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p(關于amp的基本詳情介紹)

1、多核處理器的發展

最初,商業化處理器都致力于單核處理器的發展,其性能已經發揮到極致,僅僅提高單核芯片的速度會產生過多熱量且無法帶來相應性能改善,但CPU性能需求大于CPU發展速度。

盡管通過增加流水線可以提高CPU的頻率,但是由于緩存的增加與漏電流控制不力的因素,導致功率大幅增加,性能反而不如之前低頻率的CPU。由于CPU的功率增加,導致CPU的散熱問題也就更加嚴重,風冷已經不能解決問題了。

那么,此使新的技術就出現了:多核處理器。早在1996年就有第一款多核CPU原型Hydra。2001年IBM推出第一個商用多核處理器POWER4,2005年Intal和AMD多核處理器大規模應用。

多核處理器越來越流行,在服務器、桌面、上網本、平板、手機還是醫療設備、國防、航天等方面都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2、多核處理器的分類

2.1 從架構上區分

同構多核架構:系統中的處理器在架構上是相同的異構多核架構:系統中的處理器在架構上是不同的

同構多核架構在硬件與軟件設計上比較簡單,通用性高。

異構多核處理器有:TI的達芬奇平臺DM6000系列(ARM9+DSP)、Xilinx的Zynq7000系列(雙核Cortex-A9+FPGA)、Cell處理器(1個64位POWERPC+8個32位協處理器)等等。

同構多核處理器有:Exynos4412,freescale i.mx6 dual和quad系列、TI的OMAP4460等,Intel的Core Duo、Core2 Duo等。

嵌入式物聯網需要學的東西真的非常多,千萬不要學錯了路線和內容,導致工資要不上去!

無償分享大家一個資料包,差不多150多G。里面學習內容、面經、項目都比較新也比較全!某魚上買估計至少要好幾十。

點擊這里找小助理0元領取:點擊文中藍色字體即可領取

2.2 從運行模式上區分

在軟件上區分的話,多核處理器有三種運行模式:

AMP(非對稱多處理)SMP(對稱多處理)BMP(受約束多處理)

AMP:

AMP是指,多個核相對獨立的運行不同的任務,每個核之間相互隔離,可以運行不同的操作系統或裸機程序。

▲AMP運行模式

AMP的運行模式基本不會存在開銷問題,尤其是在運行裸機程序時,甚至沒有開銷,這種模式比較適合實時性高的應用。但是兩個核心之間的通信與資源共享需要有一套優秀的處理機制。

雖然多個核心可以運行不同的系統,但是需要有一個主要的核心,需要使用該核心來控制整個系統以及其他的核心。例如:一個核心運行運行實時性較高的任務,另一個核心運行UI界面。

SMP:

SMP是指多個核心運行一個操作系統,該操作系統同等的管理多個內核,這種運行模式就是簡單提高運行性能。目前支持該運行模式的操作系統有:Linux,Windows,Vxworks。

目前,我們的PC機使用的就是這種運行模式,一般適用于功能復雜,對實時性要求不高的系統。

▲SMP運行模式

BMP:

BMP運行模式與 SMP類似,同樣也是一個OS管理所有的核心,但開發者可以指定將某個任務僅在某個指定內核上執行 。

原文鏈接:https://mp.weixin.qq.com/s/yjtmSzskF2he4x9S2uKS5Q

轉載自:嵌入式微處理器

原文鏈接:多核處理器AMP/SMP/BMP介紹

本文來源網絡,免費傳達知識,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權問題,請聯系我進行刪除。

轉載注明出處:華峰博客網

內容版權聲明:除非注明,否則皆為本站原創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