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地密碼環喜瑪拉雅環線第八天:這一天的行程相比于前幾日來說似乎休閑了很多,整整一天都在圍著繞一個邊境村落展開,陳塘溝——夏爾巴人村。
陳塘溝位于中尼邊境的喜馬拉雅山脈中坡南段,平均海拔約2000米左右,由于海拔落差大,印度洋的暖濕氣流沿著溝谷一路縱深,孕育出高原地區少有的亞熱帶自然景觀。溝內兩側山勢險峻,溝壑縱橫,數條高山瀑布垂直落下,匯入奔騰而過的朋曲河和嘎瑪藏布江。優良的氣候條件浸潤著這里的植被和生靈,造就了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別致景觀。雖然我們到達的時間已經是初冬的季節,高海拔地區已經是冰雪覆蓋的白色世界,而在陳塘溝里卻秋意正濃溫度適宜,可見這里的氣候確實很安逸呢。
陳塘這個地名的由來,與藏傳佛教薩迦派的主寺薩迦寺密不可分。在藏語中,陳意為運輸,塘意為路,陳塘便是運輸的路,相傳當年在修建薩迦寺時,大量木料都是用人背畜馱的方式,從陳塘溝運輸過去的。這個歷史典故可以看一下央視的紀錄片《探索·發現》 20220608 探訪西藏陳塘溝便可知曉詳情。
前往陳塘鎮的公路是近幾年才得到修建和改擴建的。據查,由于地勢險峻2017年之前公路在陳塘鎮藏嘎村便戛然而止,通向鎮里的最后1.5公里,是一段1600級盤山石階路,這條懸空在山腰上的羊腸小道,時而穿過原始森林,時而橫穿山間小溪。因此,陳塘也曾被稱作我國最后一座陸路孤島。2017年底,藏嘎村至陳塘鎮的公路建成通車,汽車才第一次駛入陳塘鎮里。2020年一條嶄新的柏油路直達陳塘鎮,這才徹底結束了陸路孤島的歷史。
這天吃過早飯,星哥就拉著我們開始了一整天的夏爾巴人村探訪之旅。也不知道星哥從什么渠道找了一位帥氣的夏爾巴人小伙給我們當向導,就此我們的問題庫全面打開了。我們的向導是一位20歲的本地小伙,名叫臘八,在這個偏遠的邊境小村里他算是一個高知青年,因為他是村里第三個去拉薩上學的大專生。
對于夏爾巴人這一名詞的了解,主要還是來源于關于珠峰攀登的各種紀錄片。因為在珠峰地區最好的高山向導和登山協作人員幾乎均為夏爾巴人。20世紀以來,在不同國家不同膚色的登山愛好者成功登頂珠穆朗瑪峰的過程中,往往都伴隨著夏爾巴人的身影。作為登山向導和背夫,夏爾巴人不僅承擔著物資搬運、營地建設、開鑿階梯、后勤保障等工作,有時還要為登山者提供高山救援服務。夏爾巴人絕對是世界上最能吃苦的背夫,因此喜馬拉雅山上的背夫當之無愧的成為了夏爾巴人被世人所熟知的標簽。夏爾巴人背東西的姿勢也是與眾不同,見過雙肩背的、用頭頂的、拿肩挑的,而夏爾巴人是用額頭作為支撐點去背貨物的,果真不同凡響。
夏爾巴一詞源于藏語東方人,夏爾巴語屬于漢藏語系的藏緬南支,中尼專家普遍認為夏爾巴族是逃難的西夏王族后裔,也有學者認為起源于四川的黨項,主要聚居地在尼泊爾東部,少量分布在中國、巴基斯坦和不丹。據2021年最新的研究調查報告,中國境內約有4600名夏爾巴人。和臘八了聊天之時,星哥突發奇想的想看一下臘八的身份證,果真他身份證上民族一欄竟不是藏族,而是夏爾巴人的村落幾乎都是依山勢而建,梯級向上,房子周邊就是各家的田壟。對于夏爾巴人而言,與生俱來的攀登能力只是他們的一種謀生手段,更多的夏爾巴人則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農耕生活。夏爾巴人每年種植兩季作物,一季是土豆或青稞,另一季便是雞爪谷,雞爪谷是陳塘夏爾巴人重要的作物。
