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健康溫州】
‘浙’里疫問醫答又來啦!今天,針對公眾關切的兒童新冠患者用藥、就診及居家照護等問題,我們特別邀請到浙醫兒院呼吸科主任陳志敏進行解答。
1.如何判斷孩子感染了新冠病毒?
秋冬季是兒童呼吸道感染的高發季節,主要由呼吸道病毒引起,如鼻病毒、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等,當然也包括新冠病毒。各種呼吸道病毒感染引起的癥狀很相似,都可以有發燒和咳嗽、流鼻涕、鼻塞等,很難區別是哪一種病毒引起的。但如果有新冠病人近距離接觸史,尤其在沒有口罩防護的情況下,如與新冠陽性的家庭成員同吃同住、在相對密閉的公共場所接觸過新冠病人,一旦有上述癥狀需要考慮新冠感染可能性,可通過新冠抗原檢測或核酸檢測得到診斷。
部分孩子雖無明確的新冠陽性病人接觸史,但近一周內去過公共場所;或孩子在發燒或咳嗽同時伴有明顯的全身不舒服的癥狀,如疲乏無力、頭痛肌痛,尤其是學齡兒童,同樣需要考慮新冠感染可能性。
值得注意的是,新冠病人在出現明顯的發燒咳嗽并得到確診前就可能已經有傳染性。新冠抗原一次陰性并不能完全排除新冠感染,有的病人可能在發燒后1-2天才轉為陽性。
2.孩子發燒、咳嗽了,需要馬上去醫院嗎?
什么情況下需要送醫院?
孩子出現發燒、咳嗽等癥狀后,如果精神狀態較好,飲食沒有影響,咳嗽不劇,沒有氣急等,可暫不去醫院,家中觀察為主,多喝水、多休息,根據病情適當用藥。
如孩子出現下列任何一種情況,應盡早前往醫院就診:
1、持續高熱或反復發燒超過3天;
2、精神狀態差或煩躁不安、甚至出現嗜睡、抽搐、意識障礙者;
3、出現呼吸頻率加快、明顯呼吸困難,呼吸時伴有鎖骨上窩或者胸骨下、肋間凹陷,面色蒼灰或口唇發紺;大孩子訴說胸悶或者心慌;陣發性哭鬧原因不明等;
4、胃口很差,或頻繁嘔吐無法進食、腹痛、嚴重腹瀉導致尿量減少、哭時淚少、口唇干燥、皮膚彈性差等脫水表現。
附:孩子呼吸急促的標準:
0-2月:>60次/分
2-12月:>50次/分
1-4歲:>40次/分
> 4歲:>30次/分
3.哪些孩子感染后比較危險?
根據目前奧密克戎株新冠感染的臨床總結資料,大多數孩子感染后沒有明顯癥狀(隱性感染),部分孩子感染后出現上呼吸道感染,如發燒、鼻塞、流涕等癥狀,跟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很像。也有一少部分孩子可出現肺炎,只有極少數患兒可能出現重癥或危重癥。
但具有以下任何一項的孩子患重癥新冠肺炎的風險明顯增加,應盡早就診并建議住院治療:
1、新生兒和3個月以內的嬰兒及1歲以內的早產兒;
2、合并肥胖癥、糖尿病、心臟病、原發性高血壓、慢性肺部疾病、癲癇病、神經精神疾病和免疫缺陷等基礎疾病;
3、合并其它基礎疾病,且基礎疾病不穩定。
4.感染的孩子什么時候需用退燒藥?
感染的孩子使用退燒藥的目的,是減輕患兒因發燒引起的煩躁和不適感,同時也減輕家長的緊張情緒,因此并非所有發燒孩子都需要使用退燒藥物。
原則上,2月齡以上兒童體溫≥38.5℃伴明顯不適時,可采用藥物退燒治療。如孩子體溫低于38.5℃,且精神狀態良好,沒有煩躁、精神萎靡、呼吸急促等癥狀,一般不需要退燒藥;但如果孩子精神狀態不好,有發燒抽搐的病史,或能預測到體溫的明顯上升,即使體溫還不到38.5℃,也可以考慮使用退燒藥。因此需要根據孩子的情況綜合判斷。2月齡以下嬰兒不推薦使用退燒藥物。
5.孩子感染后該如何正確使用退燒藥物?
兒童退燒藥種類繁多,目前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兒童退燒藥一線用藥只有兩種,即對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兩者的退燒效果和安全性相似,按照孩子年齡和體重常規劑量下應用,不良反應很少。
2月齡-6月齡嬰兒發燒推薦使用對乙酰氨基酚,6個月以上兒童推薦使用對乙酰氨基酚或者布洛芬。
退燒藥使用后多在30-60分鐘后體溫開始下降。部分患兒如仍高熱不退,亦不宜短期內重復使用退燒藥物,一般應間隔4小時以上。每種退燒藥每天一般不超過4次。一般選擇混懸液、混懸滴劑等適合孩子的劑型,不方便口服的也可以選用栓劑。不推薦對乙酰氨基酚與布洛芬聯合使用。
需要注意的是,一些復方感冒藥中也含有解熱鎮痛藥,應避免解熱鎮痛藥和含有解熱鎮痛藥的復方感冒藥聯合使用,以免過量。不推薦使用尼美舒利、賴氨匹林等其它退燒藥物。伴肝功能異常、腎功能異常、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缺乏癥等基礎疾病患兒應在醫生指導下選擇使用退燒藥物。
6.新生兒和2月齡以下嬰兒發燒
該如何處理?
