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據媒體報道,共享充電寶再現漲價潮。據有媒體報道,部分商圈和醫院等場所充電要3-4元/小時,酒吧夜店高達10元/小時。而早期價格只要1元/小時,有用戶未及時歸還充電寶,一天花掉99元,等于買了個充電寶。
對于漲價
用過的用戶都有切身體驗
隨便充個一兩小時
都得花費十來元甚至更貴
和當初商家大規模推廣時形成了鮮明對比
性價比嚴重降低
不少網友直言
以后不用了
@共享充電寶:韭菜好割也要注意姿勢
從資本的角度看,在商言商,投資人和品牌方不是做慈善的。而且,共享充電寶既不是公共必需品,也不是壟斷行業,市場競爭還算比較充分,因此定價高,也是一種正常的市場行為,是真實運營成本的一種反應。
這一點可以從相關企業公布的招股書看出來。以怪獸充電為例,其營收從2019年的20.223億元,提升到2020年的28.094億元,同比大幅增長,但凈利潤和凈利率,都是大幅度下滑。說白了,如果不繼續提價,商家基本掙不到什么錢。
然而,價格水位,必然是有一個用戶接受度臨界點的。如果價格太高,那用戶還不如自己攜帶充電寶。所以于商家而言,資本邏輯仍然得建立在用戶接受的前提下。
商家冒著用戶流失的風險,也要靠不斷漲價來維持利潤,本質上還是因為,共享充電寶現在的商業模式過于單一。
遙想當年,共享充電寶能夠大規模流行開來,無非是趁著共享經濟的風口,采用燒錢戰略來低價推廣獲客。不只是共享充電寶,像共享單車等,都是采取同樣的模式。
這就造成一個矛盾的局面,投資方燒掉的錢要補回來,還要有足夠的盈利空間,但靠低價吸引來的用戶,未必會有很強的埋單意愿。
因為商業模式的可持續性存疑,當年王思聰有個經典的共享充電寶賭局,認為共享充電寶不可能活下去。現在看來,共享充電寶依舊活著,并且一些品牌公司正謀劃上市,但這并不能說明王思聰賭輸了,也不能說明共享充電寶現在的商業模式取得了勝利。
因為從目前來看,共享充電寶的持續盈利能力,依舊是存疑的,至少和它現在的市場規模不成正比。而它又不是高粘性產品,在不斷漲價的盈利壓力下,用戶流失的問題只會越來越凸顯。
方便、便宜,可能是絕大多數用戶使用共享充電寶的原因。所以,對于共享充電寶的投資和運營方來說,還是得在商業模式上有所突破。
針對持續漲價的充電寶,不同地區、不同群體用戶對于價格的敏感度,與他們對于自己需求價值的判斷相一致。還有一項不能忽略的是,用戶從共享經濟中所獲得的服務體驗是否對等。如果用戶花高價使用的共享充電寶總出現質量問題,那么就會導致用戶放棄這項服務。
目前,共享充電寶價格不斷上漲,引發了一些用戶不滿。對于企業而言,如果完全無視這些聲音繼續漲價,而沒有對用戶的承受心理和能力做充分調研,就可能會造成用戶大量流失。同時,如果價格上去了、服務卻不盡如人意,因為產品質量及服務被用戶投訴的案例不斷增加,也會對其品牌形象帶來損害。如此一來,相關企業最終就會被用戶用腳投票。
(原標題:借個充電寶一天99元?網友:比停車都貴)來源:北晚新視覺綜合 瀟湘晨報 紅星新聞流程編輯:TF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