雞爪谷:形似雞爪的谷物,學名穇子,在西藏被稱作雞爪谷,其它地方稱呼有所不同,屬粟米的一種。雞爪谷是一種熱帶耐旱谷類作物,西藏的門巴、珞巴、夏爾巴人等族多以雞爪谷為食,如今,門巴族、夏爾巴人多以雞爪谷釀造美酒。
臘八帶著大家在村子里游走,給大家講解著夏爾巴人的生活習俗、民族服飾、民居建筑,路遇的村民們都很熱情的與我們打著招呼。游走之時,不難發現年青一代的村民衣著現代,而年紀稍長些的村民還是會穿著本土的民族服飾。據觀察,他們的衣著有著與藏族服飾的共同點,但也有本族群特色的地方,比如帽子。女士的帽子主要以銀幣作為飾品,尤其在帽子的側邊會飾以一排尼泊爾或印度的銀幣,甚至是內地過去的現大洋,數目為三到十三枚,基本上是奇數。男士的帽子主要為氈或呢帽,無論男女,他們的帽子都會用鮮花(塑料花)和孔雀羽毛進行點綴。
說到這樣的裝飾方式,不得不提一下與陳塘一水之隔的尼泊爾基瑪塘村,那里的女人們也戴著同樣的帽子。而這個村莊就在我們視野的不遠處,臘八帶著大家走到了村子最美的觀景臺上,在這里不僅可以看到整個村子和村子背后宏偉的雪山,而且可以看到與村子一河之隔的尼泊爾基瑪塘村。
臘八說這幾年國家對村子的扶持力度大,基礎設施建設有了很大的提升,無論從建筑還是道路,還是基礎設施建設都得到了全面的提升,分辨兩國村莊的方法也很簡單,插滿國旗,房屋色彩艷麗,道路通暢的一邊就是中國的國土,而看起來略顯破敗貧瘠一邊則是尼泊爾了。第一次如此之近距離的站在國境線上眺望他國,感覺真的很奇妙,對比一下兩邊真實的狀況,確實能感覺到祖國日趨的繁榮強大。
上下滾動查看更多
在喜馬拉雅的滋養下,陳塘溝頗具神秘色彩,同時夏爾巴人也被賦予了諸多神秘的色彩。生活再此的夏爾巴人沒有姓氏,只有名字,據臘八講他們這里大多取名方式和出生日期有關系,出生在哪一日基本上就會將日期作為名字,比如他是臘月八日出生的,所以他就叫臘八。另外他們也有種姓制度,同種姓不婚,一般也不與外族通婚。他們信仰為藏傳佛教,以薩迦派和噶舉派為主,保留有較多的原始信仰。長期以來過著相對封閉的生活,時至今日大部分村民還延續著夏爾巴最原始的風俗和生活習慣。因此,陳塘溝也被稱為封存著夏爾巴人原始檔案的地方。
說到原始,其實陳塘也確實比較原始的。因為也是才通公路沒幾年的時間,這里的發展還是相對滯后一些,尤其是人們的文化教育水平,像臘八這樣可以受到正規教育走出大山的孩子還是少之又少。
這里緊靠邊境再加上受教育程度低,能說普通話能聽懂普通話的村民寥寥無幾,小孩子們的教育水平近幾年也在慢慢提升。在這樣的村莊里,如果有小朋友當著你的面在路上拉屎那算是一件很正常不過的事情,村中的小道上雞屎、人屎、狗屎、牛屎隨處可見,這樣的景象在內陸鄉村一定不會出現,而在這里再正常不過了。其實換種思維可能算是原生態的極度典范吧。
