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溫迪
來源/樊登讀書(ID:readingclub_btfx)
英國作家克萊夫·巴克曾說:
每個美國家庭都擁有兩本書,一本是《圣經》,另一本可能就是斯蒂芬·金的《肖申克的救贖》。
這本書陪伴無數人走過了生命中最難熬的日子。
今天就來給大家解讀斯蒂芬·金的杰出代表作——《肖申克的救贖》。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真正有格局的人,既能享受最好的,也能承受最壞的。
那么,格局是什么呢?
樊登曾說:眼界,是學習撐大的。
有人據此引申為:格局,是眼界撐大的。
重溫《肖申克的救贖》,我頓悟一個人的眼界,決定了他的格局。
而格局的大小決定了他能走多穩,能走多遠。
看過這本書的人,既為主人公安迪憑才智毅力成功越獄而折服,也為他為人處世的格局所贊嘆。
正所謂:眼界決定境界,格局決定結局。
在肖申克監獄,有人向往墻外的星辰大海,有人安于墻內的平淡與秩序。
一個人能攀登到怎樣的高度,最終是由自己的眼界所決定。
圖片來源:全景視覺
格局小目光淺:單次博弈
安迪是銀行精英,因被誤判槍殺妻子及其情人的罪名而進入肖申克監獄。
生活頓時跌入低谷。不僅要面對兇殘的獄警,還要忍受典獄長諾頓的打壓。
諾頓經常手持一本《圣經》,高高在上。
在訓誡犯人時,總是傲慢地說:把信仰交給神,把賤命交給我。
在肖申克,他狂妄自大,把自己當成了監獄的主宰,來教化這些邪惡之人。
表面上道貌岸然,實則不擇手段地攫取利益,殘酷、陰險而貪婪。
他用《圣經》里的話警告安迪:
我是世界之光,跟從我的,就不在黑暗里走,必要時得跟著希望之光。
他靠著犯人們攫取見不得人的巨額利益,并靠著安迪一次次把錢洗白。
可當安迪滿懷希望地跑來告訴他,有一個名叫湯米的人知道自己案子的真正兇手,可以證明自己無罪時,諾頓翻了臉。
他指責安迪的無禮,并找借口阻止他翻案。
他命人強行把安迪關了幾個月的禁閉,不顧安迪的請求和不說出他貪污事實的承諾。
不僅如此,為了不讓自己眼前的利益受損,他狠心地把證人湯米偷偷射殺,終結了安迪重獲自由的希望。
他從不審視自己,只去審判別人。
此后,安迪選擇隱忍不發,但開始默默蓄力。
通過持續為典獄長和獄警避稅,取得信任,然后步步為營,為自己籌謀。
諾頓怎么也想不到,有一天,這個被他不斷折磨打壓,只配無償為他服務的罪犯,竟然能逃出牢籠,給他致命的一擊。
圖片來源:全景視覺
安迪在逃走后,寫信揭發了諾頓的一系列罪行,諾頓被逼自殺。
有人說,格局小的人,目光短淺還自以為是。
不僅心胸狹隘,不懂得包容別人,甚至是睚眥必報。
正如有個比喻所說:
麻雀永遠飛不到青云之上,因為它只盯著地面的稻谷;雄鷹之所以能自由自在地在峰頂翱翔,因為它的眼里裝滿了山河大地。
諾頓的行為,套用商業模式的一個詞,就是單次博弈。
舉例來說:假如你去一個景區旅游,走進一家飯店吃飯,明明點了300塊的菜,最后結賬時卻花了3000元。
這個時候,你一定知道,自己被宰了。
因為商家覺得你這輩子只會來這里一次,他這輩子也只想和你做這一次生意,這就是單次博弈。
諾頓的狹隘使他與世界打交道的方式,變成單次博弈。
在他的眼里,肖申克的犯人是最弱勢的群體,永無出頭之日,甚至可以說是一群可以隨意拿捏的垃圾。
他只顧眼前利益,甚至不惜得罪聰明過人的安迪,無異于殺雞取卵。
一個人被狹窄的眼界局限了思維,必將困于一隅,難成大事。
而格局小目光短淺,選擇單次博弈的人,注定無法走得長遠。
格局大立意遠:重復博弈
安迪畢業于緬因大學商學院,入獄前就已經是銀行的副總裁。
即便深陷囹圄,飽受折磨,他依然沒有崩潰沉淪。
相比其他犯人的絕望麻木,他坦然接受這一切,常常若有所思。
在瑞德眼里,安迪是這樣的:
他的步伐和談吐簡直是異類,像在公園散步,無憂無慮,仿佛身披隱形衣。
他總是用諱莫如深的眼神打量著肖申克的一切,貌似不屬于那里。
走路時,他挺胸抬頭;受欺負時,奮起反抗;關禁閉時,不忘思考。
圖片來源:全景視覺
這是一種曾站在高處看過世界的格局,讓他有了不懼苦難的堅韌。
都說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
在一次修繕屋頂的勞動中,他不顧生命危險,憑借豐富的金融知識,自薦為警備隊長避稅。
此后,他幫助所有獄警避稅理財,變成了監獄里的模范囚徒。不僅被調到監獄圖書館工作,還擁有一間單身牢房。
為提升其他犯人的眼界,他不斷地給他們找尋生存的意義。
