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覓傳說
昭化古八景
到了昭化,不想爹媽不僅僅是一句歌謠,一句俗語,一個傳說,更多的是對昭化古城繁榮、昌盛、以至于讓人樂不思歸的真實寫照。
昭化有著天下第一山水太極奇觀,一陰一陽完美結合,勝古八景也見證了昭化的人杰地靈、物華天寶之姿。
一、桔柏江聲
石怒灘橫蜀水偏,嘉陵千里發秦川。
流聲細細無人識,桔柏津頭老渡船。
—— 清昭化縣令李元
桔柏渡,又稱桔柏潭、橘柏渡。因古代渡口兩邊長滿紅橘、柏樹而得此名。但關于桔柏渡,在昭化還有一個傳說,和李家前人有關:據說是在安史之亂,唐明皇李隆基入蜀避難,逃到了這里,只見前有滔滔江水阻隔,后又有叛軍追趕,嚇得魂不附體,仰天長嘆:形勢如此急迫,莫非天要絕我?這急迫二字也就隨著流傳,到最后就被傳成了桔柏(當地方言:ju bo)了。渡口對面被稱為擺宴村,傳說是唐明皇度過險情后,在此地大擺筵席而得名。
桔柏古渡上游不遠處有一座淺灘,江水湍急,沖擊暖石,發出陣陣奔騰激昂的濤聲,以至浪花飛舞,十分壯觀,這也就是昭化八大景中最著名的一景:桔柏江聲的由來。
二、長寧山色
長寧山色絕崔嵬,翠柏蒼松映紫薇。
試問池邊誰洗馬,空留明月照斜暉。
長寧山,在昭化城西45公里處,曾立寨駐兵,取長久安寧之意,因而得名。
宋代王智也曾在此地筑城,后來王昭也在此寨駐兵防守,足以見得昭化自古就是一軍事要地。
三、茅坪夜月
勝地名傳夜月池,茅坪窅藹望中迷。
藤蘿也解留仙跡,葉結枝牽不敢垂。
——清 李元
昭化古城東門外,有一座神奇的小山,傳說站在東門(瞻鳳門)門樓上可看見鳳嶺山山上棲息著一對鳳凰,每天晨飛晚歸。當地百姓認為有鳳凰棲息的地方就是一塊風水寶地,便取名叫茅坪,并挖了一口圓形的池塘,命名映月池。
池水清澈見底,不長一草一木,每晚池中常出現月影,而且呈半月狀,堪稱一大自然奇觀。
四、衛嶺朝云
片片輕運覆野墻,鸞與經后幾千霜。
風流往事傳天寶,鸚鵡無從問上皇。
衛嶺,即白衛嶺(今昭化區朝陽鄉),在昭化西南五十里,與劍門山相接,系行人歇腳、解乏的地方。傳說安史之亂時,唐明皇逃難經過此地,見玄元皇帝騎著白衛而來,是示意平頂安祿山的預兆,于是封嶺神為白衛公。
五、馬鳴險閣
峭壁凌霄蜀北門,一夫當關萬銷魂。
云連劍閣蟲關險,舊有將軍古灶墩。
——清 楊祖德
大寒夜,山那頭,彤云出岫,嶺上霜紅又是幾個秋?
馬鳴險閣,原昭化八景之一,即馬鳴閣道上的馬鳴閣,現屬青川縣。馬鳴閣在白龍江畔距昭化古城40公里之外的魯班峽,峽內兩岸如刀劈斧切,右岸尚存古棧道遺址。峽內江流湍急,聲似馬鳴,因而得名。
馬鳴閣道地形隱蔽,諸葛亮曾在道上的大高山造木牛流馬,并經此道伐曹魏,取陰平,戰武都,攻漢陽(今天水),故有:侯五伐中原,軍旅往來,皆由馬鳴閣之說。
六、虎跳仙磴
江流錯落石盤根,一葉扁舟岸柳新。
善政同來聞虎跳,驚心俗吏憶前人。
虎跳,川北著名的水碼頭,地處廣元市昭化區和蒼溪縣交接的嘉陵江邊,西對龍門山,東近傲盤山,北依仙磴山,現屬昭化區。
傳說遠古時期這一帶是一片原始森林,叢林中有一只老虎想到峨眉山學道,但大江阻隔,便想出一計:從山上掀起一塊巨石橫立江中當做跳板,縱身一躍到大石上,大吼一聲學道去也便跳過江去了。這只老虎在峨眉山修成正果后,只要鄉親有難,便立即出現搭救,當地百姓因感激和崇拜,故將此地更名為虎跳。又因老虎掀下的巨石在仙磴山下,所以形成了虎跳仙磴這一獨特的自然景觀。
七、牛首雄關
不是平壤征戰處,山名牛首亦雄關。
太平峰靖閑憑眺,萬里晴空指顧間。
——清 李元
牛首,在昭化城西7公里處,海拔1214米,因山勢雄偉,似昂首牛頭,故得此名。雄關,指牛頭山腰的天雄關。
牛首雄關北依劍門,東臨昭化,地勢險要,是進退可守的軍事要地。
三國時蜀漢大將姜維屯兵牛頭山,三萬士兵被困山上,因無水源而軍心紛亂,士氣低落,相傳諸葛亮托夢設壇拜水而解了困,此后便留下了久雨不溢、大旱不涸的拜水池——姜維井。
八、龍湫古墨
富水神龍洞里居,重山深鎖白云虛。
何年題寫最高處,春草秋苔護墨書。
龍湫古墨,昭化八景中的最后一個景點,指利州區寶輪鎮溶洞群池邊的題詞。
寶輪鎮龍泉村龍王溝有一處溶洞群,其中老龍洞最為神秘。洞內暗河較多,內有成都、綿州、漢中等地取水者留題的姓名,圣水龍湫,書法俊逸。
文章轉載自昭化旅游
如侵犯到您的權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