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成語故事出自《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一言:漢語的一個字叫一言:九鼎:傳國之寶,喻貴重的物品。
公元前 260 年,秦國的軍隊在趙國的長平(今山西高平縣西北)把趙國的軍隊打得大敗。接著,秦將白起便揮師乘勝向邯鄲(趙國的都城,現屬河北)進擊。公元前 259 年,秦軍包圍了邯鄲。趙國危在旦夕、國君趙孝成王便派平原君趙勝,帶著毛遂等二十位門客到楚國去請求派兵支援。
平原君到楚國后,便與楚國國君楚考烈王談判出兵救趙的條件,從早上一直談到中午都沒有結果。這時,只見毛遂拔劍出鞘,按著劍柄,從臺階下雄赳赳氣昂昂地走上前去,對平原君說:楚趙聯合抗秦的事,三言兩語就可以說清楚的,談了半天,怎么還不能定呢?本來就看不起趙國的楚考烈王,這下子有些生氣了,便斥責毛遂說:你還不退下去,我是在同你的君主講話,你來插嘴干什么?
毛遂把劍拿在手上,擺出要擊殺的架勢,搶前幾步說:大王之所以敢于這樣不禮貌地斥責我,你是以為楚國人多吧!可現在,在這十步的范圍以內,你就沒有這個多數了。你的性命完全在我的掌握之中。過去,我聽說過,商湯曾以七十里的封地,而奪得了夏桀的天下,周文王姬昌也以百里的封地而滅掉了殷紂。他們靠的不是人多,而靠的是威望和德行。而今楚國有土地五千里,能打仗的人上百萬,本來是最有資格做霸主的。可是前些年卻幾次敗給秦將白起,首戰丟了北方重鎮鄢郢(今湖北宜城西南),再戰被白起燒了夷陵(今湖北宜昌東),三戰丟了國都郢(今湖北江陵),遷都到陳(今河南淮陽),使先王都跟著遭受侮辱。這本來是百世的怨恨和恥辱,難道大王你不知道。所以,要聯合抗秦的,應該說最需要的還是楚國,并不只有趙國啊!在毛遂的刀劍威逼之下,楚考烈王只得連連點頭稱是,便當即決定發兵救趙。
趙勝回到趙國以后,感嘆地說: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趙重于九鼎大呂。
九鼎:相傳為夏禹所鑄九個鼎,象征九州,為夏、商、周三代的傳國之寶;大呂:周宗廟門前的大鐘。二者都是當時全國最寶貴的物品。
這段話的意思是說:毛遂在楚王面前講的那番話,使趙國的聲望比最珍貴的寶器九鼎、大呂還貴重。
根據這個故事,后來人們便引申出一言九鼎這個成語,用來形容說話很有分量,每句話都起了重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