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介紹:
患者,男,52歲,3月19日因頭暈乏力12天,頭暈加重2h伴劇烈惡心、嘔吐、手腳發(fā)麻入院,急診CT未見顱內出血,以后循環(huán)缺血收治緩沖病區(qū),入院時生命體征平穩(wěn),既往有高血壓病史10年,長期口服阿司匹林,次日晨護士為其采集鼻咽拭子時發(fā)生鼻出血,經壓迫后止血。當日下午核酸檢測結果陰性轉至病區(qū)治療。
住院期間,篩查出血糖偏高,血小板數(shù)值80×109/L。3月26日揉鼻后鼻出血,經壓迫止血和枕后使用冰枕,出血得到控制,4月4日凌晨訴鼻腔再次出血,予壓迫止血和枕后使用冰枕仍出血不止,后護送至耳鼻喉科會診,查體見左側鼻中隔偏曲,鼻中隔后端見乳頭狀突起(小動脈瘤可能),進行鼻內鏡下鼻腔填塞處理后止血。會診意見:停用阿司匹林1~2周,予麻黃素和冰蠟液滴鼻tid,5天后至耳鼻喉科拔出膨脹海綿,期間應用抗生素抗感染治療,如在填塞期間或拔除鼻腔填塞后再次出血,需行手術治療。4月8日在耳鼻喉科行鼻出血電凝術,3日后病情穩(wěn)定出院。
疫情期間,采集鼻咽拭子是緩沖病區(qū)護士最為常見的操作。因為一個操作引發(fā)了患者鼻出血,其中也暴露出一些問題,我科人員通過頭腦風暴,從人、機、環(huán)、法、料來進行分析。
人
患者
1.身體狀況(鼻中隔偏曲、凝血功能);
2.既往病史 (血液病、心血管疾病、服用抗凝藥);
2.外界刺激;
3.理解配合程度。
醫(yī)生
1.醫(yī)生未及時評估患者或評估不到位;
2.門診醫(yī)生未告知相關科室患者的特殊病史(鼻中隔偏曲、凝血功能障礙,長期口服抗凝藥等);
3.緩沖病區(qū)醫(yī)生未及時查看患者,管床醫(yī)生查看患者滯后;
4.醫(yī)護之間溝通不良。
護士
1.護士穿戴的防護設備以及患者體位不利于觀察;
2.護士操作前未充分評估患者,操作不熟練;
3.護士缺乏風險意識,未識別高風險患者;
4.護士心理因素:進行鼻咽拭子采集等近距離操作的護士感染的風險更大,護士在進行操作的過程中會出現(xiàn)焦慮等負性情緒。
機
1.我院施行分時間段集中采集核酸,臨床科室在8:00-9:30,14:30-16:00進行鼻咽拭子采集,分別在當日14:00左右和21:00左右出報告,有時間限制;
2.檢驗科儀器設備、人員方面的限制;
3.病房護士無專業(yè)評估及檢測鼻腔情況的設備,導致評估結果欠準確;
4.兩次核酸采集的時間節(jié)點與出具報告的時間間隔過短,部分患者都是踩點來住院,護士沒有充分的時間評估患者。
環(huán)
1.鼻咽拭子標本的采集、處理和保存應遵循早期采樣、無菌操作、低溫保存的原則;采集完的標本及時放入帶有生物安全標識的雙層標本袋內,標識清楚,4℃存放,要求2h內送至檢驗科;
2.無專門的采集鼻咽拭子的地方,采集地點在病房,且光線昏暗,不方便護士評估和操作;
3.采集鼻咽拭子的數(shù)量多,5月份緩沖病區(qū)轉出患者780人,平均26人/天。
法
1.人員調動頻繁,護士來源于不同的科室,管理者對其能力評估不充分,對護士進行采集鼻咽拭子的相關培訓未做到個性化,考核不夠;
2.醫(yī)院未及時下發(fā)采集鼻咽拭子操作流程;
3.缺乏系統(tǒng)的評估流程,對患者評估不全面;
4.未及時關注到護士的負性心理狀態(tài)。可為護士提供心理支持:①在安排咽拭子標本采集護士的崗位時,采用自愿的原則;②在此項工作開展初期,管理者協(xié)助或參與此項操作;③護士操作前,管理者再次強調防護重要性以及檢查個人防護是否規(guī)范;④定期對采集鼻咽拭子的工作給予肯定及鼓勵。
料
1.合成纖維和尼龍植絨拭子上的絨毛能增加拭子與物證接觸的表面積,可以最大化地轉移細胞到拭子的表面,并在 DNA 提取中充分釋放黏附的細胞,從而獲得濃度更高的模板 DNA。
2.棉花的纖維對蛋白質吸附較強,導致病毒不易洗脫到保存液中。
3.不推薦尼龍類的纖維,其吸水性不佳,導致采樣量不足,影響檢出效率。
但尚無文獻報道鼻咽拭子的材料與引起鼻出血有直接關系。
改進措施
從5E原則即評估策略、教育預防、強化執(zhí)行、環(huán)境改變、工程策略5個方面進行改進。
評估策略:
1.操作者在采集鼻咽拭子操作前重點評估患者身體情況以及鼻腔情況;
2.對重點人群進行評估,尤其注意血液科、服用抗凝藥物等有出血傾向的患者;
3.合理安排患者入科時間,讓護士有充分的時間評估患者。
教育預防:
1.指導患者取合適的體位,加強與患者溝通交流,讓患者感到不適時舉手示意;
2.評估護士予以個性化培訓,實際觀摩并考核合格后方可單獨操作,專業(yè)培訓消除護士恐懼心理,按照流程操作。
強化執(zhí)行:
1.要求醫(yī)生據(jù)患者情況開具鼻拭子或者咽拭子;
2.增強風險意識,對采集鼻拭子患者進行風險告知并簽字確認;
3.全院統(tǒng)一采集咽拭子,對有口腔疾患等病情需要不能采集咽拭子時采集鼻拭子。
環(huán)境改變:
1.與檢驗科協(xié)商推遲兩批核酸檢測標本送檢時間,特殊情況與其協(xié)商后本科室派人及時送檢;
2.建議盡量減少病區(qū)護士人員更換;
3.固定治療車專門用來采集核酸檢測標本,配備高亮度手電筒,護士采集時開燈保持光線明亮。
工程策略:
1.根據(jù)防護級別及時調整護士防護設備,方便操作;
2.接診護士在評估為出血高風險患者的咽拭子條碼上用紅色標記,提示采集者避免采集鼻拭子;
3.聯(lián)合藥學部和信息科在易致出血藥物后面標注,警示醫(yī)護人員。
如何正確采集鼻咽拭子?