他堅持用6年時間不間斷地寫信申請,終于為圖書館爭取到了擴建資金,改善了監獄學習環境。
他還教犯人們識字,引導大家看書,幫助獄友考取高中文憑。
強者自救,圣者渡人,這就是做人的格局。
在獄友瑞德被監禁30年的時候,申請假釋再次失敗,安迪送給他一支口琴。
他希望這支琴給瑞德帶來力量,當有一天走出肖申克時,不會因無法適應而走上絕路。
在他看來,一個人的軀體可以被禁錮,但精神可以自由且豐盈。
別人的夢里都是殘暴恐怖的獄卒和獄友,而安迪的夢里是太平洋藍色的海水。
他來到肖申克受難,卻救贖了眾人的心靈。
相對于單次博弈,安迪與世界打交道的方式就是重復博弈。
拿前面的事例來說,如果那個景區的商家,能對待每一個游客像對待朋友一樣,靠譜、誠信,你也許會在心里,高看他一眼。
然后,把這個商家推薦給你自己的朋友,他因此能獲得長遠的利益。
在任何時候,格局大的人,眼界更寬,選擇與世界不斷聯結,路才會越走越寬。
安迪也激勵了現實中的我們:失意時,不氣餒;低谷時,不放棄。
自渡渡人,持續精進,終有一天會遇見更好的自己。
圖片來源:全景視覺
格局,是眼界撐大的
安迪雖誤入深淵,卻沒有被深淵吞噬。
在被調入圖書館后,他有機會看更多的書,不斷豐富自己的見識。
毛姆曾說過:閱讀,就是隨身攜帶的避難所。
眼界給他帶來希望和勇氣。
他曾學過地質學,結合書籍,他認真研究了附近的地質和氣象情況。
經過思考,他意識到或許可以挖一條通往外界的隧道。
從此,憑借著一把小鷹嘴鋤,他不動聲色地堅持挖了19年,打破了瑞德說的需要用時600年的玩笑話,重獲自由。
更令人佩服的是,他曾在預感審判不利時未雨綢繆,做了最壞的打算。
在朋友的幫助下,提前把錢拿去投資,并辦了新身份,給自己留了退路。
有人說,一項技能,無論大小,只要精通,就是行走世間的利器。
人若沒有高度,遇到的全是難題,人若沒有格局,看到的全是狼狽不堪。
一個人,只有站得更高,看得更遠,才能夠做出更明智的決策。
影片《肖申克的救贖》中,有三處經典鏡頭令人難忘。
一是安迪和獄友一起修繕屋頂時,與獄警達成交易,用自己的膽識為獄友們爭取到喝啤酒的權利。
安迪跟獄警說:
我只要求你給每位同事三罐啤酒,當一個人在春光明媚的戶外工作了一陣子時,如果有罐啤酒,他們會覺得更像個人。
令人感動的是,安迪把獄友稱為同事,在他眼里,人與人都是平等的。
那一刻,沐浴著溫暖的陽光,這幫被判有罪的人坐成一排,喝著冰鎮啤酒。
每個人都恍然覺得自己是個自由人,正在修葺自家的屋頂。
第二個場景是,安迪坐在辦公室里,反鎖房門,將監獄廣播調到最大,從捐贈的舊物里挑出《費加羅的婚禮》的唱片播放。
歌聲悠揚,直上云端,鏡頭切換到廣場。
所有放風的囚徒仰望天空,靜靜聆聽,一瞬間好像重獲自由。
音樂好像穿透了銅墻鐵壁,打開了人心的枷鎖,而這座猙獰的監獄仿佛變成了一座救贖人心、放飛希望的殿堂。
圖片來源:全景視覺
還有一個場景,安迪從下水道逃出,站在泥塘里,在電光雨水之下張開雙臂,體味久違的、失而復得的自由,這一幕令觀眾熱淚盈眶。
有句話說得好:格局之上,所見之處,步步皆景。
人一生中,總有那么一段時間需要你自己扛。熬過最難熬的日子,在落魄中自愈,才能在頂峰相見。
當一個人見過了高山大海,就不會被眼前的磨難所束縛。
作家馬丁說:
每一個強大的人,都曾咬著牙度過一段沒人幫忙,沒人支持,沒有人噓寒問暖的日子。過去了,就是你的成人禮,過不去,就是你的無底洞。
安迪雖然不是兇手,可他反思自己發現,是年輕時的自己不懂表達愛,才導致妻子的離開。
他懷著懺悔之心,用19年救贖了自己。
格局不是與生俱來,而是從切身的經歷中和眼界中得來。
現實的瑣碎,生活的茍且,常常蒙蔽我們的雙眼,讓我們只見浮云,不見山川。
在這個世界上,天才和智力不足的人各占1%。
我們大多數人,既不是前者,也不是后者,都是普通人。
我們做不到一鳴驚人,卻可以持續學習精進,讓自己變得更好。
一個人的格局,決定了他看事情的角度。格局小了,看到的世界就很小,格局大了,世界就大了。
點個在看,往后余生,愿我們都能擁有更大的格局和更厚重的人生。
點擊藍字查看往期推薦
西安211大學生白嫖事件,最可怕之處不在造假,而在那一手舉報……
愛跨界、愛逆行、愛斜杠:這屆年輕人是怎么務正業的
雷佳音、湯唯往事被扒,3億女性的體面,被無情撕開了……
被拋棄、被出軌、被婚姻拖垮的她,這次還能翻紅嗎?
作者:溫迪。愛好讀書,寫作,愿意用溫暖的文字書寫美好的人生。文章來源于樊登讀書(ID:readingclub_btfx),讀書點亮生活。值班編輯:梁瀟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