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八載風雨兼程,六十八載春華秋實。
2016年,是湛江日報創刊68周年,也是湛江日報社在媒體融合發展、報社轉型升級的關鍵一年。在這一年,湛江日報社有過探索,也有收獲。
繼2015年湛江日報社成功榮獲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頒發的數字出版轉型示范單位牌匾,并獲授廣東省首批和全國第二批數字出版轉型示范單位榮譽稱號后,2016年,湛江日報社成功獲批《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并順利對《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進行續證和增項。不久前,從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又傳來喜訊,湛江日報社獲批《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這些由國家行業主管部門頒發的榮譽和行業行政許可,為湛江日報社全媒產業發展創造了良好的外圍環境并注入了核動力,成為全媒產業發展的強大引擎。正如湛江日報社黨組書記、社長鄧宏森在湛江日報創刊68周年暨全媒產業發展座談會上所言,將匯集湛江報人的智慧和力量,建好16種媒體平臺,形成現代傳媒產業的四大方陣;打好融合、管理、節流三大戰役,積極推進機制體制改革創新,實現報業向報業傳媒、報業傳媒向傳媒產業的跨越發展。
【意義】數字產品傳播有據可依
2016年3月10日起,《網絡出版服務管理規定》正式施行,取代了2002年的《互聯網出版管理暫行規定》。這份由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工信部聯合制定的規章,對規范網絡出版服務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新規定提高準入門檻,要求從事網絡出版服務,必須依法經過出版行政主管部門批準,取得《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這個曾讓廣大自媒體感到緊張的《網絡出版服務管理規定》公布后,相關業內人士紛紛議論微博、微信上數以萬計的自媒體以后都需要取證了。針對這個問題,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相關負責人回應表示,開設微博、微信公眾號等所謂自媒體的個人或者機構,按照現行標準,屬于信息內容的創作者或生產者,是不需要獲得許可的;而納入許可管理的,主要是微博、微信等網絡平臺服務單位,即上述信息內容的提供者。
雖然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相關負責人的解讀讓廣大自媒體松了一口氣,但不得不承認,《網絡出版服務管理規定》對傳統媒體的轉型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該規定明確表示,國家鼓勵圖書、音像、電子、報紙、期刊出版單位從事網絡出版服務,加快與新媒體的融合發展,并制定有關政策,保障、促進網絡出版服務業的發展與繁榮。
在媒體融合發展千帆競發,報業轉型風起云涌的今天,湛江日報社順勢而為,第一時間組織人員深入研究和學習新規,并在廣東省新聞出版廣電局的指導下,向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報批。不久前,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以(總)網出證(粵)字第004號向湛江日報社頒發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湛江日報社獲得此許可后,可以出版與湛江日報社已獲許可出版的報紙內容范圍相一致的數字化作品并予以傳播,包括在移動端手機網絡進行傳播。
可以這樣說,湛江日報社作為廣東省首批和全國第二批數字出版轉型示范單位,再獲得《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后,湛江日報社數字產品的制播有據可依,對湛江日報社全面轉型,實現全媒產業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湛江新聞網工作人員正在錄制視頻節目。
【延伸】視聽節目制播如虎添翼
《網絡出版服務管理規定》的正式施行,讓不少微博、微信等自媒體平臺感覺到了壓力,但事情還沒有完,對于微博、微信等自媒體平臺的內容傳播和監管,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日前再出重磅文件。該局日前下發的《關于加強微博、微信等網絡社交平臺傳播視聽節目管理的通知》,要求利用微博、微信等各類社交應用開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的網絡平臺,應當取得《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AVSP)等法律法規規定的相關資質,并嚴格在許可證載明的業務范圍開展業務。
通知要求,在網絡平臺上使用微博賬號、微信公眾號等各類社交應用開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且已持有《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的機構,應當按照許可證的各項要求開展業務;未持有《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的機構和個人使用微博賬號、微信公眾號等各類社交應用開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應由網絡平臺作為該項服務的開辦主體,按照視聽節目管理的各項要求,對節目內容履行內容把關等各項管理責任,節目范圍不得超出平臺自身許可證載明的業務范圍。網絡平臺對不符合上述要求的微博賬號、微信公眾號等,不得為其提供接入服務等技術支持。通知還明確規定,微博、微信等網絡社交平臺不得轉發網民上傳的自制時政類視聽新聞節目。
