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們講述的第766位真人的故事
我叫毛月勝@毛月勝在迪拜,山西人,現在迪拜創立互助中心只為幫助更多的中國人。
我15歲輟學搬磚,每天只賺12元,沒干多久就跑去當礦工。沒技術沒學歷,干的都是最苦最累的力氣活。苦苦掙扎15年后,我開始創業,很快年入百萬。我不斷開疆擴土,辦公司,開店鋪,卻皆因經營不善關門大吉。
欠下幾十萬外債后,走投無路打算去迪拜碰運氣,看看能否賺點錢,卻遭黑中介欺騙,差點淪落街頭……
(在國內創業期間)
1981年,我出生在山西省洪洞縣,家里還有個妹妹。從小,我就認為自己并不是讀書的料,初中沒畢業就出去闖蕩了。
15歲,我就跟著親戚去磚廠幫人拉坯子,當時沒有什么機械化設備,全靠人力裝卸貨。
別人一天能掙30-50,老板看我小,只愿給12塊錢一天。
當時天不亮就要起來干活,中午吃飯后能休息一會。然后一直做到天黑,吃的飯菜也很簡單,基本上都是青菜豆腐、豆芽、土豆,再加點肉沫星子,我經常餓得兩眼發昏。
干了沒多久,我就受不了了。
從磚廠出來后,經工友介紹,我去了一家煤廠搬焦煤,一個月能掙七八百。但同樣沒做多久,受不了煤廠黑壓壓的環境辭職了。
后來,我又去工地做小工,在這里每天要根據領班分配的任務干活。我干過拉斗車、運水泥、搬磚、拉鋼筋等,手指經常磨出了水泡,還長出了厚厚的老繭。即便如此,錢也沒掙多少。
(山西老家平遙古城)
每天下工后,工友們都喜歡聚在一起看電視。我從電視中見識了大城市的繁華與熱鬧,幻想自己有一天也能在那里打拼。
攢下幾百塊錢后,我離開了工地,前往臨汾市,應聘一家餐廳的洗碗工兼傳菜員。
在餐廳的日子也是辛苦的,但至少不用在太陽底下風吹日曬,靠著機敏的頭腦一直做到傳菜部長和大堂經理。
在餐廳做的這些工作,既低端又賺不到錢。但能見識很多三教九流的客人,與他們打交道,我學會了識人看臉色,這也給我后續的創業帶來了一定的幫助。
在臨汾待了幾年,一直到我22歲,我覺得臨汾待膩了,又想到更大的城市去闖蕩。
就這樣我再一次辭職,拿著辛苦攢下的幾千塊錢,登上了去太原的火車。
在太原,靠著能說會道的技能,我在一家足浴店找到了份門童的工作,月薪600。
(太原繁華的街道)
幾個月后,老板看我很機靈,覺得我對服務行業的流程特別清楚。于是讓我當足浴店的經理,我這一當就是8年。
有一次,有個客人和我說,我這么會來事會照顧人,不去創業可惜了。
我也開始覺醒,認為總是打工,確實賺不了什么錢,于是也萌生了創業的念頭。
30歲,我湊錢和人開了一家理療中心。我把這些年學到的各種項目全部復制過來,還新增了不少客人們喜歡的花樣。同時還把之前認識的一些優秀技師都請到店里幫忙,每個新項目都可以讓顧客免費體驗15分鐘。
靠著這樣的經營模式,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們店一年就掙了100多萬。
賺到第一桶金后,認為自己生意頭腦不錯,我開始有點膨脹,于是拿著從理療中心賺到的錢和人合伙開了家科技公司。
但我對科技幾乎一竅不通,全靠合伙人撐臺面。
(我對科技公司是一竅不通)
當時幫客戶調一個產品,請了個工程師開發軟件,但后續的軟件更新沒完沒了,我們都快付不起工資了。客戶又一直拖著不付款,再加上我們也沒有更多的項目,資金鏈開始捉襟見肘。
掙扎一段時間后,我們只能放棄這家公司。
后來還開過一家櫥柜店,但選品沒做好,樣式和風格客戶不喜歡。再加上選址偏僻,訂單寥寥無幾,沒過多久就只能歇業了。
至此我把從理療店賺到的錢都虧了進去,還欠下了幾十萬的外債,整天愁眉苦臉不知道生活如何走下去,理療店也開不下去了。
畢淑敏說:歲月送給我苦難,也隨贈我清醒與冷靜。
苦難過后我開始冷靜思考,接下來到底該做些什么?
