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文學歷史悠久,從《詩經》、《楚辭》,到漢賦、唐詩、宋詞、元曲,再到明清小說,在幾千年的發展過程中,創造了一座座輝煌的文學高峰,涌現出了許多偉大的文學家,其中,還有很多著名的父子、父女文學家,他們成就了文學史上的一個個傳奇。
他們都是誰呢?下面我就盤點一下歷史上的父子、父女文學家。
王逸和王延壽
王逸,字叔師,東漢著名文學家,所著《楚辭章句》是現存《楚辭》最早的完整注本,后世學者都非常重視。可以說,屈原的作品能夠廣為流傳并且被廣泛的理解,王逸功不可沒。
王逸的兒子王延壽,字文考,文學天賦很高,是東漢著名的辭賦家。其所創作的《魯靈光殿賦》,文采飛揚,描述了漢代的建筑和壁畫,是辭賦史上的名篇。只可惜,王延壽二十多歲時渡湘水溺水而死。
三曹
三曹指曹操與其子曹丕、曹植。
在曹操父子的推動下形成了以三曹為代表的建安文學,史稱建安風骨。
曹操,字孟德,東漢末年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是建安文學的開創者之一,他的文學成就主要表現在詩歌上。曹操的詩歌,今存20多篇,全部是樂府詩體。內容大體上可分三類。一類是關涉時事的,一類是以表述理想為主的,一類是游仙詩。代表作如《龜雖壽》、《短歌行》、《步出夏門行》、《觀滄海》等均膾炙人口,有的入選了現行初、高中語文課本。
曹植,字子建,三國時期著名文學家,他的名字可謂家喻戶曉,很多人小時候讀的啟蒙詩中就有曹植的《七步詩》,后世的謝靈運、李白,都把曹植當做偶像,成語才高八斗就是用來形容曹植的。作為建安文學的代表人物之一與集大成者,其代表作有《洛神賦》、《白馬篇》、《七哀詩》等。南朝著名文學評論家鐘嶸稱贊曹植卓爾不群,并在《詩品》中把他列為品第最高的詩人。清初杰出學者、文學家王士禎稱仙才者,曹植、李白、蘇軾三人耳。
曹丕,字子桓,三國時期政治家、文學家,曹魏開國皇帝。相對于曹操和曹植,曹丕在文學成就上就偏弱了,這和他需要處理政事,無暇吟詩作賦應該是有一定關系的。曹丕在詩、賦、文學等方面皆有成就,尤擅長于五言詩。曹丕著有《典論》,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有系統的文學批評專論作品,這也是他在中國文化領域做出的最大貢獻。
三班
三班指的是東漢時期的班彪、班固、班昭,而出使匈奴的名將班超不在此列。
父親班彪,兒子班固,幼女班昭,他們偏向史學,但其作品文學價值也很高,班超,是班彪幼子,班固之弟,班昭之兄。
班彪,字叔皮,東漢史學家、文學家,專心于史學,尤好漢代史,他一方面贊揚司馬遷善述序事理,辯而不華,質而不野,文質相稱,蓋良史之才也,另一方面又批評司馬遷不與孔子同是非,背離了五經之法言,大敝傷道。正是從這一認識出發,班彪乃繼采前史遺事,傍貫異聞,作后傳數十篇,不過后來原著大都遺失了,但卻是他的兒子班固撰寫《漢書》的基礎。
班固,字孟堅,著名史學家、文學家,在父親班彪續補《史記》之作《后傳》基礎上開始編寫《漢書》,他在世時完成了大半,后受竇憲叛亂牽連入獄而死,其余部分由他的妹妹班昭續寫完成?!稘h書》開創包舉一代的斷代史體例,為后世正史之楷模,它不但是一部重要的歷史著作,也是一部優秀的文學作品,是繼《史記》以后出現的又一部史傳文學典范之作。班固還擅長作賦,撰有《兩都賦》、《幽通賦》等。
班昭,字惠班,東漢史學家,文學家,自幼受父輩熏陶影響,加之天資聰穎,因此學問廣博,是秀外慧中的才女,其兄班固入獄冤死后,她繼承父兄遺志,查閱大量史籍,終于完成了《漢書》。
受時代和社會環境的影響,以及自己思想認識水平的局限,班昭強調男尊女卑,倡導女性順從,其寫的《女誡》成了中國古代婦女的行為準則,盡管有一定的積極作用,但對女性思想是一種很大的禁錮。
班彪的小兒子班超,東漢時期著名外交家,軍事家,其實,班超從小就喜歡讀書,廣泛閱讀典籍,是一個被外交、軍事耽誤了的文學家,成語投筆從戎、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其中的典故都與班超有關。
