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船廠(關于青山船廠的基本詳情介紹)

說起青山,炸炸和過早為人津津樂道,戴家湖公園在某書掀起浪潮,武鋼更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殊不知青山深處,514終點站,還有一個船廠,遺世而獨立。

除了廣為人知的武鋼,默默無聞的船廠和石化,撐起了青山的工業(yè)帝國的金三角。

自上世紀以來,一條條巨輪從這里揚帆起航,駛向世界各地,在波濤洶涌中乘風破浪。

不造船的船廠

69年,630艘船舶,218艘船舶出口,無數(shù)次的打破歷史,開創(chuàng)記錄,"中國最好化學品船船廠"名不虛傳。

2018年,船廠建造的最后一艘船舶駛入大海,為青山船廠69年造船史,寫下了完美的終章。

自此,中國中部地區(qū)最大的船廠,宣告退出歷史舞臺。

船廠不造船,還能干嘛?

交付完最后一艘船舶,青山船廠沒有像想象中的一蹶不振。棄船上岸的青山船廠華麗轉身,轉型鋼結構業(yè)務,廠區(qū)連同碼頭被打造成集裝箱集散中心。

曾經(jīng)風光無兩的船廠,如今稍顯落寞。

百萬方的工業(yè)園區(qū),沒有了萬噸巨輪的填充,在轉型后閑置了不少。陽光射入無人的廠房,銹跡斑駁的鋼鐵有些黯淡,曾經(jīng)的它們也曾在陽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輝。

在船廠鼎盛時期,每到這時,窄小的船廠老大門,就會有上千輛老式自行車蜂擁而出,浩浩蕩蕩。

直到日暮,才看到零星幾人,騎著自行車,緩慢離開寬闊氣派的新廠大門。浩蕩的自行車大隊終成了回憶。

不知道有多少船廠人的下班時光,都是在足球場渡過?

如今的球場,大門緊鎖,雜草已經(jīng)長到了半人高,只剩下?lián)u搖欲墜的看臺鐵棚,依稀能看到往日的影子。

曾經(jīng)繁華的菜市場,從蕭條走向了破敗,只剩兩只小狗,在內(nèi)看守大門。不知道迎接它的,是改頭換面,重新開始,還是就此永別。

歲月饒過了船廠

如果你是第一次來船廠,總會覺得自己有被拐賣的嫌疑,514還未行至終點站,窗外的起伏連綿的工地,千瘡百孔的無人危樓,已經(jīng)讓人忽而產(chǎn)生避世的錯覺。

輾轉崎嶇到站,傳統(tǒng),復古的船廠村映入眼簾,時光在這里停滯不前,閑云野鶴,怡然自得,這里是00后沒見過的武漢。

坐擁船廠和石化的船廠村沒有高樓,上世紀60年代建造的筒子樓,是這里絕對的主角。

復古的筒子樓,是電影取景絕佳之地,煙囪、吊車、鋼架,廣播、麻將、廣場舞音樂,組合起了一個魔幻現(xiàn)實主義的世外桃源。

一梯幾十戶的超常布局,一層一用的公共廁所和浴室,現(xiàn)在只出現(xiàn)在大學宿舍之中。

公共洗衣臺,是兒時夏日的玩水圣地。和玩伴坐在腳盆里一邊洗澡,一邊玩水,有條件的還能買上一把水槍,械斗一番,泡皺了手指的皮膚也渾然不覺。

小時候洋氣的筒子樓,年久失修,兩側灑入陽光,也不能緩解樓內(nèi)的陰暗。

船廠轉型、新房修建,越來越多的原住民搬離生活多年的單身宿舍。現(xiàn)居于筒子樓內(nèi)的,更多是外來的租戶。只剩零星幾家原住民,還堅守在此。

7、8年前,隔壁的澡堂關門大吉,冬日搓澡的樂趣,也少了幾分。

在船廠,共享單車沒有生存空間。每家每戶都必備1-3輛自行車。

在路上逗留幾分鐘,十幾輛自行車穿行而過,各有不同。在市區(qū)幾乎已經(jīng)消失無蹤的兒時寶馬——二八大杠,在這里也不算稀奇。

隨意走進一間車棚,就是一本活脫脫的《武漢百年自行車圖鑒》

落灰的閑置電動車,顯得有些落寞。除了外賣和快遞,電動車在不大的船廠都成了多余。

船廠逐漸老齡化,多數(shù)適齡兒童的父母都選擇了搬離,當年3所中小學如今也整合成青山小學與青山中學。

船廠不大,卻足夠自給自足,醫(yī)院影院應有盡有。

菜市場拆除,旁邊的集市悄然興起,除了各色菜品水果,還多了日用雜貨。不用出村的船廠生活,更顯得輕松愜意。

自帶BGM的船廠美食

船廠美食頗多,但要說最廣為人知的,還是李李麻辣燙。

縱橫船廠多年的老店,每到飯點,都座無虛席。模仿他的店子已經(jīng)開了幾十家分店,老板依舊不愿將分店開出青山。

一鍋牛骨湯,加上一小碟秘制蘸料,就足以讓李李麻辣燙在武漢的美食江湖稱王稱霸。

招牌的不老牛肉,更是開啟了無數(shù)人新世界的大門。

時過境遷,唯一不變的就是船廠的夜生活依舊豐富多彩。下了公交車還平平無奇,轉彎進入便民服務區(qū),便會看到柳暗花明又一村。

整條街的宵夜燒烤,座無虛席。幾乎每家店,都坐滿了下班覓食的饕客。每個老板都操著一口流利的武漢話。好久沒有在市中心,聽到這么純粹的武漢話。

偌大的廣場被桌椅填滿了小半,若要問為什么還有大半空余,吃到一半,自然會知道答案。

跛子燒烤是船廠的老店,開了三十年,擁有著一批忠實的擁護者。

老板自信地說,許多熟客吃慣了他家的燒烤,即使搬離了船廠,也會特意從漢陽驅車回來,一解腹中饞蟲。

不屑于冠上什么溫州燒烤、漢派燒烤的名頭,30年的歷史,讓跛子足夠有底氣。

30多年前,跛子夫婦面臨崗位調動。因為一手人盡皆知的好廚藝,被街坊四鄰趕來開了一家燒烤店。

相較于肉類,跛子的素菜更深得我心。被孜然照料到每一寸的烤粉、堪比素鮑魚的香菇,都是比肉類更精華的美味。

最為可惜的就是因為少了兒媳婦幫手,我的最愛烤山藥暫時下架。只希望下次回廠,還能再吃到它。

吃到一半,音樂響起,終于知道了空余大半廣場的用途。這不,BGM就已經(jīng)響起來了。

還沒吃完燒烤,阿姨們的裝備已經(jīng)換了三次,絲巾、折扇、腰鼓,活脫脫一只全能老年舞蹈隊。

從天亮吃到天黑,廣場上更加熱鬧,不時還能看到幾個小鬼頭混入廣場舞大軍,肆意扭動。

似乎10后的童年,也不止有電子產(chǎn)品,和我們小時候,也沒什么兩樣。

船廠村就像一塊琥珀,被時光中停滯不前,卻永遠保持在了它最美的時候。

轉載注明出處:華峰博客網(wǎng)

內(nèi)容版權聲明:除非注明,否則皆為本站原創(chuàng)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