臘八說他阿媽邀請我們去家里做客,我們也有些小興奮,畢竟沒想到游村子還可以有機會進行家訪,這也算一個意外之喜了。走在曲折迂回的村中小道,可以感受到來自整個村莊濃郁的生活氣息,無論是別致的藏式屋門還是鮮艷的外墻顏色還是每家每戶種植的鮮花盆栽,都透露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這里沒有城市的紛擾和快節奏,只有慢條斯理的悠然時光。在陽光下的一切都顯得那么美好。
上下滾動查看更多
途徑臘八哥哥家的屋院時,臘八說他們這里重男輕女的思想還是非常嚴重的,因為種族人口數量少,所以沒什么計劃生育要求。家里一般都盼望生男孩子,所以他的表哥和表嫂在結婚的10年中生育了8個子女,只為生出一個男孩,好在去年生出了男孩。算一算臘八表哥的年紀應該和我差不多同歲,想一想在這個邊境村子里,道路未通之前,信息閉塞,生活單調,沒有什么文化教育可言,所有人都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農耕生活,白天在外面耕田晚上回家繼續耕田,無休無止只為得到一個兒子……,這對于受過高等教育的現代青年來說簡直是無法想象的事情!!
臘八的兩個侄女突然跑出來和臘八打招呼,我從兜里摸出了兩根棒棒糖遞給了他的侄女,小姑娘的笑容是那么單純美好,希望她以后可以接受良好的教育走出大山,做一個有思想能獨立的現代女性。其實村子里到現在還依舊有很多家庭為生男孩而不斷努力,經常可以看到5、6歲的大孩子背著自己的小弟弟或者小妹妹在村里瘋跑玩耍的場景。雖說為提升人口數量沒有什么政策限制,但我還是真心希望這些小朋友可以有幸福和被寵愛的童年以及光明的未來。
經過臘八表哥的院子后,就到臘八的家里了,臘八的母親已經在門前的石坎上等待我們了。之前只是在央視紀錄片《第三極》里面見過夏爾巴人的家,這次有機會親眼目睹、親身感受也是激動不已。夏爾巴人的房子主要是以石頭、木地板和木梁組合搭建而成的,和一般藏人家庭差不多是一整個大開間,沒有什么隔間。沿著四周的墻壁分別擺放床鋪、藏式儲物柜、坐塌,坐塌旁有火爐。進門處為伙房,房梁上晾著當季的收成——玉米,簡單的陳設一目了然。臘八的母親聽說我們想嘗試雞爪谷酒,就迅速去伙房燒水,臘八也熱情的為我們做著準備。
陳塘鎮夏爾巴人雞爪谷酒的釀造過程(央視紀錄片《第三極》第二集一方水土):
1.將脫了粒的雞爪谷上鍋蒸熟。
2.將蒸熟的雞爪谷倒在竹席上晾干,加入適量的自制的酒曲拌勻。
3.把加了酒曲的雞爪谷裝入袋中,用棉被包上增加溫度進行初步發酵。
4.一兩天后,將雞爪谷裝壇(桶)繼續發酵。放置幾天后,雞爪谷酒就釀成了。存放的時間越長,酒越醇香。
5.將釀好的雞爪谷酒盛入竹、木或塑料桶中,加入開水,插上竹管或鑲銀的吸管,就可飲用了。
雞爪谷酒的口感類似于醪糟,微甜,喝完之后,可以繼續添加熱水,就又是一桶雞爪谷酒了,只不過酒味會越來越淡。品酒小隊紛紛爭先上前品嘗,感受這來自邊境部族的美味。
