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要看的50部經典電影(人生必看10大國產經典電影)

在國內,很多人都喜歡看好萊塢大片,即便聽不懂他們說的是什么,但依然是很喜歡看。

殊不知,國內被低估的華語片才是真正的精彩,并且很多電影因為太過精彩,一上映就被禁播了。

這樣的情況太常見,因為它們的內容太過出色,觸碰了現實中很多人的痛點,或者說是利益點,結果導致這些電影連上映都很困難。

相反,那些劇情很一般的電影,卻會很輕易地霸占好檔期,然后在狂轟濫炸般的宣傳下,以橫掃幾十億的票房而宣告勝利,并美其名曰地稱呼為好電影。

而事實上,這些電影空有其表,毫無真材實料可言,它們猶如一頓快餐,看完后呵呵一笑便忘得一干二凈。

今天我們就一起聊聊皮妹心目中近30年來10部被低估的華語片,盡管這些電影在當年的票房遇冷甚至無人問津,

但它們始終值得被一個又一個觀眾所看到,因為時間會證明一切,是金子總會有發光的那一天。

排名分先后,咱們就從第10部華語電影開始說起:

10、《落葉歸根》——喜劇和命運交加在一起

《落葉歸根》這部電影,是老趙的封神之作,也是國內最好看的公路片,并且沒有之一。

這部電影上映于2007年1月份,豆瓣評分更是高達8.3分,可見網友們還是很待見這部電影的。

《落葉歸根》的靈感來自于《南方周末》的一個報道,講述一個農民工千里背尸,把同伴尸體運回家鄉落葬的故事。

初聽這個故事,感覺會很荒唐,超乎人們的想象,但導演恰恰就看中了農民工看似笨拙,并與時代脫節的行為。

因為在導演看來,農民工老趙詮釋的是中國人內心對故土深沉的愛,對落葉歸根始終向往的文化核心。

即便如此笨拙,但卻充斥著對故土情節的向往和叩問,而這恰恰正是國內農耕文化的精神,也是農民身上一種質樸單純的體現。

但這段落葉歸根的長途旅程,恰好也是對人性的一種考驗。

從別人葬禮哭喪、到 發廊妹為老趙化妝、再到發撫恤金發現是假錢、又到吃頓飯還遭遇到是黑店等等,各種人性的冷暖,通過這部電影被體現得淋漓盡致。

內容精彩,演員也夠強大,除了趙本山之外,這部電影的其他主演也都是國內影帝影后級別的人物。

宋丹丹、胡軍、洪啟文、夏雨、郭濤、廖凡、午馬、郭德綱等,個個都是身懷絕技,演技了得。

作為一部悲喜交加的公路片,它不僅完美地詮釋了老趙的喜劇天賦,還很好地聚焦了社會熱點問題,并對某些現象進行諷刺深挖。

最終,這部電影上映以后,好評不斷,很好地戳中了很多人的內心,并在國內外斬獲了很多大獎。

第57屆柏林電影節最佳電影獎、第44屆臺灣金馬獎觀眾票選最佳影片獎、第18屆亞非拉電影節觀眾歡迎獎、第27屆香港金像獎提名等。

并且趙本山也憑借該片獲得了金馬獎提名,雖然未獲獎,但能提名就已經是對老趙演技的最大肯定了。

放眼現在,縱然《心花路放》《人在囧途》等公路片很賣座,但它們畢竟只會渲染喜劇,少了點內涵。

要說在喜劇的基礎上,在多一些內核上的人性叩問,那還得數老趙的《落葉歸根》最有代表性。

09、《中邪》——國產恐怖片的翻身之作

《中邪》是一部小成本的恐怖電影,投資才7萬塊,其中有兩萬塊還是用來給男主角董天文看病。

因為董天文在拍攝的過程中,太過投入,不小心失足跌下了山坡,把腰摔斷了,所以這才額外增加了兩萬塊的拍攝成本。

劇中的演員都是清一色的不知名演員,但演技還是有的,并且可圈可點,演得比較真實。

但遺憾的是,這部電影本打算在2018年4月4日清明節全國上映,結果在3月30日收到通知,無法如期公映。

而無法公映的原因也眾說云云,有說是渲染了封建迷信,也有說是因為情節太嚇人,還有說是不合時宜。

就劇情來看,這部電影倒是顯得很簡單,就是兩個大學生到偏遠的山村拍攝一些suan命題材的紀錄片。

它之所以稱之為國內恐怖片的翻身之作,主要在于兩個方面:

