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電影《湄公河大案》又將人們的目光聚焦到了那個讓人望而生畏的地方金三角,再次掀起了全國人民對毒品的抵制熱潮。在電影中,除了反復提到的毒梟糯康,還提到一個沙先生,而這位沙先生的原型,就是著名的金三角大毒梟坤沙。

作為金三角最大毒梟,坤沙最為人熟知的身份就是海洛因之王。在上世界70年代到90年代間,坤沙統治著金三角地區80%的毒品貿易,美國60%的毒品都來自他掌管的區域,除此之外,當時世界上三分之一的海洛因也都是由他提供。毫無疑問,坤沙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毒品供貨商。

坤沙是如何稱霸金三角毒品市場的?
1933年2月17日,坤沙出生在緬甸撣邦萊莫山弄掌大寨,大家都以為他是緬甸人,其實他是中國人,他自己也說他的祖籍是云南大理。他的父親張秉堯是漢族人,母親是撣族人。坤沙有三個名字,中文名字叫張奇夫,緬甸名字為關約,坤沙則是泰國名字。
由于撣邦之間盛行部族仇殺,坤沙自幼一直躲避在外,期間參加了由李彌創立的反共抗俄軍政大學,接受了基礎的軍事訓練。到1949年,坤沙從泰國潛回金三角,娶了一位首領的女兒,并很快成了岳父的左膀右臂。1961年,他開始自己拉隊伍,建立大型武裝。

到1967年時,坤沙販毒集團便已控制金三角70%的毒品生產和大部分販運業務,從此開始了他的統治時期,他也得意地自稱為鴉片大王。到1989年,金三角毒品貿易達到最高峰時,坤沙控制了整個金三角地區毒品貿易的80%。
雖然坤沙自稱鴉片大王,但他生平卻最憎恨毒品,不準其部下吸毒,他本人也早已戒毒,作為表率,并規定任何人發現其部下吸毒均可當場處決。他曾經說:這世上兩有種人最痛恨毒品,一個是所有人的母親,另一個就是我。販毒者痛恨毒品,可以說非常諷刺了。

退居二線的毒梟大王,能否安度晚年?
1993年,坤沙建立了自己的國家,他稱之為撣邦共和國,自己擔任總統。而這一做法,顯然會樹大招風,緬甸隨即派遣精兵良將攻擊該國。幾年之后,撣邦共和國中幾千人出走,國中還出現了內亂。不久之后,坤沙便宣布,投降于緬甸政府。
在1998年,坤沙退居二線,隱居在了仰光,扛起毒梟重任的,成為了他的四個兒子和一些部下。但在危險中行走多年的他,能享受平和的晚年嗎?對于那些因為他而沾染毒品的人,人生走向又會如何?點擊圖片按鈕,了解坤沙更多故事。

(圖片來自網絡,侵權立刪)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來自用戶上傳并發布,站點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信息僅供參考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