結束品酒,臘八和星哥商量下午的行程。本來計劃想去看看山林深處的九眼溫泉,一座當地的神泉,只可惜路途遙遠,當地人也要花上4-6個小時才能打個來回,對于我們這些觀光客來說在海拔2000多米的山林里徒步還是很有困難的,再加上我們下午還要趕去定日,所以臘八提議帶我們去另一個溫泉看看。九眼溫泉的傳說只能從紀錄片《第三極》里面看看了。
酒足飯飽后,迎著午后的暖陽踏上了去看野溫泉的行程,我們沿著曲折的峽谷公路,向村子背后繞去。據臘八介紹這個溫泉只有在秋冬季節才會顯現出來,在雨水豐沛的夏季溫泉是全部淹沒在雪山融水的河道當中的。沿途的風景也是迷人,有種秋高氣爽的感覺,和前幾日的高海拔荒原之旅相比,簡直不要太舒服。
大約10多分鐘之后,我們的車子到達了一個簡易的停車區,臘八指引我們開始徒步前往溫泉。這段路走起來真的很有秋游的感覺,整個心情都沉醉在被印度洋暖濕氣流滋潤的山谷秋色之中,陽光溫暖和煦,秋風微拂臉龐,完全化解了幾日旅途的疲憊。眼前的景色仿佛讓我想起了20年藏東秋日之行的美好。
沿著步道走了大約7、8分鐘終于走到了溫泉泉眼處,這里大概有10多個藏民在洗浴療養,泉眼的位置就在河道附近。星哥上前和村民聊天,詢問溫泉的功效、伸手去嘗試水溫。一番了解后,星哥開始拍攝紀錄小片,星哥努力的樣子讓我們每一位隊友都拍手稱贊。嘬嘬也發表了感言:你看我老板多努力,為了工作藏人的洗澡水都能喝下去。哈哈哈哈哈!!這真的是我聽到的來自員工最中肯的評價了。不過話說這個溫泉水溫度確實很高,大概7、80度的樣子,而且水質清澈,但就是不知道口感到底如何,反正看星哥和藏人喝著都沒什么問題,只是我們太慫不敢嘗試罷了。
溫泉探訪之旅圓滿結束,陳塘溝完整一日深度探訪游也完美落幕,沿著步道返回停車區,臘八遇到了前來建造夏季房屋的哥哥和嫂子便過去寒暄。趁空再好好感受一下這溫暖的陳塘山谷,畢竟1個小時以后我們又要回到海拔4000多米的寒冷地帶了。
回到鎮子和臘八告別,再回望一下這座邊境小鎮,再回望一下邊境口岸,最后的時間不忘在各種邊境小店淘寶,邊境果真是邊境,淘到了很多尼泊爾和印度的小東西、小零食,比如尼泊爾的香、尼泊爾的小工藝品、印度的玫瑰精油、印度的奶茶和小餅干(奶茶味道還不錯,餅干呢就有一種80年代的感覺)、還有印度的各種香料(瑪莎拉,親測后感覺味道還可以),最重要的是買到了喜馬拉雅懸巖蜂的蜂蜜,這個在紀錄片《第三極》第二集中有詳細介紹。
一切收拾完畢我們沿著崎嶇的公路從溝底向上攀爬,在日暮中向定日出發。隨著海拔的升高,峽谷中背陰面的瀑布全部都變成了壯觀的冰掛。沿途的景色也慢慢從黃綠的深秋轉向寸草不生的冰凍荒原,雪山晚霞是這趟旅途最后的句點。
前一日過關卡的時候幾乎臨近深夜,出關卡時則是日暮晚霞。作為最后的紀念就是在關卡處留下我們的生物檢材。不過這次我們選擇了卡口簡易的生態河景廁所,景色還算宜人就是風有些大,柔弱的馬老師
險些被吹進河里……
在晚霞即將落幕之時,我們翻越尼拉山埡口,在最高點遙望仿佛被霧靄輕拂的定結濕地,山巒群峰層層疊疊,那種水粉畫的質感簡直讓人欲罷不能,再一次感嘆大地與光的藝術杰作。
(未完待續)第九篇:打卡珠穆朗瑪(9)
更多線路詳情可點擊查看:冬游西藏最美自駕雪山環線—喜馬拉雅藍冰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