新生兒和2月齡以下嬰兒不推薦使用退燒藥物,也不推薦用酒精擦拭退燒。首先應松解衣服、打開包被進行散熱,每15-30分鐘監測體溫;可考慮使用退燒貼等方法輔助降溫。由于2月齡以下,體溫≥38℃的嬰兒、尤其是新生兒,都是重癥新冠的高危人群,推薦盡早就診并住院治療。
7.孩子感染后是否需要使用其它藥物?
用藥的目的是為了幫助減輕癥狀和不適感,因此如果孩子沒有明顯的癥狀,以休息、多飲水為主;也可根據病情適當使用以下藥物:
1、感冒藥物:可用于鼻塞流涕、咽痛癥狀明顯的孩子。可考慮鼻腔沖洗減輕鼻塞癥狀。
2、止咳化痰藥物:如果咳嗽劇烈嚴重到影響孩子睡眠或者有明顯的痰,可以選用含有右美沙芬、氨溴索、愈創木酚甘油醚等止咳化痰成分的藥物。
3、益生菌:腹瀉孩子可考慮益生菌,吐瀉嚴重應關注有無尿量減少、精神意識改變等并及時就診。
4、中藥:可適當使用連花清瘟顆粒、小兒豉翹清熱顆粒、蒲地藍口服液等中成藥,一般選用一種即可。
需要注意的是,這些藥物常出現在復方感冒藥物中,應避免重復使用。
8.孩子感染后在家里如何觀察?
孩子在家中應專人管理,并注意觀察以下內容:
1、體溫變化:定期給孩子測量體溫。一般根據孩子病情的輕重、體溫的高低和變化來判定多長時間給孩子測一次體溫。通常高熱(體溫≥39℃)時0.5-1小時測一次體溫,過于頻繁的測溫會影響孩子的休息;超高熱(≥41.0℃)時要增加測溫次數,可以在緊急退燒處理后10-20分鐘測一次。中度發燒(體溫38.1-38.9℃)且體溫比較穩定者可以2小時測一次,低熱(37.5℃-38.0℃)時2-4小時測一次。注意要盡可能在孩子安靜狀態下、室溫合適、穿著適度的情況下進行測量。如果測量腋溫,測量前可擦拭腋窩,保證局部無汗。盡量使用電子體溫計。如果使用水銀體溫計測量,一定要保證孩子能夠配合夾緊,注意不要打碎體溫計。
2、孩子日常活動情況:與平日相比,孩子的吃喝拉撒睡玩是否有明顯的異常。
3、生命體征和其它癥狀:重點觀察呼吸頻率、孩子面色等,有無氣急、呼吸困難、面色發紺蒼灰等變化。如有犬吠樣咳嗽、吸氣性喘鳴、聲音嘶啞、呼吸急促、吞咽困難、拒食、嗜睡、明顯哭鬧、煩躁不安、小便明顯減少甚至無尿等,應盡早就醫。
9.孩子感染后,在家里如何護理?
1、讓孩子充分居家休息。
2、注意補充水分,溫水、奶、果汁、口服補液鹽等都可以作為選擇,少量多次飲水;少食多餐,飲食以清淡、易消化為主。
3、保持房間通風舒適,適當減少衣被,避免捂熱。
4、可適當加用物理降溫的方式退燒,如溫水外敷額頭、溫水浴、退燒貼、降低室內溫度等。但不推薦酒精擦拭、冰水灌腸等方法降溫。
5、做好隔離防護,避免傳染給其他孩子和成人。
10.孩子感染后多長時間會康復?
會有后遺癥嗎?
如果發現孩子新冠病毒核酸或抗原陽性,但沒有明顯癥狀或者癥狀輕微,可居家隔離一周,一般情況下一周內就會轉陰。沒有特殊情況,沒有必要到醫院就診。
新冠患兒發燒一般持續1-3天左右,退燒后可能出現咳嗽等癥狀,并持續一段時間,尤其是有過敏或哮喘的孩子。但多能順利恢復,后遺癥較為少見。目前流行的奧密克戎毒株較之前流行的德爾塔毒株病情更輕,引發新冠后遺癥的風險更低。
專家名片
致讀者
為進一步精準回應社會關切,權威解答群眾有關科學防疫問題,健康浙江微信平臺特推出‘浙’里疫問醫答專題,以問答為主形式,就公眾關心關切的疫情防控醫療政策、就醫診治信息、防護健康科普知識等進行權威回應推送。如您有以上方面的問題,可以在后臺進行留言,我們將統籌組織權威專家和機構進行解答。
來源:健康浙江
所有文字、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覺得內容不錯,
點個
分享給更多人!
本文來自【健康溫州】,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臺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