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核酸檢測需要一直呆在醫(yī)院嗎

——當這個特殊時期,請記住:珍愛生命,尊重科學,積極樂觀,認真面對,不可輕心,別被忽悠!

一,核酸結果異常和陽性的區(qū)別

核酸結果異常和陽性都是在進行核酸檢測之后呈現(xiàn)出的檢測結果,二者的區(qū)別主要在于定義不同、診斷方式不同、處理方法不同。如果發(fā)現(xiàn)核酸結果異常或陽性,需要及時上報。

1、定義不同:核酸結果常是檢測結果可能為假陽性或者假陰性,不能確定是否感染了病毒。核酸結果呈陽性則說明患者已經感染了新冠病毒,二者存在本質的區(qū)別;

2、診斷方式不同:核酸結果異常,患者需經過多次核酸檢測的復核,待檢測結果繼續(xù)顯示陽性,才會被確診為感染者。核酸結果呈陽性,則需判斷患者有無病毒確診者的密切接觸史,或者有相應的臨床癥狀,在進行影像學檢查后,若檢查結果顯示異常,則確診為感染;

3、處理方法不同:在核酸結果異常后,應盡快做好個人防護,并進行下一次核酸檢測,在結果出來之前需要做好自我隔離。核酸結果呈陽性應及時報告給疾病防控中心,進行集中隔離,如果沒有及時隔離,可能會導致病毒快速傳播。

二,核酸異常的情況一般是有陽性、假陽性、假陰性、標本失效等。

1.陽性:在機體感染病毒以后,體內存在有相關的病毒,可能會導致核酸結果出現(xiàn)陽性,患者需要進一步進行復查,并且要按照對應的疾病做好相關防護工作。

2.假陽性:核酸檢測時如果出現(xiàn)假陽性,主要是指受檢者沒有感染病毒,但是檢查結果是陽性,可能是由于實驗室檢測過程中標本間的交叉污染或者是實驗室核酸污染造成。

3.假陰性:做核酸檢測以后可能會出現(xiàn)假陰性,主要是指受檢者臨床癥狀影像學結果,或者是流行病學史提示患者為感染者,但是核酸檢測結果顯示為陰性。

4.標本失效:采取標本時可能會因為檢測量過大或者是環(huán)境惡劣,導致采集后的標本無法盡快進行檢測,誘發(fā)標本失效,影響到核酸檢測結果。

三,核酸幾次可以排除新冠

具體需要根據(jù)患者的具體病情來綜合決定。如果患者過了潛伏期,一般進行兩次核酸檢測陰性可以排除新冠病毒感染;如果潛伏期較長或者是由疫區(qū)接觸病史,可能需要三次及以上檢測陰性才可以排除。

大多數(shù)的患者在潛伏期之后進行兩次核酸檢測,如果結果陰性,基本可以排除新冠病毒感染。但是對于有疫區(qū)接觸病史,需要反復、多次進行核酸檢測才能排除。或者是一少部分患者潛伏期比較長,潛伏期甚至超過20天,這種情況由于病毒載量沒有達到一定的數(shù)量。

兩次核酸檢測陰性是不夠的,可能出現(xiàn)假陰性結果,需要進行三次甚至超過三次以上的核酸檢測才能排除。

此外還需要注意,如果是由于樣本質量差,保存、運輸差錯、實際不合格、檢測儀器問題等導致的假陰性結果,可能需要多次檢測后才能排除。

四,核酸檢測異常是否就是確診呢?

五,核酸檢測異常是是居家自我隔離好還是去方倉好呢?

有條件的最好是居家隔離。因為核酸檢測出異常一般為初期,如果家中有單獨房間又有人照顧,由家人護理最好。病人不會缺東少西,家人考慮無微不至。況且經過三年的疫情歷練,人們普遍掌握了很多防疫措施和方法,在家比在方倉集中隔離要安心方便得多,同時也不給政府和別人添麻煩。即使在方倉也是靜養(yǎng)觀察并無藥物治療。因此,無論在家或在方倉隔離都是病情嚴重了才送醫(yī)院。所以,在家即方便又不給政府和社會添亂,最好還是在家隔離,當然有關部門還要制定在家隔離的措施和限制,不可自行放任。

六,新冠核酸檢測異常是確診了嗎?

七,酸檢測異常而抗原檢測正常是怎么回事?

