躲春的說法準嗎

二十四節氣最初是依據斗轉星移制定,當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寅位時為立春。現行是依據太陽黃經度數定節氣,始于立春,終于大寒,當太陽到達黃經315°時為立春,于每年公歷2月4日左右交節。

今年立春的準確時間在公歷2月4日10點42分21秒,農歷正月十四日到來。今天2月2日,立春將至,立春即春季的開始,時序進入春季,在自然界,最顯著的特點是萬物開始有復蘇的跡象。民間有鞭春牛、迎春、探春、咬春等活動,熱烈慶祝立春節氣的到來。

2月4號立春,關于早立春和晚立春

早立春:民間說法一,如果打春準確時間在立春當天中午十二點之前,就是早立春,如果在中午十二點之后打春,就是晚立春。今年打春準確時間在上午十點多,這樣看就是早立春。

民間說法之二,民間有諺:春打五九尾六九頭,也就是說根據古人長期的觀察總結,發現立春的時間通常不是在冬九九之中的五九尾,就是在冬九九之中的六九頭。如果是前者就是早立春,是后者就是晚立春。今年2月4日立春這天剛好是春打五九尾,也就是早立春。

晚立春:民間說法之一,有時候立春節氣在春節前到來(比如明年是無春年,立春在春節前到來),更多的時候立春節氣在春節后到來。春節前立春叫早立春,春節后立春叫晚立春。今年立春節氣在春節后到來,也就是晚立春。

民間說法之二,我國農歷將二十四個節氣分為十二個節氣和十二個中氣,分別安插在農歷十二個月里面,每月固定有兩個節氣:前一個叫節氣(月中上旬),后一個叫中氣(月中下旬)。立春是正月中上旬的節氣,如果立春節氣在正月月上旬到來就是早立春。如果立春節氣在正月中旬到來就是晚立春。今年立春節氣到來的時間在正月十四,也就是晚立春。

由此不難理解,民間關于早晚立春的說法,是因為我國陰陽歷法陰差陽錯造成的現象,所以立春分有早和晚。

老講究立春要躲春之說的由來

立春作為一年之始,在古人看來好比我們的春節,在新的一年里,誰不想開一個好頭,圖一個大吉大利呢?

從傳統的干支紀元規則上來講,立春之時就是新舊太歲進行交接之時。太歲星君,又稱歲、太歲。歲是天皇氏時代創制的紀元歲星,后也發展成為民間信仰的神靈。

太歲神對應六十甲子,共六十位,每年有一位當值,在當年當值的太歲謂之值年太歲。在《淵海子平》中記載:太歲乃年中之天子,故不可犯,犯之則兇。民間有諺:太歲當頭有災禍,刑沖破害鬼推磨,流年若還逢忌神,頭破血流難躲過。可見對流年太歲古人有不少禁忌避諱。

按照老講究也就是說,立春這天氣候開始冬春交接,陰陽交替,天氣乍暖還寒,新的氣場會對部分人群有不利的影響,不注意防寒保暖,輕則容易引起傷風感冒,嚴重的,更有甚者會影響一年的運氣。所以立春節氣到來,民間就有了躲春化煞消災、祈福納吉的古老傳統習俗流傳下來。

古語有云:太歲當頭坐,無喜恐有禍。 作為一種民間信俗,每年都有沖犯太歲的當值生肖,如屬該生肖者,做事要謹言慎行,少犯太歲,以求太歲星君保佑自己消災免禍。在古人看來,2023年是癸卯兔年,以生肖兔為當值太歲。這也是為什么,很多地方的民間,今年屬兔本命年講究穿紅襪子、紅內衣等討吉利的信俗。

誰要躲春?如何躲春?

根據古書記載:太歲如君,為眾神之首,眾煞之主,有如君臨天下,不可冒犯。 刑:有刑律、刑傷之意;抵觸相刑。 沖有沖擊、對抗之意;交戰之意思,亦稱反吟。 害:有不和、不合之意。

而根據十二地支對應十二生肖,六十甲子各有歲神輪值,而當年輪值之歲神稱為值年太歲。今年是癸卯年,本命兔年,也就是說今年生肖兔是值年太歲。

根據古人流傳下來的說法和算法,犯太歲其實即是犯沖,分為(年沖)和(對沖)。 年沖即是指生肖之年,比如今年是癸卯兔年,生肖兔即是年沖。

對沖又叫六沖,對沖即是指生肖之年再加上六年,即子午沖、丑未沖、寅申沖、卯酉沖、辰戌沖、巳亥沖。今年是癸卯年,加上六年就是卯酉沖,也就是說卯兔與酉雞對沖,犯流年太歲。

在年沖和對沖的基礎上,還有刑太歲,又稱偏沖,出生年如與流年所屬生肖相差三年,便是刑克,即與流年太歲叫偏沖。比如年沖生肖兔,相差三年偏沖上有子鼠,后有午馬。生肖兔對沖酉雞,酉雞左右三年是午馬和子鼠。

按照古人年沖和對沖,以及偏沖的算法來看,今年生肖兔、雞、鼠和馬這四個生肖犯流年太歲。古代人按照舊俗都要到廟里拜太歲,才會諸事順吉。

如何躲春?就是犯太歲的生肖,按照舊俗就要在立春到來的準確時間前后一個小時,共兩個小時一個時辰,獨自躲起來,藏起來,以免招惹是非,招惹晦氣,影響一整年的運氣,也就是所謂的躲春。古人認為這樣做,犯太歲流年不利的生肖,可以躲過不好的事發生,一年順利如意。

總結:關于躲春,是古人流傳下來的一種信俗,這與老祖宗門對星象崇拜有著密切關系,認為躲春好。而實際上,躲春的好處并無科學依據支撐,這與古代人們當時的封建迷信思想有很大的關系,大家了解一下就好,不必當真。

轉載注明出處:華峰博客網

內容版權聲明:除非注明,否則皆為本站原創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