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造句如何造句?({})

把孩子送去國外念書的美婷在我們閨蜜群里分享了一張圖片,引起一片沸騰。她曬出的不是包包不是衣服,而是一張美國高中的中文試卷。

回想起被英語考試折磨的那些年,翻身農奴把歌唱的自豪感油然而生。被外語支配的滋味,這回終于輪到他們來嘗嘗了。

有時候看到電視節目上那些因做漢語題急得抓耳撓腮的外國人,我都會不由得想到,給外國的高中孩子做的題能有多難?不考個90分好意思說自己是中國人?

點開圖片以后,我選擇收回剛才的話。確定這是外國的漢語考試,不是文言文專項等級考試?首先這題目里的字,我就沒認全啊。

看到美國學生的中文試卷,感覺自己學了個假漢語

剛剛還叫囂著要露一手的那些人,轉眼就開起了吐槽大會,細品這些題目,就算他們全都拿了滿分,真到了中國也沒法正常和人交流吧?

我想破了腦袋,也想不出出題人的用意,你見過誰在不背誦《愛蓮說》的情況下會用到中通外直?

寶媽A:行了,我被第一道題勸退了,誰能告訴我這個字怎么念?更別說寫出它的同義詞了。

寶媽B更是開起了玩笑:誰能告訴我窒息的反義詞是什么?盡情呼吸嗎?

其他人紛紛附和,別說寫出同義詞了,有的字見都沒見過,看完感覺自己學了個假漢語。怪不得外國人都說漢語難學,中國人看了自己都覺得難學。

卷面書寫不算啥,聽力考試才是終極大招

因為文化的差異,外國的漢語試卷其實并沒有想象中那么低級,相反,為了加深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知,外國學生需要了解的,除了生活中的日常用語,還有我們國家幾千年的文化積淀。

想到這里,心中那已經被澆滅的自豪感,又重新燃燒起來。想體會漢語的博大精深,單靠書面試卷怎么能滿足,聽力題才是中文的精華所在。

漢語聽力題,全方位考察答題者對詞語、語法、多音字、方言、俗語等多個方面的掌握能力和熟練程度,可謂是得聽力者得天下。

在集結了來自世界各地的中國通的綜藝節目《非正式會談》中,別管你已經學習了漢語幾個年頭,對中國語言多么熟悉,學霸們紛紛被聽力題斬于馬下,直接用帶著倫敦腔的口音大呼什么鬼。

就拿這道題來說,只用七個字,組成了一段精彩絕倫的語言,土生土長的中國人,只需要稍加思索,就能順利讀出正確語序并理解其中含義,而外國朋友讀完,腦袋里恐怕只有行行行了吧?

學好外語的同時,傳統文化也不能丟

玩笑歸玩笑,在看到這張試卷的作文題目時,我卻感到有些心虛。

第一個題目明顯取材于《愛蓮說》,但是此時我已經沒法全文背誦了,只記得最出名的那句出淤泥而不染。

第二個題目要求考生評價王昭君,但是對于昭君出塞的歷史,有多少人只知道她是古代四大美人之一,而從沒有深究其背后那段蒼涼而沉重的歷史?

對于蒲松齡的《大鼠》,想提筆寫些什么,又發現電腦和手機用多了,不僅書寫不復從前工整,有些稍微復雜的不常見的字,甚至已經達到了提筆忘字的地步。

隨著我國國際地位的提高,學習漢語的外國人也越來越多,不少國家的街道上,也出現了中文地名標示。連外國人都如此努力,我們對于母語的學習更加不能松懈。

在督促孩子學好外語的同時,也別忘了加強對傳統文化的了解,增強文化底蘊,要是哪一天一個外國人用漢語與我們侃侃而談,提到某些傳統知識,我們居然還沒有人家熟悉,那可真是要鉆到地縫里去了。

我是糖果媽媽,一個學習成長型寶媽,專注孕產和育兒,想要輕松養娃別忘了關注,糖果媽媽團隊將為您的育兒之路答疑解惑。

轉載注明出處:華峰博客網

內容版權聲明:除非注明,否則皆為本站原創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