核酸檢測和抗原檢測均為新冠病毒相關檢測手段。核酸異常做抗原檢測沒問題,可能是由于實驗因素導致其中一種檢測結果不準確。

核酸檢測出現(xiàn)異常結果可能是由于檢測前進行新冠疫苗接種、服用治療新冠病毒感染的藥物等因素導致。抗原檢測結果異常主要是由于機體病毒載量低,以及抗原檢測不靈敏等原因所致。一般兩種檢測方法以核酸檢測結果為準。

核酸異常通常是指核酸檢測出現(xiàn)陽性結果,抗原檢測沒問題通常指抗原檢測陰性。由于抗原檢測的靈敏度和特異度均較低,當機體內病毒載量較低時,病毒表面蛋白含量同樣較低,此時進行抗原檢測可能由于蛋白含量太低導致無法顯示出條帶,出現(xiàn)抗原檢測假陰性情況。

核酸檢測是利用實時熒光定量PCR方法直接對病毒RNA進行擴增,即使特別微量的病毒核酸也能擴增出來。出現(xiàn)以上情況可再次進行核酸檢測確診,以核酸檢測結果為診斷金標準。

八,核酸檢測什么情況下需要復查?

九,核酸檢測有異議時,該怎么辦?

核酸檢測是實現(xiàn)動態(tài)清零的重要支撐和關鍵措施。但近日有網(wǎng)友反映,上海有一些核酸造假現(xiàn)象。同一小區(qū)一天之內測出十幾個新冠核酸陽性,而后續(xù)的方艙或醫(yī)院核酸復核中這些案例無一例外全部為陰性;居民使用抗原自檢的結果為陰性,但到了某些第三方核酸檢測機構那里,陰性就變成了陽性,而這些核酸陽性病人沒有感染新冠肺炎病毒相關癥狀,要求復核,換機構檢測后,結果變成了陰性。

,國家衛(wèi)健委醫(yī)政醫(yī)管局公布了《第一批合格第三方新冠病毒核酸檢測機構名單》,共計700余家。當前,第三方檢測機構是提供新冠病毒核酸檢測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

如果檢測結果不準,第三方核酸檢測機構將承擔何種責任?

北京京平律師事務所律師趙健表示,根據(jù)《治安管理處罰法》《傳染病防治法》《醫(yī)療機構管理條例》等規(guī)定,核酸檢測機構首先面臨行政處罰,包括警告、停業(yè)、罰款、行政拘留等。如果情節(jié)嚴重,還涉嫌違反《刑法》第二百二十九條第一款規(guī)定的提供虛假證明文件罪,可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核酸檢測機構應對其出具的檢測結果的真實性負責,他表示,對檢測結果有異議的居民可向行政機關申請重新檢測,或對檢測結果進行復核等。

十,核酸檢測出現(xiàn)假陰性、假陽性的原因有哪些?國家衛(wèi)健委釋疑

據(jù)央視新聞消息,國務院聯(lián)防聯(lián)控機制于6月9日下午3時召開新聞發(fā)布會,國家衛(wèi)生健康委臨床檢驗中心副主任李金明介紹,出現(xiàn)假陰性涉及的因素較多,可能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采樣時間問題。患者感染早期采樣,病毒在上呼吸道的濃度尚未達到檢出核酸的最低量;或者是患者感染時間過長,感染超過10天或本身為無癥狀感染者及輕型感染者,進入了恢復期,自身已產生抗體,核酸檢測為陽性可能性大大降低。

二是質量控制問題。采樣不到位未能采集到合格樣本;樣本采集后運送至實驗室之前保存不當;實驗室檢測過程中試劑儀器不配套、操作錯誤、室內質控不到位等。

三是數(shù)據(jù)造假等故意違法違規(guī)問題。第三方檢測機構夸大檢測能力,超能力攬收樣本,導致其無法在規(guī)定時限內完成任務,進而采取數(shù)據(jù)造假謊報結果,或通過實驗室內再次混合檢測樣本以減少檢測量,導致結果失真。

關于假陽性,主要是由于實驗過程技術操作不當造成污染而導致:一是擴增產物的遺留污染,在大規(guī)模篩查時樣本量大、停人不停機,每輪擴增檢測之間的清潔不到位,同時無法保證每個擴增管完全密閉,導致出現(xiàn)假陽性。二是在檢測過程中樣本之間發(fā)生交叉污染,如陽性樣本或陽性質控品污染了本來為陰性的樣本。此外,還有個別實驗室未按照實驗室技術操作規(guī)程報告結果,將灰區(qū)可疑陽性按照初檢陽性結果上報,但經過復核卻為陰性,造成假陽性。

需要說明的是,上述問題有些是實驗室操作過程中,較難避免的,其發(fā)生有一定的客觀性;有些是質量控制不夠嚴格,需要持續(xù)改進;有些則屬于主觀故意,涉嫌違法犯罪,應當予以嚴厲打擊。

——說明,以上素材來自不同媒體報道或其他專業(yè)人員文章。

轉載注明出處:華峰博客網(wǎng)

內容版權聲明:除非注明,否則皆為本站原創(chuàng)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