一是敢拍,用真實錄像的拍攝手法,全程手持鏡頭,給人的代入感很強;

二是題材很敏感,很多民間的一些玄學元素,在該片中都有體現,并且驚悚氛圍很濃厚。

看完這片后,最大的感受就是真實,并且被這些真實的場面結結實實地給嚇到了。

毫不客氣地說,這部電影要比那些粗制濫造,毫無邏輯的恐怖片強多了,但就是因為太強,所以才導致無法上映,這也使得很多優秀的導演不敢在更恐怖的劇本里深耕了。

08、《榴蓮飄飄》——風格獨特卻又對社會議題極其敏銳

《榴蓮飄飄》是香港導演陳果妓女三部曲的首秀,另外兩部是《香港有個好萊塢》和《三夫》。

陳果導演的特點很明顯,鐘情于小人物的拍攝,善于捕捉底層社會最真實的生存環境,他不獵奇,不夸大,完全是紀錄片式的冷峻風格。

這也是秦海璐登上大銀幕的處女作,結果靠著這部電影,秦海璐一炮成名,不僅拿下了金馬影后,而且這部電影還獲得了金馬獎最佳劇情片。

電影的內容很簡單,就是秦海璐飾演的阿燕,從老家牡丹江到深圳,再到香港旺角發展的故事。

而阿燕賺錢的手段也很簡單,那就是做性工作者,以出賣自己的肉體來換取快錢。

片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臺詞有兩句:一句是阿燕一見到客人就稱呼老板,另一句是舒服吧,舒服就多給點小費。