李璟和李煜
唐朝以后的五代十國時期,定都金陵(今南京)的南唐經歷了三代國君,卻出了兩個文學家,中主李璟和后主李煜,這對父子治國能力不怎么樣,文學才能卻非常了得。
李璟,字伯玉,南唐第二位皇帝,后因受到后周威脅,削去帝號,改稱國主,史稱南唐中主。李璟秉性庸懦,愛好文學,喜歡阿諛奉承,經常與其寵臣如韓熙載、馮延巳等飲宴賦詩。他的詞,感情真摯,風格清新,語言不事雕琢,其詞《攤破浣溪沙·菡萏香銷翠葉殘》中的細雨夢回雞塞遠,小樓吹徹玉笙寒,可謂千古名句。
李璟和馮延巳等人是南唐詞壇的開創者,李煜正是在二人引導下稱為一代大家。
李煜,字重光,號鐘隱,蓮峰居士,南唐最后一位國君,世人稱之為南唐后主或李后主。
李煜在政治上是一個庸君,在文學藝術方面卻堪稱大家。其主要成就在詩詞上,前期作品主要反映宮廷生活,如《長相思·一重山》、《浣溪沙·紅日已高三丈透》等,被俘國破后,比前期有很大突破,代表作有《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破陣子·四十年來家國》、《浪淘沙·簾外雨潺潺》等,李煜是婉約派的代表性人物,其詞在晚唐五代詞中別樹一幟,對后世詞壇影響深遠。
三蘇
說起三蘇,可謂無人不知,無人不曉,蘇家父子三人都被列入唐宋八大家,在我國文學史上是一種神奇的存在。
蘇洵,字明允,號老泉,北宋文學家,擅長于散文,尤其擅長政論,議論明暢,筆勢雄健,著有《嘉祐集》二十卷及《謚法》三卷,均與《宋史本傳》并傳于世。蘇洵年少時并不喜歡讀書,而是喜歡到處游玩,直到二十五時才知道讀書的重要性,但于科舉考試、求取功名來講,有點晚了,因此,他轉而心向文學,把金榜題名的希望寄托在了兒子的身上。
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他在散文、詩歌、詞賦等方面都達到了極高的水平,是宋代文學最高成就的代表。其散文與歐陽修并稱歐蘇,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歌與黃庭堅并稱蘇黃,開有宋一代詩歌的新風貌,而他被公認為是可與屈原、陶淵明、李白、杜甫比肩的詩壇巨擘;詞與辛棄疾并稱蘇辛,為豪放詞的開創者。另外,他在繪畫、書法、美食、園林藝術等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詣。他的詩歌《題西林壁》、《飲湖上初晴后雨》,詞作《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念奴嬌·大江東去》,散文《赤壁賦》、《后赤壁賦》,等等,每一件作品都稱得上是千古名篇。
蘇轍,字子由,晚年自號潁濱遺老,著名文學家。蘇轍的學問深受父兄影響,與父兄相比,雖有不及,但也有其特點,他擅長政論和史論,在政論中縱談天下大事,如《新論》三篇,縱談天下大事,論斷相當確切。《宋史》稱其性情沉靜簡潔,寫文章氣勢宏大而淡泊,和他的為人相似,不愿被人知道,而俊秀杰出之氣終究不可掩飾,認為他的高超大致和蘇軾相近。
四川眉山三蘇祠有一清代楹聯:一門父子三詞客,千古文章四大家。上聯說的三詞客自然是蘇洵、蘇軾、蘇轍父子三人,而下聯的四大家則是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軾。
大小晏:
晏殊和他的第七子晏幾道都是北宋著名文學家,以詞著稱于文壇,人們把他父子倆稱為大小晏。
晏殊,字同叔,從小聰明好學,五歲就能作詩,十四歲時以神童的身份被推薦參加殿試,和數千名考生同場競技,毫無懼色,并且很快交卷,受到宋真宗嘉賞,賜同進士出身,由此可見晏殊的才華非同一般人。晏殊在文學上有多方面的成就和貢獻。他能詩、善詞,有宰相詞人之稱。他的詞,吸收了南唐花間派和馮延巳的典雅流麗詞風,開創了北宋婉約詞風,被稱為北宋倚聲家之初祖。他的詞,語言清麗,聲調和諧,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其代表作《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中的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 《蝶戀花·檻菊愁煙蘭泣露》中的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等佳句廣為流傳。
