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就是構成所有物質的基本粒子。
原子就是構成所有物質的基本的小粒子。原子很小,一億個原子緊靠在一起并排開來也只有幾厘米長。原子的中心有原子核,其周圍還存在電子。電子是帶有負電荷的,而原子核中的質子則是帶有正電荷的。一個質子所帶的正電荷與一個電子所帶的負電荷剛好正負得零中和掉。一個原子中的電子和質子的數量是相同的,因此一個原子整體是中性的。
原子的結構
化學性質相同的原子的種類就稱之為元素,原子的化學性質是由質子與電子的數量來決定的。也就是說,同樣的元素,哪怕其中子的數量不同,其原子與電子的數量也一定是相同的。因此,我們可以通過質子的數量來為原子編號,通過這個編號來區分不同的元素。原子編號越大的元素,其質子與中子的數量就越多,自然,其質量(原子量)就越大。
原子編號與質子的數量相同
主族元素和副族元素
元素周期表的左右的1族、2族、12族~18的元素都是主族元素。主族元素相同的元素,其化學性質都非常相像。
同族的主族元素,元素周期表從上到下,其獲得電子的能力增強,更容易變成陽離子。同一周期的主族元素,除了稀有氣體以外,元素周期表從左往右,其失去電子的能力增強,更容易成為陰離子。
第3族到第11族的元素,屬于從元素周期表的左方過渡到元素周期表的右方,所以又稱之為過渡元素,也就是副族元素。過渡元素全部都是金屬,最外層的電子數是一個或者兩個。元素周期表的縱向上的同族元素的性質類似,橫向上的元素的性質也有許多類似的地方。
主族元素中有金屬元素和非金屬元素,而副族元素則全部是金屬元素。
什么是熔點和沸點?
物質在溫度不同的環境中可能會呈現固體、液體和氣體三種狀態。例如,水在固體形態下是冰,在液體形態下是水,而在氣體形態下是水蒸氣。在知道了物質的熔點和沸點之后,就可以判斷出在特定溫度下其狀態了熔點(凝固點)是物質在固體和液體狀態下變化的臨界溫度。超過了物質的沸點之后,就只能以氣體的狀態存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