但如果你想看大尺度的場面,對不起,這部電影里還真沒有,其中出現最多的一個鏡頭就是阿燕的大長腿。

還有衛生間霧氣彌漫的玻璃,這些細節性重復蒙太奇的展示,無非就是想給觀眾一種無限遐想的空間。

而阿燕最瘋狂的時候,一天做了38個單子,是行業里最高的一個記錄,如果可以上吉尼斯,那她肯定沒跑了。

后來,阿燕賺到錢后衣錦還鄉,但她卻因為突然間的閑下來而感到茫然,日子更是不知該如何打發。

即便她每天游離于各種親朋好友的人際關系里,但她依然會感覺到孤獨和迷茫。

總之,這部電影的訴說就像榴蓮一樣,有人喜,有人厭,恰如每個人對生活的姿態,是觀望還是靠近,抑或沉浸其中,全看你自己。

07、《變臉》——很感人但票房低得不忍直視

《變臉》講述的是一個變臉藝人因固守傳男不傳女的偏見,面臨后繼無人,手藝失傳,結果花錢買了個假小子,最終,變臉王打破傳男不傳女的陳規,傳藝給狗娃的故事。

這部電影的導演是吳天明,是國內一位很有實力的導演,張藝謀、陳凱歌等人都是他的學生。

時隔多年后,再看這部電影,你會發現它是繼《霸王別姬》之后,傳承國粹文化最好的一部電影。

故事雖然很簡單,但故事中蘊含著人間的真情,單純而溫馨。

從變臉王、狗娃到活觀音,人物塑造有情有義,劇情生動感人,更對人情、人性、人世有著動人的表達。

但因為建立于悲劇背景之下,盡管設定了好的結局,然而整部影片的基調仍然嚴酷而陰郁。

即便存在情感渲染,也不能給人以太多的寬慰。

影片中沒有大明星,但卻以小見大,把禁錮千年的社會偏見諷刺得淋漓盡致,風格不亞于《霸王別姬》。

總之看完這部影片,最大的感受就是溫情、質樸和感人。

06、《孩子王》——中國版的《死亡詩社》

《孩子王》是陳凱歌導演的作品,有西安電影制片廠出品的一部關于教育題材類的電影,該片的主演是謝園,不過遺憾的是,謝園已經遺憾離世。

這部電影的內容很簡單,是根據阿城的同名小說改編而成的,講述的是一名插隊知青被派到偏遠山村支教的故事。

相比于《死亡詩社》,這部電影的基調顯得有點壓抑,片中的臺詞并不是很多,但電影用人物的細節很好地凸顯了人性的悲哀和尷尬。

謝園飾演的知青,很想教好孩子們書中的文化知識,但用傳統的教育方式根本就行不通,于是就形成了矛盾。

它所反應的現實問題,也是至今被我們討論的教育方式問題,很現實,也很矛盾。

電影最后的那句:今后什么都不要抄了,字典也不要抄。很好地觸動了幾代人的青春回憶。

表面看該片平淡質樸,但實際上卻很狠辣又有力,在它身上有一種天然的生命力,雖不華麗,但卻極其動人。

個人覺得,這是陳凱歌所有作品中最好的一部,《霸王別姬》也不及此片,當然了這只是皮妹個人的愚見。

05、《一個都不能少》——張藝謀最后一部關注社會現實的作品

這是老謀子的最后一部社會現實作品,該片之后,老謀子便開啟了商業大片之旅,并且一去不復返。

這部電影是根據施祥生的小說《天上有個太陽》改編的,講述了鄉村代課老師魏敏芝在得知學生張慧科輟學去城里打工后,她獨自一人踏上了進城尋人之路的故事。

這部電影是很多人的青春回憶,相信很多童鞋都經歷過學校組織著一起去電影院看這部電影的場面。

不知道大家是什么感覺,皮妹只記得當年在電影院看著哭著,那個時候條件差,沒有衛生紙可以擦鼻涕,最后只能用衣角擦拭。

該片最大閃光點在于孩子用最純真的情感去演繹一個都不能少的執念,它是窮苦孩子對于讀書的一份渴望,也是一種追求。

相信那個年代的人看完后,都會有一種發奮讀書的想法,這也是老師大規模地組織大家一起去看這部電影的主要原因。

因為在老師看來,對于那個年代的我們來說,唯有讀書才是最好的出路,也唯有讀書才能走出去看到更大的世界。

04、《愛情的牙齒》——一個女人在人生幾個階段的愛情緣分

這部電影是莊宇新的作品,他即是該片的編劇又是導演,并且還是國內有名的制作人。

該片主要是講述北京女孩錢葉紅從1977年到1987年十年間的三段感情經歷,勾勒出了愛情、傷痛和記憶之間的關系。

出演該片的演員也很有實力,顏丙燕、李乃文、李洪濤等人領銜主演,尤其是 顏丙燕的表現,更是顛覆式的表演。

顏丙燕在片中飾演的是30多歲的美貌少婦錢葉紅,講述她從文革到改革開放,在人生的幾個階段,每一段愛情都和牙齒有關。

命運和社會席卷真是無可奈何,如果一切早已注定,不如風輕云淡一些,看到最后才發現,她似乎和愛情沒有半點的緣分。

片中私自引產和新婚床戲等尺度過大的畫面,是服務于本片的核心主題,因為這些,還差一點沒有通過審核。

除了顏丙燕的出色表演之外,李乃文飾演的魏迎秋也很有特色,因為魏迎秋這個角色有一顆虎牙,所以劇組專門為李乃文定制了一顆。

但每次劇組人員在一起吃飯時,李乃文都要把這顆虎牙拔掉,隨后放在一張餐巾紙上,每次弄來弄去,相當地麻煩。

