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納蘭談史
明朝中后期,雖然明朝政府實行了閉關鎖國政策,但是那些沿海大地主為了高額利潤,不惜鋌而走險秘密進行國際貿易。在大海上,難免海盜出沒頻頻,這些海盜們占據小島伺機而動,以日本人為主,還有葡萄牙人及中國人,我們稱其為倭寇,專門劫掠商船,殺人越貨,大明朝東部沿海也屢屢遭到這幫倭寇的襲擾。
明朝倭寇
明萬歷年間,明朝朝廷國家機器腐化,軍隊戰斗力也大不如前,也對沿海倭寇的防范疏忽了許多,以至于這幫倭寇大膽到不僅僅是在海上橫行霸道,甚至登錄到沿海城市燒殺搶掠,沿海地區百姓生命財產深受威脅。
說到這股倭寇的來歷,就要追溯到日本1336年的一次長達60年的南北朝分裂了。當時恰逢明太祖剛剛完成中國的統一大業,明朝處于政治穩定經濟復蘇的平穩期,日本國內的北朝就決定與明朝做生意,以促進自己經濟發展,從而快速結束國內亂世。明朝政府聽說日本請求與華通商自然是不勝歡喜,但與此同時忽略了一個重要的政治細節,那就是缺乏國際形勢的明朝不知道日本當時處于分裂割據狀態,稀里糊涂的把北朝的足利滿義封為了日本國王,整了一出外交鬧劇,就招致了南朝大封建主的嚴重不滿,再加上武士們失去了土地,生存成為了一個難題,一咬牙一跺腳他們就干起了海盜的營生,這就是咱們常說的倭寇的來源。
明朝寶船
原先明朝統治階級內部沒把這股倭寇當回事兒,認為是窮的沒飯吃混口吃的,而且海上日本船只機動性比較強不好抓,也懶得搭理他們了。后來倭寇越發囂張,當魯蘇浙閩這些沿海經濟大省慘遭倭寇瘋狂劫掠,直接造成了國家稅賦征收大打折扣,讓明朝的統治階級深感到了恐慌,于是急急忙忙的調集精兵猛將來防衛沿海地區,并大規模修建沿海軍事基地。
直到后來戚繼光的出現才徹底平定了倭寇問題。明朝政府把倭寇之弊歸咎于了通商上面,就關閉了對外貿易機構市舶司,禁止與外國通商,這時的明朝實行海禁正式開始了閉關鎖國。
反抗帝國主義侵略
而清朝閉關鎖國卻不是單純為了防范海賊,更為主要的是18世紀西方宗教思想(主要是天主教)的蔓延,傳教士的增多,令統治階級擔憂西方宗教意識對國民思想的引導會不利于自身統治,再加上清朝政府作為一個發達的農業大國也足矣自給自足,也用不著依靠外來進口貨物。
參考文獻:《明史》、《清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