年過去,國產手游在美國市場殺瘋了。

01

國產手游,血洗美國iOS暢銷榜?

我們先來看看國產手游在美國市場具體的榜單成績吧,以進入過美國iOS暢銷榜前列的為例,本月(2022.12)進入過美國iOS暢銷榜Top 60的產品如下:

前面的那份表格里,2018年、2019年和2020年2月份,美國暢銷榜Top 60中出現的國產手游分別是9款、12款和18款,今年年底這個數字達到了23款。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這只是我們截取完稿當下時間段的單月情況。還有《眾神派對》《劍與遠征》《阿瓦隆之王》《小小蟻國》《黑道風云》等多款產品,都在今年內進入到過暢銷Top 60,只是12月暫時在范圍之外。加上這些的話,全年進入過美國iOS暢銷Top 60的國產手游,會來到30~40款這一區間。

國產手游正在進一步占領美國市場。

02

榜單前列的變化:RPG增多,

經營元素悄然崛起

2022年快要過去了,目前在美國市場站穩的國產手游,又有哪些特點?相比前幾年,品類分布、產品形態上有什么異同?

首先是傳統優勢項目SLG繼續保持著強勢,占比依然在50%左右,但今年走品類融合路線的SLG多了起來——2020年進入Top 60的18款里,有10款SLG,幾乎都是傳統的COK-like或ROK-like。而今年進榜的產品里有9款傳統SLG,另外還出現了三消+SLG、合成操作+SLG以及模擬經營+SLG的形態。

其次,是RPG成了國內廠商出海的第二大品類。

前幾年SLG作為國內廠商最擅長的品類,占比在榜單前列出海產品里冠絕群雄。但除此之外,僅次于SLG、能形成集群效應的品類并不明顯,多是零星的一兩款單品,像是MOBA里的《Mobile Legends: Bang Bang》,射擊大品類里的《使命召喚》和《PUBG Mobile》等等。

而到了今年,RPG變成了一個榜單前列更有存在感的大品類。除了以往時常會出現明星單品的卡牌RPG和放置卡牌,RPG這個大方向里,也有《原神》和《暗黑破壞神:不朽》這類更重度一些的產品。

不止如此,頭部區間之外的形勢也值得關注。我們近兩年也一直在追蹤這一品類出海的動態,能夠看到的是:在前幾年《放置奇兵》《劍與遠征》等卡牌驗證過可行性之后,國內廠商在卡牌RPG、放置卡牌的儲備上也有加碼,只是目前的新品多處在暢銷榜Top 100乃至Top 200的區間內。

AppGrowing國際版的買量統計也能夠佐證這一點,下半年RPG+卡牌的出海數量,同比分別有10%和3.4%的增長。

再次是模擬經營,作為一個新興的玩法要素,正在加速出現在各個品類中——或是作為SLG等傳統大品類的差異化補充,或是作為其他產品走品類融合路線的優先選項。

與之相似的還有三消,Magic Tarven的兩款代表作成功后,更多廠商開始嘗試三消+X的組合,市面上也多出一些在三消+X品類有所建樹的產品。典型的如三七的《Puzzles & Survival》這樣將其應用于重度品類的,經過一兩年的長線運營,從暢銷榜Top 100逐漸爬升到了Top 30。

03

為什么國內產品在美國又變多了

排名上升、占比提高,國內產品在美國市場的表現一直在穩步爬升,這些又是什么帶來的?結合近兩年追蹤的一些品類動態來看,葡萄君覺得這主要來自以下幾個方面:

其一是更多國內廠商策略轉向,開始在相關產品上加碼投入。從我們對一些廠商的產品儲備跟進也能看得出來,一些大廠在出海方面廣撒網,尤其是一些重點品類的積累。

比如FunPlus短期內測了十幾款新品:

網易曾在一個月內連續上線測試了3款卡牌RPG:

星合互娛等此前并不高調的中型廠商,同樣有各種題材、方向的反復嘗試:

再如點點、三七等在放置卡牌這樣細分類別上,也有連續的投入試水:

誠然,大家集體性的加碼出海并不見得總是能看到成果,很多廠商也是十數款新品里才有一兩款最終站穩腳跟。但是比對著時間周期和榜單占比來看,當前國產手游在美國榜單上的存在感,與此前的研發投入不無關系。

同時,很多出海項目也都并非是近一兩年才立項。一位負責放置卡牌海外發行的從業者告訴我,大概從三年前開始,不少國內廠商就已經在相關領域加大力度了。看著暢銷榜Top60乃至Top 200里的同類游戲出現頻次,我們大概可以樂觀地斷言:卡牌又一個嶄新的市場周期到來了。

其二則是國內廠商在新品表現力、玩法設計上的優勢。

這通常是體現在開發力量投入上的后發優勢。以模擬經營為例,我們曾經寫過這個品類里國產手游憑借品質升級后來居上的情況:

早期一些歐美廠商主力的模擬經營產品,其畫面、風格到近幾年多少有一點跟不上時代,近年的國產新游,外在呈現上自然能占到一些后發優勢。美術風格上有了更貼近時代審美的表現,同時也便于游戲在投放層面產出更優質的買量素材,從第一印象上獲得一個有利的開局。

像是《菲菲大冒險》就是通過加入了故事化的包裝+模擬經營來形成差異化,是目前國產模擬經營在美國市場排名最高的產品。

玩法設計層面,很多傳統品類,都到了一個融合其他玩法要素的階段。比如《Project Makeover》之后,換裝要素開始更多見于一些中度游戲里。《Solitaire Home Design》就是這樣的一個典型:莊園的經營、個人的換裝裝扮以及打牌,一款游戲里可以容納三種不同的主要玩法要素。

再如近年興起的合成操作要素,也正在被廣泛地加入一些游戲當中。像是此前《口袋奇兵》就憑借合成操作的玩法,結合RTS觀感的出兵、升級方式來形成自己的差異化標簽,在海外的一眾SLG里確立了辨識度。

這些產品的共性在于,此前少有同類做類似的組合,從玩家反饋來看足夠驚喜。這也是今年榜單統計里,國產手游品類分布更多元、均衡的一項原因。

不止如此,上述幾個方面的優勢從長期去看,是能夠逐漸起到定義品類、占領心智的效果的。

比如這個游戲的養成,就像是一個XXXX版的《劍與遠征》……這是近年我在瀏覽一些放置、掛機類游戲的時候,看到的新現象——當一款國產手游在自己的領域里足夠突出的時候,海外用戶也能和國內玩家一樣,形成諸如AFK-like、ROK-like這樣的品類認知。

同樣地,你也能在其他日式卡通/二次元畫風的產品里,看到海外玩家Genshin-like的直觀印象。

這是一些品類的代表作走出去之后,在用戶群體里逐漸形成的認知。

04

背后的美國市場變化

國產手游海外表現強勢、在榜單前列彰顯存在感的背后,美國市場本身也在發生一些變化。

2020年我們我們談及相同話題的時候,提到過美國市場的用戶構成:

一方面,美國整體游戲用戶體量仍在緩慢增長,另一方面,隨著女性用戶的占比的升高,玩家偏好也有逐漸變化的趨勢。統計機構EEDAR的問卷調查顯示,美國有90%的玩家在通過移動設備玩手游,通過主機/PC玩游戲只有59%。

同年ESA的調查也給出了類似的結論,美國約有65%的成年人是游戲玩家,而玩家群體中46%是女性,并且整體的平均年齡都在30歲以上。

到了今年,ESA相同的報告口徑則顯示:美國目前有66%的人口是游戲玩家,其中女性用戶占比達到了48%。當前美國玩家的平均年齡為33 歲,18歲以上用戶的占比為76%,其中18-34歲的玩家占比最大,達到了36%。他們每周的平均游戲時間達到了13小時,相比2021年進一步提高了7%。

早起步的成熟市場,用戶群體依然在穩健增長,并且逐漸分化出更細分的游戲習慣。

ESA的統計報告顯示,玩家的偏好分布,也在變得多元而均衡。最受歡迎的仍然是有國民基礎的消除類,而國內廠商相對擅長的RPG、SLG等,也都在40%以上。這和早年休閑玩法一騎絕塵的領先情況也有所不同。

另據Newzoo的統計報告,在一些新興的短視頻平臺,玩家的屬性也在發生不同以往的變化。用戶逐漸變得對于品類有更直觀的認知、對題材和畫風更為敏感,其背后是不同地區、群體的玩家開始有更進一步的分層。

這樣的背景下,國產手游在美國市場進一步鋪開,頭部產品在美國榜單上品類分布的變化,好像也就更有據可循了。

說到這里,不得不提到一個細節。我們上一次統計國產手游在美國暢銷榜的分布,起初用的是Top 50的范圍,但隨后發現,稍微放寬到Top 60,能納入更多的國內產品,整體多出大約20%,讓統計的數據占比更好看。而Top 60到Top 100的產品案例,就只能先戰略性放棄。

但這一次保持相同統計范圍的時候,類似的煩惱已經沒有了,大多數的頭部國產手游,排名都比較靠前,本身就已經穩定地停留在了Top 60乃至Top 50,不需要我們再用放寬標準的方式來容納更多。

時代的確不同了。

游戲葡萄招聘內容編輯,

點擊「閱讀原文」可了解詳情

無期迷途|原神抄不得|一人之下

漫威卡牌|MMO不行了?|暴雪網易

原神音樂|仿徨2022 |專訪沐瞳

轉載注明出處:華峰博客網

內容版權聲明:除非注明,否則皆為本站原創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