晏幾道,字叔原,號小山,著名詞人,婉約派的重要作家。他不受世俗約束,生性高傲,不慕勢利,從不利用父勢或借助其父門生故吏滿天下的有利條件,謀取功名,因而仕途很不得意,一生只做過穎昌府許鎮監、開封府推官等小吏。他的詞,多懷往事,抒寫哀愁,筆調飽含感傷,深沉真摯,情景融合,造語工麗,能動搖人心。他的《臨江仙·夢后樓臺高鎖》、《鷓鴣天·醉拍春衫惜舊香》、《阮郎歸·天邊金掌露成霜》等,都是歷來傳誦的名篇,通過幾個生動感人的畫面,抒寫離別之愁,相思之苦和重逢時的喜悅,情真意切,九曲回腸。由于社會地位和人生遭遇的不同,詞作的思想內容比晏殊詞深刻得多。他的小令詞在北宋中期發展到一個高峰,用清壯頓挫的藝術性,揉合了晏殊詞典雅富貴與柳永詞旖旎流俗特性,使詞這種藝術形式堂而皇之地登上大雅之堂,晏幾道也因此被推上了宋詞小令第一的位置。
蔡邕和蔡文姬
蔡邕,字伯喈,東漢文學家。蔡邕是漢代最后一位辭賦大家,其所作賦絕大多數為小賦,取材多樣,貼近生活,語言清新,往往直抒胸臆,富于世態人情,很有藝術感染力。其代表作品為《述行賦》,全賦短小精悍,感情沉痛,批判深刻,情辭俱佳,是漢末抒情小賦的力作。蔡邕詩歌現流傳有400多首,但由于連年戰亂,原稿沒有保存流傳下來,均由其女蔡琰,也就是蔡文姬,憑借驚人的記憶力默寫而來。
蔡琰,字文姬,別字昭姬,后來為避司馬昭之諱,改為文姬。同父親蔡邕一樣,也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大文學家,代表作有《胡笳十八拍》,《悲憤詩》等。
蔡文姬從小就聰明過人,博學多才,她不但懂天文地理,而且精通文學,音樂,書法等。她初時嫁給衛仲道,南匈奴入侵時,被匈奴左賢王所擄,并生育了二個孩子。曹操統一北方后,才花重金贖回?!逗帐伺摹分饕褪且罁砸训谋瘧K經歷寫成的。著有《蔡文姬集》一卷,可惜已失傳,我們現在看到的只有《胡茄十八拍》和《悲憤詩》。
李格非和李清照
李格非,字文叔,蘇軾的門生,北宋文學家。李格非著作頗豐?!端问贰に囄闹尽份d,李格非有《禮記精義》十六卷、《史傳辨志》五卷、《洛陽名園記》一卷、《永洛城記》一卷??上畷家焉⒇鳌6笕酥浪?,多半因為他有一個名氣很大的女兒李清照。
李清照,號易安居士,出生于書香門第,早期生活優裕。其父李格非藏書甚富,她小時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環境中打下了堅實的文學基礎。出嫁后,與丈夫趙明誠共同致力于金石書畫的搜集整理,共同從事學術研究,志趣相投,生活美滿。金兵入據中原后,流落南方,趙明誠病死,李清照境遇孤苦。一生經歷了表面繁華、危機四伏的北宋末年和動亂不已、偏安江南的南宋初年。
李清照工詩善文,更擅長寫詞。李清照的詞, 人稱易安詞、漱玉詞, 她的創作內容因她在北宋和南宋時期生活的變化而呈現出前后期不同的特點。
前期作品,如《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等,真實地反映了她的閨中生活和思想感情,題材集中于寫自然風光和離別相思。
后期作品,如《聲聲慢·尋尋覓覓》、《武陵春·風住塵香花已盡》等,主要是抒發傷時念舊和懷鄉悼亡的情感,表達了自己在孤獨生活中的濃重哀愁、孤獨、惆悵。
李清照詞壓江南,文蓋塞北,被譽為千古第一才女,詞家一大宗。 這樣一個風華絕代的女子,在那樣的年代,因改嫁問題受到了嚴重的殘害,最后寂寞地死在了江南。
中華民族有詩書傳家的傳統,因此才產生了這么多父子、父女文學家,在中國文學璀璨的歷史星空中,這些優秀的父子、父女文學家為我們展現了別樣的風采,滋養著我們的精神,溫暖著我們的心靈。