我深知,盲目開店,這或許不是生意之道,一定有別的活法。無意間我得知,很多中國人去迪拜賺錢。苦于沒有生計的我在上網對迪拜進行深入了解后,也想放手一搏,去迪拜淘金。
(哈利法塔高828米,樓層總數162層,造價15億美元,大廈本身的修建耗資至少10億美元)
當時正好有個認識的同胞在迪拜,我把要出去的想法和他說了之后。他說我之前開過理療中心,可以到他那邊的店去做管理。
我喜出望外,工資都沒詳談就訂了去迪拜的機票。
2021年,我剛好40歲,結束了國內所有的業務后。3月9日,登上了飛往迪拜的飛機,面對不確定的未來,此時內心是忐忑的。
但當飛機降落在迪拜,持續的熱浪迎面撲來時,我那顆躁動的心徹底被點燃了,就決定在迪拜混出個模樣。
然而現實比較殘酷,之前說好的5天8小時工作制,以及住別墅這樣的承諾完全是個謊言。
現實是我每天工作超12小時,而且我也不是什么管理者,只是頂著個經理的頭銜,理想與現實的巨大差距讓我寢食難安。
掙扎3個月后我辭職了,打算在迪拜重新找工作。
(初來迪拜)
然而,我發現網上所說的中國人在迪拜找工作很容易、哪怕撿垃圾也能月入過萬這種說辭完全是個謊言,沒有一技之長的我在找工作時接連碰壁,很快花光了帶來的所有錢。
就在我陷入絕望即將流浪的時候。一位姓邱的愛心同胞收留了我,讓我住在他的別墅里,而且什么都不用干,每個月還給我3500迪拉姆(1迪拉姆=1.83元人民幣)的生活費。
素不相識,我不解他為何幫我。
他告訴我:每個人都會遇到困境,現在我幫了你,希望將來你遇到同樣的事情時,能把愛心傳下去。
就這樣我住了3個月,無所事事的時候,開始用手機記錄在迪拜所遭遇的一切。盡可能地揭露工作黑中介的真實面目,把他們如何欺騙同胞、有什么樣的套路或騙局等內容發到網上各個平臺。
我發出的視頻漸漸受到關注,有些網友也給我提供了不少工作崗位信息。在網友們的幫助下,我終于在一家旅行社找到了工作。
(在迪拜工作期間,泡面很香)
后來我發現,有很多中國人在迪拜會莫名其妙被牽扯到一些法律案子中。他們有可能是受到同胞欺騙,也有可能被當地人訛騙,或者是做了一些違法的事情被別人告。
很多人急于脫身,只好自認倒霉交贖金。能全身而退還算運氣好,碰到棘手的案子,還有可能蒙受不白之冤而蹲號子。
而且我發現很多同胞不會英語,更別說當地語言了,這讓他們在溝通中非常吃虧。再加上他們對當地法律不了解,往往一個簡單的案件要折騰很久,有錢也找不到合適的渠道去使。
現代管理學之父德魯克說過:企業的本質是為社會解決問題,一個社會問題就是一個商業機會。
我從迪拜的這個社會問題看到了商機。
(迪拜熙熙攘攘的游客)
在迪拜旅行社工作了一段時間,我對當地的風土人情已經略有了解,各種社會關系也趨向于穩定。于是我開始以幫助同胞處理這樣的突發事件為業,同時還做一些機票的買賣業務,以及協助同胞補辦簽證。
我逐漸在迪拜混出了一點名堂,行情好的時候每個月能賺兩三萬迪拉姆,過去的欠款也開始逐漸償還。
但我仍然覺得該干點什么。
去年我遇到一個同胞,在迪拜被檢查出重疾,做手術花了20多萬迪拉姆。但仍有10多萬的窟窿,家里也已經想盡所有辦法。
我想起邱大恩人對我說過的話,很想把這愛心傳下去。于是通過短視頻平臺把他的事跡傳播出去,大使館帶頭捐了1000多塊錢,很快各界愛心人士的捐款也紛至沓來。
(在迪拜工作期間,幫同胞補辦簽證)
雖然最終沒能把他救回來,但我發現通過互聯網平臺把一件需要幫助的事情放大后,所有的困難都不再變得可怕,畢竟眾人拾柴火焰高。
這也讓我堅定了盡自己所能去幫助別人的念頭。
有一次,我們發現有個中國女士在迪拜國際城里流浪,精神似乎出了點問題。我就幫她聯系愛心之家,讓她有個暫時安身的地方,還幫她買了換洗衣服、洗發水沐浴露這樣的生活必需品。
過了不久,還有位愛心同胞給她提供了一份保潔的工作,但沒想到她沒做多久就跑了。
即便如此,在這之后,還有位同胞給她提供了新住處,并表示愿意幫助她回國。沒想到她第二天就自己跑出來了,還打電話給我說自己的行李被扔出來了,讓我去接她。
(我們幫助的女士—黑衣服者)
這時我才發現她把我的社交賬號刪了,經過了解才知道,她還對我撒了很多謊,包括被同屋的人誣陷偷東西、朋友把她接走這種的謊言,她也根本就沒有所謂的朋友。
