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前上墳還是冬至后上墳

時間過的真快,轉(zhuǎn)眼間冬至馬上到了,對老百姓來說,這是一個相當(dāng)重要的節(jié)日。

大部分老百姓在冬至日的前后這段時間內(nèi),都有上墳祭祖的風(fēng)俗習(xí)慣。

一、墓碑有講究,但咱不明白

那么上了這么多次墳,掃了這么多次墓,每次都能看到墓園里各種墓碑林立,上面的刻的內(nèi)容有些大家一看就明白比如時間、姓名等。

還有一些比如寫在姓名前面的故、顯、考、妣等,終究是沒有搞明白什么意思。

不僅自己不明白,問父輩等也是少有明白的,這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待我慢慢道來,學(xué)習(xí)一下,可以在上墳的時候解釋給晚輩聽聽。

二、冬至的來歷

冬至是二十四節(jié)氣之一,我們的古人憑借他們的聰明才智,根據(jù)觀察體會到的太陽、月亮、星星、溫度變化總結(jié)出這二十四節(jié)氣。

二十四節(jié)氣不僅是節(jié)氣,更是普通老百姓日常生活耕作的重要參考指標(biāo)。

從天文學(xué)的角度來說,冬至這天是太陽在最南面的時候,對我們來說今天的太陽高度是最低的,而白天的時間是最短的一天。

過了這天,太陽慢慢的高起來了,因?yàn)樘栍滞卑肭蚩拷耍憩F(xiàn)就是我們白天的時間慢慢開始變長了。

古代的老百姓在冬至這個特殊的日子里,選擇進(jìn)行拜神祭祖活動。

這種傳統(tǒng)一直延續(xù)至今,雖然經(jīng)過這么多年的演變,但全國各地也是沒有統(tǒng)一的活動。

除了祭祀祖先上墳比較統(tǒng)一,吃的方面就差別比較大。

廣東人吃燒臘,姜飯都要加菜吃冬至肉,客家人則在冬至?xí)r釀酒,浙江一帶的吃年糕,四川那邊吃羊肉湯,湖北湖南一帶則是吃赤豆糯米飯。

北方人都要吃餃子的多,南方人吃湯圓的多。

三、為什么要上墳

冬至?xí)r候上墳祭祖,最開始主要的向神明和祖先們,祈福消災(zāi),祈求他們保佑來年風(fēng)調(diào)雨順。

除了祈求祖先,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功能,就是孝道的宣傳和對子孫后代的約束作用。

為什么這么說呢?

很多地方都有宗室祠堂,里面是祖先長輩的牌位,祭祖的時候大家都到祠堂里。

小的一輩從小跟著父母到祠堂或者墓地前,大家畢恭畢敬的對著祖先跪拜。

除了對祖先的敬重,還有就是在教育下一代,要對長輩的尊重。

中國人常說,對不起列祖列宗,就是說如果你做了壞事,都沒有臉面去參加祭拜祖先的活動。

你做了壞事,不僅你沒有臉去參加,你的父母也沒有臉去了。

中國人其實(shí)對祖先都有一種崇拜,古時候的開國皇帝,登基以后常常做的首要事情就是給自己祖先追封。

比如我們熟悉的唐朝的開國皇帝,李淵追封了好幾代的父輩祖先,把祖墳修建的很氣派。

皇帝這么看重自己祖先的名聲,老百姓也學(xué)習(xí)這種做法,修墳立碑。

老百姓對老人的喪葬儀式比較重視,每個地方也都有不同的習(xí)俗,一般都是對墓地的選址、下葬的時間等都有特殊的要求。

而墓碑更是體現(xiàn)了后人對先輩的重視程度,因?yàn)檫@是祖先們長眠之地的門面當(dāng)擔(dān),除了更大更好的追求,還有一些講究的。

四、墓碑的講究

墓碑的尺寸大小都是有講究的,不能僅僅按照我們方便的尺寸來,而是根據(jù)一種特殊的尺子,丁蘭尺。

丁蘭尺上面刻的不是數(shù)字多少,而是刻著財、失、興、死、官、義、苦、旺、害、丁等文字,不用多說,肯定是以吉祥字的尺寸為好。

墓碑上的文字大部分都是時間的和姓名,很容易就讓人看明白,但在亡者姓名上面的幾個字,則讓大部人很迷茫。

這故、顯、考、妣四個字代表的意思各不相同,使用起來也是不一樣的。

首先故字比較容易理解,故就是故去、已經(jīng)去世的意思,表示這個字下面的姓名所代表的人已經(jīng)去世。

顯這個字或許是最復(fù)雜的,還有一個先字,這兩個字所處的位置一樣,但代表的意思卻不相同。

先還比較容易理解,先人,先父等等稱謂都代表已經(jīng)故去的人,和故的意思比較接近。

表達(dá)的是對故人的一種思念之情,我們能看到的墓碑上可能先字多余顯字。

因?yàn)轱@的表示的一種顯赫、顯貴、彰顯的意思,古時候都要是達(dá)官顯貴,豪門世家才寫這個字。

如果你家的祖墳上有顯,那說明你家祖先是非常有地位的人家,家室也是非常不錯的。

現(xiàn)在對于一些值得贊揚(yáng)、歌頌的人物,也用這個字,多指這個人生前做過很多對社會有貢獻(xiàn)的事,值得大家記住他。

還有些地方對這先、顯兩字的用法則不同,先字用于夫妻雙方一人去世的時候使用,如果雙方都已故去,則用顯。

還有的地方則按輩分來使用,比如這位故人是家族里輩分最高的了,則用顯,如果還有同輩,或者輩分更高的人活著,則用先。

總的來說,這兩個字的使用還是有一定講究,要根據(jù)當(dāng)?shù)氐娘L(fēng)俗來定。

最后還有考和妣兩個字的說明了,這兩個字是根據(jù)立碑人的身份來定的。

有這么一句話:生曰父,曰母,曰妻:死曰考,曰妣(bǐ),曰嬪

因?yàn)橐话愣际亲优疄楦改噶⒈阅贡铣R姷氖窍瓤枷儒鋵?shí)就是先父,先母的意思。

如果墓碑上同時出現(xiàn)考、妣那就說明是子女為父母立的和墓。

如果墓碑上出現(xiàn)祖考的字,則說明是孫輩立的。

如果墓碑上沒有這兩個字,那么這個墓碑就不是故人的子女所立。

關(guān)于這4個字的解釋就這些,想必你也已經(jīng)都明白了吧。

五、冬至不要忘記祭祖哦

中華5000年文化,還有很多我們所不了解的。

我們也不一定所有的文化都去了解,但上墳祭祖還是不能忘記的,傳統(tǒng)的孝道文化還是值得傳承的。

比如我們浙江這邊有前三后四的說法,就是冬至日前面三天或者冬至日后4天內(nèi),都可以選擇一天去祭拜祖先。

冬至日祭祖你參加了嗎?

冬至

轉(zhuǎn)載注明出處:華峰博客網(wǎng)

內(nèi)容版權(quán)聲明:除非注明,否則皆為本站原創(chuàng)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