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冬季,我國的總體冷空氣比較頻繁,特別是北方,冷空氣出現的范圍很廣,在這樣的天氣下,各地的菜農都擔心自己辛苦種植的蔬菜會遇到凍害,為此全力做好保溫措施。雖然冬季的蔬菜都是種植在棚室里,但在管理上疏忽的話,很容易遭遇冷害,尤其是那些喜溫的瓜類蔬菜。就拿黃瓜來說,要是因為低溫導致植株受凍,光合作用就會變弱,整體也會因為缺乏營養而導致死亡,這對菜農造成的損失是非常大的。
黃瓜冷害的原因
黃瓜生長發育的適宜溫度為15-30度,在25-30度時的生長速度是最快的,如果溫度低于5度就會受到冷害,而低于0度會導致植株死亡。因此,黃瓜發生冷害,就是因為溫度較低,而溫度下降的速度越快,黃瓜的冷害情況就越為嚴重。要是氣溫下降的比較緩慢,冷害的癥狀較輕,但在低溫后遇到晴朗天氣,也會使冷害情況加重。
如果黃瓜在苗期遇到冷害,大多是因為育苗溫室里的溫度比較高,在幼苗突然遇到冷空氣的襲擊時,就會發生冷害,哪怕時間短也會遭遇此害,不過只會傷害到子葉的表皮。要是給育苗室增溫,病斑依然是存在的,但真葉長出來后就是正常的,因此幼苗還是可以繼續生長的,只要適當的提高育苗室的溫度,在放風時不要太猛就行。
要是發現黃瓜的葉子上出現了虎斑狀,主要是因為室內溫度在升高時,突然又遇到冷空氣造成的,這是黃瓜比較常見的一種冷害,菜農們稱這是閃著了。在發生冷害后,病斑不會馬上出來,在冷害過去數天以后才會出現,這種情況不一定是溫度低于0度,主要是溫度或濕度突然發生了變化,特別是天氣轉暖時,沒有及時開縫控制溫度造成的。
在黃瓜成株期時,如果植株黃化不長,同時伴有萎蔫的癥狀,是因為土壤的溫度過低導致的,這會讓根部失去吸收營養的功能。通常是發生在連續陰雨天氣后,土壤越是濕潤的地方,萎蔫的植株也就會越多,遇到這種情況就要給棚內增溫,但避免出現晚上溫度高于白天溫度的情況,另外對于這樣的植株是不能澆冷水的,如果很干的話可以澆點溫水,否則土壤的溫度會變得更低,冷害自然也會加重。
當黃瓜的莖或瓜條發生開裂現象,是因為莖部和果實的局部受凍造成的,黃瓜的表皮細胞或組織已經被破壞,所以不能繼續再生長,但沒有受到傷害的組織還在增大,到了一定程度后就會出現這種情況,要是莖部開裂的情況不嚴重,不會給植株的生長帶來大的影響,之后也會慢慢的愈合,要是沒有辦法愈合就會影響到黃瓜的品質及產量。
黃瓜冷害的防治
如果遇到連續陰天的情況,植株也出現了萎蔫現象,一般是不能澆水的,要是土壤干旱的情況比較嚴重,可以在晴天兩三天后再澆水,在澆水的同時也可以適當的沖施營養水溶肥,這樣受凍的組織也會快速的恢復。另外在天氣變晴時,對于因為低溫受到冷害的黃瓜,應該及時在葉面噴清水,來補充蒸騰所需要的消耗。連續陰天后突然變晴,要避免強光突然照射,可使用回苫的方法,同時打開風口,讓棚內的溫度可以緩慢的增加。
當植株出現黃化,生長點也受到傷害時,可以在植株的葉面進行施肥。首先要讓植株的長勢盡快恢復,可使用蕓薹素、S誘抗素來補充植株所需要的營養,同時在葉面上噴0.2%尿素+0.2%磷酸二氫鉀水溶液+0.5%蔗糖,每隔5-7天噴一次,連續噴兩三次即可。
如果是因為長時間低溫,導致黃瓜出現花打頂或化瓜的現象,應該適當的處理掉一些幼瓜,來使枝蔓可以伸長,要是生長點死亡,可以把龍頭摘掉,讓側芽可以進一步萌發。同時加強水肥的管理,避免葉子出現早衰現象。在莖端青枯后加強水肥的管理工作,可以使主蔓原來的葉子光合作用進一步延長,更有利于黃瓜的生長。
當黃瓜恢復到正常的生長狀態后,營養一般是比較充足的,也會長出更多的側枝,回頭瓜也會大量生長,但側枝上的瓜品質會比較差,所以就要對側枝進行摘心,讓產量的高峰期延長。在緩解后期,可以結合滴灌小肥水,來進行一次防控,每畝地施用150毫升嘧菌酯懸浮劑+500毫升噻唑鋅懸浮劑+500毫升氨基酸,來增加植株的抗逆性,讓植株可以健康的生長。
黃瓜發生冷害和凍害不同,如果凍害只是局部受到傷害,在氣溫回暖之后,植株長出新的組織就可以補救,但要是大部分的葉子和生長點受到損害,就沒有辦法救治了。冷害不同,哪怕溫度沒有在0度以下,也會影響到黃瓜正常的生理活動,雖然冷害不會給細胞結構造成傷害,但會影響到植株的發育和生長,導致植株出現異常或畸形,要是補救的措施得當,在氣溫回升以后,有些冷害也是可以得救的。
想要避免黃瓜在種植時出現冷害,應該在立春前少施氮肥,同時控制澆水,避免出現徒長現象,這樣幼苗的抵抗能力會降低,冷害也就更容易發生了。定植時可以使用嫁接苗,通過調查發現,要是在同一個溫室里的黃瓜,未嫁接苗的植株全部萎焉率達10%以上,而嫁接苗只有10%左右。
說到底,黃瓜發生冷害還是跟低溫有關,所以菜農們應該在冬季做好保暖措施,避免發生冷害的情況,雖然之后也可以采取補救措施,但黃瓜也會因此而受到很大損耗,也有可能因此直接死掉,直接影響到最終的產量和品質,那么菜農的利益也會受損,所以最好提前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