我不知道她為什么要這么做,也詢問不出不做保潔的原因,她東說一句西扯一句,分不清真假。
即便后來我們重新幫她安排住宿,仍然鎖不住她那顆流浪的心,只要一不留神,她就重新開始流浪,我們也無能為力。
曾國藩在告誡子女的家書中曾說:人敗皆因懶,事敗皆因傲,家敗皆因奢。
不知道她曾經是因為懶,還是因為傲,亦或是奢,讓她不斷的在迪拜流浪。似乎她想告訴我們:你我皆是流浪者,只不過放逐的方式不同罷了。
在迪拜,因為見識了太多苦難的同胞,使得我們知道生活不易,所以也很節儉。比如在餐館,只要看到別人有吃剩的飯菜,我們都會打包回去繼續吃。
(目前我仍然住上下鋪)
我自己住的也是每個月500迪拉姆(人民幣900)租來的上下鋪,我們躬身入局踐行著勤儉的中華美德,就是想提醒自己去珍惜來之不易的生活。
隨著在迪拜生活的時間越久,我幫助的同胞們也越來越多。后來我發現一個人的力量有限,恰巧身邊也有人想為同胞做些什么。
于是我們聯合成立了一個互助站,取名迪拜華人互助站,簡稱DHAS,專門用來幫助在迪拜遇到困難的同胞。
互助站里有上下鋪床,可供無家可歸的同胞免費入住,還有免費的衛生間,我們甚至還想建游泳池和健身房。
當然,他們的吃喝我們也一并考慮進去,同時也會協助他們在當地找到工作,為的就是盡快讓他們自食其力,過得體面。
(互助站提供的上下鋪床)
互助站成立后,我們更忙了,每次在迪拜遇到落魄的同胞,我們都會竭盡所能去幫助他,補辦護照、聯系家屬、送醫就醫、幫找工作、解決吃穿住行、幫買回國機票等,從我們手中送回去的同胞數不勝數。
有些落難的同胞聽說我們后,有時候也會主動上門尋求幫助,我們核實后基本上都是來者不拒。
有一次,我們遇到了一個因為簽證逾期導致回不了國的小伙子。一位愛心人士給他出了機票費,但辦理強制出境還需要9000多塊錢人民幣,他卻一分錢也沒有。
不得已,只能聯系他在工地做事的父親,沒想到他父親也表示家里困難,實在拿不出這筆錢。
經過很多人的勸說,他父親才表示會想辦法湊錢,最終小伙子順利回國。
(在迪拜幫助小伙子補辦簽證回國)
這件事情給我們提了個醒,那就是,不要以為出了國就能賺到錢,把改變命運的所有期望都寄托在這趟出國之旅中,不給自己留后路,最終可能會適得其反。
隨著我分享的視頻不斷增多,我的粉絲也越來越多,現在我有6個粉絲群。如果更新稍慢,會有不同的人對我進行催更,這也讓我的責任心變得強大起來。
今年4月,我在迪拜國際城中國區遇到一個中國小伙子流浪,我想幫助他,但他看起來像是受到了打擊,對人很警惕。
仔細詢問后才知道他的護照和手機都丟了,在我拿出一些錢幫助他之后,他充滿疑慮的表情才逐漸舒展開來,隨后還跪下磕頭謝我,這讓我深受觸動。
這件事情后來還受到了國內一家媒體的報道,也讓我受寵若驚,我體會到了贈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快樂。
(我們幫助一男子的事跡曾受到國內媒體報道)
這樣的好事做多了之后,我發現自己變得出名了,于是國內不斷的有各地的反詐人士聯系我,讓我幫尋找某某人,遇到一些他們不方便出面要解決的問題,也會尋求我的幫助。
我很樂意盡自己所能去幫助身陷囹圄的同胞,身上的擔子也越來越重。
我不知道自己會持續做下去多久,但我想,只要我還有能力,只要同胞還需要我的幫助,只要我那顆柔軟的心還能感受到憐憫,我就會伸出援助之手。
我也希望有一天,他們能像曾經幫助我的邱大恩人說的那樣,在他們有能力的時候,把這份愛心傳下去。
(互助站的工作環境比較簡陋)
這就是我的故事,初中沒畢業,賺過大錢,由于不慎又一切歸零,現在重新出發,找到了暫時屬于我的一片天地。
有人說我40多歲了還在折騰,但又有誰規定年齡要束縛一切呢?只要自己過得愜意,哪里都是你的舞臺。
【口述:毛月勝】
【編輯:葉翁】
我們不能走過不同的人生,卻能在這里感受別人真實的故事,而且,每個故事都有真實照片噢!如果你也喜歡這樣真實的故事,請關注我們吧!@真實人物采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