看到最后你會發現,導演試圖是想用血淋淋的愛情傷痛對抗淡漠與遺忘,點撥時下人們情感的麻木、感覺遲鈍的生命狀態。

03、《Hello!樹先生》——王寶強的封神之作

《樹先生》讓影迷們看到了不一樣的王寶強,僅僅一個簡單的抽煙鏡頭,就讓寶寶的表演走進了北影的教材。

不得不說,王寶強的確在做演員方面是有天賦的,即使稱呼他為天才演員,也毫無半點夸張。

他的表演不需要雕琢,也不需要刻意地去附加額外的動作,順其自然,他便能做到精妙絕倫。

尤其是他在影片中下跪的那場戲,出人意料,也很突然,砰地一聲,震碎了理想主義的虛幻。

不知道大家看后什么感覺,反正皮妹看后很心疼,也很同情,可轉念一想,又仿佛看到了自己。

不過遺憾的是,這部電影上映于2011年,但沒上映一個月便很快被撤檔了,具體原因不詳,最終只拿下了200萬左右的片酬。

時過境遷,十年后再看這部電影,你會發現這絕對是一部非常經典的影片,無論是劇情還是演員的表演,都堪稱經典。

除了王寶強的表演震撼人心外,片中飾演聾啞女孩小梅的譚卓,也是一位影后級別的人物,她的很多作品也非常有看頭。

比如她在《我不是藥神》中飾演的鋼管舞女孩,《暴裂無聲》中的鄉村婦女翠霞、《延禧攻略》中驕縱跋扈的高貴妃等,個個人物鮮明。

看完《樹先生》,你會有一種恍惚的感覺,仿佛身邊有許許多多的樹先生,他們被人嫌棄和嘲諷,得不到半點尊重。

表面來看他們活得好好的,但實際上和墳墓中的僵尸沒啥兩樣,因為他們在受到欺負時,只能唯唯諾諾,不敢反抗。

總之看完這部電影后,心里五味雜陳,仿佛電影講述的就是自己。

02、《萬箭穿心》——真實的城鎮平民生活圖景

《萬箭穿心》也是顏丙燕主演的電影,上映于2012年,導演是王競,一位拍出來的電影叫好不叫座的人物。

他還有一部同樣叫好不叫座的電影,在國內疫情開始時,就被大家多次提起,片名叫《大明劫》,也很不錯。

而《萬箭穿心》這部電影絕對可以稱得上是一部好片,但好片沒人看,實在是一件很痛心的事情。

該片主要講述的是一個強勢女人和命運對抗的故事,但對抗之后,是妥協,也是信心的消散。

影片中,在命運面前,所有人都很無力,但日子總得往下過,就像看到最后的那輛車一樣,再破,推一推還是可以往前開的。

這部片子的最大亮點有兩點:

一是顏丙燕的表演,堪稱影后級別的存在,她基本上做到了身上的每一處都是戲的程度,一切讓人看起來都是那么地自然,接地氣。

但搞不懂,這樣神級性的表演,這部電影竟然沒有去競爭金馬獎,這也使得顏丙燕錯過了得到影后的機會。

但就她的表演來看,她絕對配得上影后的稱譽。

二是片中觸及了家庭中的幾大核心問題:夫妻相處,婆媳關系,以及子女教育,雖然每個問題上都沒給出標準答案,但都足以促人深思。

總之《萬箭穿心》就像是一部家庭倫理劇,盡管一些段落節奏不佳,且略有狗血,但仍值得一看。

01、《背靠背,臉對臉》——官場上的斗爭和人情冷暖

《背靠背臉對臉》是西安電影制片廠、森信娛樂發展有限公司聯合出品的劇情片,由黃建新、楊亞洲聯合執導,豆瓣評分高達9.4分,保持了相當高的水準。

該片的主演陣容也很強大,牛振華、雷恪生、句號、徐學政、李強、張嘉益等,個個都是圈內有名的實力派,其中主演牛振華于2004年不幸因車禍去世,實在是可惜了。

該片改編自劉醒龍的小說《秋風醉了》,講述的是某市文化館王副館長盡忠職守多年,多次任代館長,但始終不得轉正,他先后與兩位外派的新館長斗智斗法,工作態度從每事親力親為轉變成漠不關心。

其中牛振華飾演的王副館長一心想轉為一把手,但卻先后被雷格生和李強飾演的正館長所取代。

這部電影很中國,說白了也就是,只有從小在國內長大的人才會看得懂,老外看這部電影,根本搞不明白。

該片時長142分鐘,但這142分鐘里,到處都是學問,門道,尤其是那些在機關里待著的同志,相信看完后會深有體會。

它最厲害的地方,不在于將表象刻畫得細致入微,而在于將更深層次的東西揉在了機制里。

它是人情,也是世故,更是一門往上爬的哲學,看后令人忍不住會去思考一些東西,這也是該片高達9.4分的主要原因。

而能導出如此有深度電影的導演黃建新,很不簡單,要知道他可是和張藝謀、陳凱歌并肩的導演。

他的另一部電影《黑炮事件》,同樣是國產電影的經典之作,只是他很少執導商業片,名氣上比不過老謀子他們罷了。

好了,以上就是皮妹心目中近30年來10部最經典的華語電影,不知道你看過哪幾部,又心儀哪一部,評論區不妨一起來討論!

轉載注明出處:華峰博客網

內容版權聲明:除非注明,否則皆為本站原創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