1.物品準備:鼻咽拭子試劑盒、壓舌板,標本條形碼,標本架,手電筒(護士做好三級防護)。
2.評估患者:了解患者的身體情況及既往病史,告知患者標本采集前2h禁食水,評估患者鼻腔情況,教患者禮儀咳嗽,準備好紙巾。
3.鼻咽拭子進入鼻腔深度約為鼻尖至耳垂的距離,采樣人員一手輕扶被采集人員的頭部,一手執(zhí)拭子貼鼻孔進入,沿下鼻道的底部向后緩緩深入,由于鼻道呈弧形,不可用力過猛,以免發(fā)生外傷出血。待拭子頂端到達鼻咽腔后壁時,輕輕旋轉一周(如遇反射性咳嗽,應停留片刻),然后緩緩取出拭子,將拭子頭浸入含2~3mL病毒保存液的管中。
4.鼻拭子采集時醫(yī)務人員宜處于患者側面,這樣醫(yī)護人員口面部受到直接飛沫接觸的概率較小,故而一般能較為仔細地采集標本。
5.將拭子放入試管中折斷擰緊,將標本垂直置于標本架上,采集后貼上相應的標簽,能在24h內檢測的標本可置于4℃保存;24h內無法檢測的標本則應置于-70℃或以下保存(如無-70℃保存條件,則于-20℃冰箱暫存)。
如果出現(xiàn)鼻出血,如何處理?
鼻出血的處理:①遵醫(yī)囑監(jiān)測生命體征;②觀察鼻腔出血情況,評估出血量;③囑患者如有血自鼻咽部流出時,要吐入痰杯內,勿咽下;以便觀察出血量、避免胃部不適,引起惡心、嘔吐;④觀察患者的面色等一般情況;⑤予半臥位,休克者平臥,保持病室安靜、清潔、光線溫濕度適宜,進行心理護理。
少量出血時,給予簡便止血措施: ①以拇指和食指緊捏兩側鼻翼10~15min;②鼻腔填塞1%麻黃素或0.1%腎上腺素棉球;③冷敷鼻部和前額。
出血量較多時:①迅速建立靜脈通道;②遵醫(yī)囑給予止血藥,補液,輸液;③協(xié)助醫(yī)生止血。
如患者面色蒼白,出冷汗,煩躁不安,脈搏增快,胸悶,血壓下降等應立即報告醫(yī)生,協(xié)助處理。
采集鼻拭子常有導致鼻出血的現(xiàn)象,我科已按照5E原則進行了改進,目前未再出現(xiàn)鼻出血現(xiàn)象,但也希望此案例能夠引起大家重視,即全面評估患者情況,不可一概而論,盡量避免對患者造成傷害及出現(xiàn)糾紛。
參考文獻:
[1]潛艷,曾鐵英,汪暉,等.疑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感染患者鼻咽拭子標本采集的安全管理.中華護理雜志,2020,55(3):359-361.
[2]吳荷玉,李婷婷,李素云,等.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期發(fā)熱門診咽拭子標本采樣管理.護理學雜志,2020,35(8):22-23.
[3]楊童玲,夏愛梅,胡曉靜,等.呼吸道標本的采集、儲存和運送規(guī)范.中國循證兒科雜志,2020,15(1):19-21.
[4]國家衛(wèi)生健康委員會.關于印發(fā)醫(yī)療機構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工作手冊(試行)的通知.2020-07-13.
作者簡介
文章作者:彭芳芳 劉薇
作者單位:荊門市第一人民醫(yī)院
—END—
熱門推薦:
2020全國護士微電影節(jié)展播
2020年7期特別策劃|護理教育改革與實踐
又到一年入職季,新護士如何盡快立足?
一提檢查就緊張?反觀管理者的能力與涵養(yǎng)
讀研教會了我什么?
護士長,你真的知道怎么表揚護士嗎?
巧用通氣管在靜脈輸液中的優(yōu)先權
病房護士來手術室做兼職吧
實習前護生必須要知道的五件事
微信投稿:zghlgl@vip.163.com
論文投稿:點擊進入投稿系統(tǒng)
微 信 號:zghlgl
官方網站:www.zghlgl.com
聯(lián)系電話:010-81138721
科學家庭護理投稿:kxjthl@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