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洲是極小的一個區域,它又進一步分為為7個更小的國家。然而,每年有超過500萬的北美居民來此度假旅游——去危地馬拉和伯利茲參觀瑪雅文明遺址,去尼加拉瓜和哥斯達黎加的雨林探險,去洪都拉斯潛水,又或者坐著游艇暢游巴拿馬運河。考慮到巴拿馬的稅收優惠和尼加拉瓜低廉的生活成本,每年都有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在退休后來這里定居,而每年貧窮的中美洲人卻爭相去美國,不惜成為非法移民,過去幾十年間,在美國居住的中美洲人口數量累計達到300萬,其中1/3都來自中美洲最小的國家——薩爾瓦多。盡管如此,至今為止人們對中美洲的認識仍然是少之又少,他的歷史就像謎一樣,鮮為人知。
中美洲的七個國家
從1823年門羅主義發表開始,中美洲地峽就對美國具有戰略意義,巴拿馬運河作為連接加勒比海和太平洋的通道,就美國以來說,它的建成使中美洲更為至關重要,近年來移民問題在美國的政治對決中得到重視。而且所謂的查韋斯——卡斯特羅結盟也愈發引來美國政府的關注,我們有理由來了解這個地區的歷史。
門羅主義的發表者詹姆斯·門羅
就面積而言,中美洲略大于西班牙,但是中美洲卻擁有45個截然不同的土著種族,其中的瑪雅人和庫納印第安人一直保留著獨立的民族傳統,使用著自己的語言。危地馬拉這個國家與美國田納西州面積相當,但是他擁有多達24種當地語言在中美洲各個民族間的交融,產生了許多嶄新的群體。比如非洲人與印第安人混血的加倍夫納人和米斯寄托人最為夸張的是形成了一批特殊的印歐混血人種梅斯蒂索人,其真正的根源卻為非洲人。西班牙對中美洲長達三個世紀的統治以及封建制度給這個地區留下了濃厚的殖民主義色彩,除伯利茲以外,中美洲國家全部信奉天主教講西班牙語,而當時的北美受到英國更為民主和工業化的氛圍影響,與之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在弱小的中美洲面前,北美一直以巨人自居,兩者之間巨大的文化差異造成了慘痛的誤解。美國不僅干涉和侵犯了中美洲國家,甚至將其占為己有。美國雇傭軍威廉姆·沃克就曾不知廉恥的接管過整個國家。這樣的干預不僅在過去,近年仍有發生,美國在2006年尼加拉瓜總統大選上對左翼候選人的威脅言論就是一例,不出意料,中美洲人民紛紛打出美國佬滾回去這樣的標語,他們的抵抗態度不言而喻,然而兩地之間相互依存的現實同樣無法抹去,有必要爭取更深層次的理解。
中美洲地峽
中美洲地峽風格兩大洋連接兩大路,在300萬年的歷史長河中,即是屏障也是橋梁,其風景地貌,珍奇異獸,奇花異草,民族部落構成一幅美妙的組圖,而中美洲的歷史也如境內的火山一樣充滿爆發力。
當然現在不存在一個叫中美洲的國家,危地馬拉,薩爾瓦多,洪都拉斯,尼加拉瓜和哥斯達黎加這五個國家共享很長的一段歷史。他們以危地馬拉王國的名義共同接受西班牙的統治長達幾個世紀。獨立以后他們成立了自己的聯邦,雖然種種原因,迫使他們又分為五個獨立自治的國家,但是他們不斷嘗試以期統一為一個主權國家,從1821年~1960年間共有25次這樣的嘗試,最近的一次就在1997年。
本文雖然簡短,但我希望讀者能夠因此對中美洲有更加清晰的認識,能理解中美洲人民克服艱難,建美好家園的那種不屈不撓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