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rPods身陷爆炸疑云(蘋果耳機airpods容易壞嗎)

日前,AirPods疑似爆炸的消息引發了外界眾多關注。作為蘋果近年來最為成功的產品之一,AirPods僅僅在剛剛過去的2019年銷量就已接近6000萬臺,并且因為其還歸屬于可穿戴類設備,所以如果真的會發生爆炸,那么這個影響就可謂是非同小可了。

AirPods陷入爆炸風波

據河南電視臺民生頻道日前的報道秀顯示,一位用戶在佩戴AirPods撥打電話時,突然右邊耳機發生爆炸并導致暈倒,當事人清醒后感覺右半邊臉和耳朵特別疼,且有明顯腫脹,而在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開具的診斷證明書來看,該用戶的傷勢是右耳道前壁皮膚裂傷。針對此事,蘋果方面電話客服表示,工程部的同事需要采集設備做進一步調查。鄭州市市場監管相關人員也表示,調查后如屬質量問題,將要求經銷商對消費者進行賠償。

正如有人曾經說過, 時代中的一粒灰,落在個人那里,就是一座山。事實上AirPods作為距離聽覺器官很近的電子產品,如果發生爆炸這樣的惡性事故,顯然很容易對用戶的健康造成極大影響。

不過在過去的相關報道中,累積銷量數以億計的AirPods出現爆炸的案例并不多見。根據我們的梳理,其中包括去年12月有國內用戶曾公布AirPods Pro的爆炸案例,表示正常使用耳機的情況下右耳出現雜音,隨后耳機溫度升高、冒煙并出現炸裂情況;而在海外市場,則曾有白俄羅斯的一名用戶遭遇AirPods電池盒起火。但AirPods首次因此事被報道,則是在2018年2月的美國佛羅里達,一位用戶在健身房使用AirPods聽歌時突然發現耳朵冒煙,遂將AirPods摘下丟到地上,并隨后爆燃。

但需要指出的是,截至目前為止還未曾出現過完全無故障的電子產品,而任何電子產品無法避免爆炸風險的原因,無非就是電池或者內部的元器件。其中元器件爆炸通常都是用于濾波、延遲、耦合的電容出現爆漿,或是芯片過流導致燒毀,不過由于手機、平板、耳機等電子產品的元器件較小,所以這兩類爆炸的規模往往也非常小,因此能夠造成的影響通常也較為輕微。

而在此類事件中扮演著能量提供者角色的電池,則往往是電子產品爆炸的主要原因,特別是目前應用廣泛的鋰電池。由于鋰電池的原理非常簡單,正極與負極通過氧化還原反應,讓帶電的鋰離子在電解液中來回穿梭,使得化學鍵放電將化學能轉化成電能。但因為鋰是已知元素中金屬活動性最強的,且其化學特性太活潑,所以當暴露在空氣中就會與水分子出現激烈的氧化反應,因此容易出現爆炸及燃燒等現象。

通常鋰電池的爆炸一般會有這樣幾種情:鋰枝晶形成,進而刺穿隔膜導致短路、過充,或者環境溫度過高導致熱失控,最終的結果是電解液會分解,產生大量的氣體與熱量導致電池內部壓力急劇升高,殼體膨脹及破裂,此事空氣中的氧氣與沉積在負極表面的鋰金屬反應,放熱、燃燒而導致爆炸。總的來說,鋰電池如果爆炸的話,肯定會伴隨著溫度升高,以及電池內部正負極活性物質氣化噴出,緊接著出現火星或者明火。

但鋰電池早就被套上了緊箍咒

事實上,鋰電池爆炸傷人主要是靠從電能到熱能再到動能的轉化。這一過程則是由于某種原因,鋰電池內部放熱導致熱失控,熱失控時會在毫秒級時間內溫升至300攝氏度以上,而電解液燃點約為130攝氏度,因此電解液沸騰會產生大量的氣體使得殼體膨脹,將能量轉換為外殼形變的機械能,當外殼受到的壓力達到極限,殼體材料就會破碎形成彈片。

這一過程到底能夠產生多大的威力呢?我們這里以AirPods為例。通過查詢官方數據得知,AirPods共有三塊鋰電池,分別位于左右兩只耳機以及配套的充電盒里,其中兩只耳機的電池容量是93mAh ,充電盒的電池容量為398mAh,按照一只耳機的電池為46mAh來計算其所存儲的能量有多少。

mAh(毫安時)其實是電荷量單位,1mAh是3.6庫倫,再根據電流公式W=Q*U,即能量=電荷量X電壓,以及鋰電池單體電壓3.7V來計算,一只AirPods耳機存儲的能量應該是46X3.6X3.7=612.72焦耳。這是一個什么概念呢?德制UMP沖鋒槍使用0.45英寸ACP彈的槍口動能為625焦耳。

顯而易見,如果AirPods乃至電池容量更大的智能手機存儲的能量完全釋放,威力是一點也不小的。但這種完全釋放能量的情況顯然僅存于理論層面,國家對于鋰電池的設計是有《便攜式電子產品用鋰離子電池和電池組安全要求》(GB 31241-2014)來規范的,其中電池內部都是需要有正溫度系數熱敏電阻器(PTC)用于過流保護、熱熔斷體用于過載保護,以及用于制止熱失控的防爆閥。

以最為常見的18650鋰電池為例,防爆閥設計在電池的上蓋中,并且還兼具了斷路器的功能。當電池內部壓力升高到一定程度時,防爆閥動作切斷電流回路,當電池內部壓力進一步升高時,防爆閥結構被破壞,中心針就會頂開防爆閥釋放電池內部的壓力,以防止其發生爆炸。所以我們能夠看到,幾乎所有鋰電池爆炸之后,金屬觸點往往都會向外凸出。

一次疑點重重的AirPods爆炸

簡而言之,凡是通過了國家相關標準的鋰電池在安全性上都是有保障的,能夠在電池發生意外的情況下,用種種安全防護措施使得電池存儲的能量逐步得到釋放。這也就是為什么在這次鄭州的案例前,其他AirPods耳機與電池盒爆燃的案例中用戶普遍感受的情況是溫度是逐步攀升,先是感覺到燙然后才發生爆燃,因此也有著一定的反應時間。

回到此次的AirPods疑似爆炸案例中,有網友認為其可謂是疑點重重。原因無它,在視頻中發生爆炸的AirPods有些歸于干凈,微博網友@手機正維修 就提出了疑問,他認為耳機爆炸應該存在燒焦痕跡,而不是單純裂開。

此外還有網友指出,這次AirPods出現破裂的位置并非是在鋰電池倉的耳機柄上,而是在PCB板對應的耳塞部位,并且巧合的是目前華強北出品的山寨AirPods與正品正好相反,是PCB位于柄部、電池位于耳塞部分。言下之意,則是此案中AirPods如果是正品,在電池沒有爆燃的情況下,PCB上的電容爆漿與芯片燒毀很難造成如此強烈的破壞。

當然,在蘋果方面的調查結果沒有公布之前,上述一切都只能是猜測。不過在這里還是要提醒大家,如果發現自己正常使用的手機及無線耳機等電子產品出現無緣由的持續性發熱,最好立刻停止使用,將其置于安全位置后再進行檢測為妙。

轉載注明出處:華峰博客網

內容版權聲明:除非注明,否則皆為本站原創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