對于這樣的重磅文件,不少行業人士紛紛持支持態度。在微博、微信等自媒體隨處可見,內容傳播五花八門的今天,該通知的要求可以說從很大程度上規范了微博、微信等自媒體的內容傳播,并給予最大限度的監管。
粵西城市聯播網中控室。
湛江日報社未雨綢繆,早在2004年8月1日就創辦了報社官網,建成了報紙電子版和綜合信息網相結合的網站;2006年3月網站實現第二次改版,改名為湛江在線,形成了鮮明的綜合類新聞網站特色;在2008年12月,網站改為現用名湛江新聞網,其中專設城市聯播視頻頻道,并開設了港東港西、航拍湛江、搞怪視頻、文體薈萃、活色生香、公益廣告等五大欄目。而在已經運營一年時間的湛江云媒手機APP中,也開設有視頻專區。
在行政許可方面,湛江日報社早在2011年就向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申報并獲批了《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同年,向廣東省廣播電影電視局申報并獲批《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2016年6月,湛江日報社向廣東省新聞出版廣電局申報并重新獲批《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同年12月底,湛江日報社又向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報批并成功獲準對《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進行增項,其業務類別由第二類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中的第三項調整為第二類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中的第三項和第六項。
隨著互聯網的深入發展,視聽傳播已經成為網絡傳播的重要組成部分,并且視聽傳播在整個網絡傳播中的比重也在逐年增加,目前已經占據了網絡傳播的半壁江山。
由于早介入、早摸索、早經歷,湛江日報社在視聽傳播方面打造了一系列特色平臺,也通過學習,積累了一定的經驗。湛江日報社于2014年3月加入了中國網絡視聽節目服務協會,2015年2月加入廣東網絡視聽新媒體協會。2015年、2016年先后兩年派人參加了中國網絡視聽大會。目前,湛江日報社有近十名持證的網絡視聽節目審核員以及多名與持證視聽業務相適應的專業人員。
通過加入行業協會,與同行的相互交流和學習,湛江日報社的視聽產業已經初具規模。發展至今,不僅有專業的視聽制播團隊,也有視聽制播設備、技術和平臺。僅在去年,就拍攝了湛江首部反家暴微電影《傷痕》,得到了各方好評;參加全國首屆無人機航拍視頻展播活動,與同行交流切磋;粵西城市聯播網亮點欄目《港東港西》節目更加接地氣;湛江新聞網開設了街采專欄,開啟了全民娛樂新時代……目前湛江日報社視聽+平臺可廣泛承接微電影、情景劇、MV、企業宣傳片(形象片)、視頻廣告、航拍視頻(圖片)、創意視頻策劃制作、綜藝娛樂節目等各類視聽的制播業務。
加之有《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等行政許可,湛江日報社的視聽節目發展將更快的進入快車道,視聽節目的制播將更加專業和規范,成為湛江日報社轉型升級和尋求數字出版轉型出路的另一重要平臺和陣地。
粵西城市聯播網戶外平臺。
【展望】報社全媒產業蓄勢待發
轉型升級是傳統報業發展的大勢所趨,湛江日報社十三五期間的目標任務就是實現報業向報業傳媒、報業傳媒向傳媒產業的跨越。
早些年,當傳統報業的發展受到互聯網沖擊時,湛江日報社就做出過戰略調整。2013年7月成立了湛江日報社全資子公司——湛江全搜索網絡傳播有限公司,整合了報社大部分新媒體平臺和戶外媒體平臺,報社將其視為報業轉型升級和數字出版轉型發展的先頭部隊。經過三年多時間的摸索和發展,湛江全搜索網絡傳播有限公司目前已經擁有新媒體文化產業矩陣、戶外傳媒產業矩陣、視聽+特色平臺等兩大網絡傳播矩陣和一特色平臺。數字出版轉型和視聽+產業已經搭好了基本架構,正在不斷發展和壯大中。
2015年,湛江日報社參加深圳文博會展示新媒體產業發展情況。 記者 劉金鳳 攝
2015年1月1日,湛江日報社又做出了組建報社全媒體中心的戰略部署,這是湛江日報社全媒體轉型發展中的重要一環。經過一年時間的籌劃,2016年1月1日,湛江日報社數字出版轉型另一重大陣地——湛江云媒手機APP也正式上線。湛江云媒設置的頻道包括新聞、報料、讀報、電商和便民,網民可以從安卓或蘋果應用市場免費下載安裝,成為湛江云媒的一員,充分享受湛江日報社提供的新聞資訊、生活服務、消費休閑等豐富的云媒內容。
如今,面對新媒體、新業態的不斷涌現,面對數字傳播內容的不斷規范,傳統報業的轉型升級更需要深度和廣度。湛江日報社正欲組建湛報傳媒有限公司,將內容發布、品牌運營和城市聯播產業重組和融合,打破傳統的報業模式,根據整個報業的發展趨勢,打造湛江日報社新的傳媒業態。
有著68年歷史的湛江日報社,在自辦發行、人事改革、新聞創新、融合發展等工作中均走在同行前列。現在,在行業主管部門的大力扶持和指導下,依托數代湛江報人的智慧和決心,我們有理由相信,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斗中,湛江日報社一定能夠殺出一條轉型升級的血路,以全媒產業的新形象屹立于祖國的南海之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